军神乐毅 连一代神人诸葛亮都推崇的战国名将

   2020-04-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就是说,诸葛孔明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能让孔明自比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管仲是辅佐和成就了春秋霸主齐桓公的能臣,那么乐毅是谁,他又做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就是说,诸葛孔明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能让孔明自比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管仲是辅佐和成就了春秋霸主齐桓公的能臣,那么乐毅是谁,他又做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儿?他的故事且听作者细细道来。

乐毅的先祖乐羊原是魏国大将,世居灵寿,灵寿这个地方(今河北灵寿县)原属于北方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中山国。说起中山这个国家,也真是命运多舛,先是被乐羊率领的魏军所灭,后来复国,等到赵武灵王继位胡服骑射之后,又被赵国所灭。出生在这样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又受狄族彪悍尚武之风熏陶,乐毅“好兵”一点也不让人意外。一开始乐毅被举荐在赵国做官,沙丘之乱时,赵武灵王被亲儿子赵惠文王围困饿死,时局混乱不明,于是乐毅离开赵国,去了祖籍地魏国。乐毅替魏国出使燕国的时候,被礼贤下士的燕昭王相中,拜为亚卿,他一开始是“辞让”的,可能是真辞也可能是做样子,反正后来乐毅在燕国呆得挺久的,而让他闻名于史的也正是他为燕国建立的不世功勋。

那时候的燕国,实力比较弱,受过东方大国齐国的欺负,在内乱的时候差点被齐国借机灭了,这奇耻大辱一直在燕昭王心里憋着。齐国在这段时间,就是个事儿逼,哪哪的矛盾它都得插一脚,跟楚国打过,差点灭掉燕国,跟三晋既打过群架又合起伙胖揍过秦国,赵灭中山国它也掺和了,还破了宋国占了好大一片地,总之一副到处打架揩油的嘴脸,神憎鬼厌的。乐毅和燕昭王一合计,这么多人都讨厌齐国,好事儿啊,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凭燕国一国是打不过齐国的,燕国挑头联合起了赵、魏、韩、秦,五国合纵伐齐,乐毅为上将军,赵国还把相印发给了他,那叫一个声势浩大。联军和齐国在济水以西大战一场,齐国本身就准备得不够充分,加上趾高气昂的齐湣王对着主将触子嚷嚷“给老子打,打不过就毙了你们,刨你们祖坟”,以致主将离心,临阵而逃,齐军惨败,史称济西之战。

齐军主力被打败,为了使燕国利益最大化,乐毅想办法遣散其它四国的军队,独留燕军深入齐境。不过看官们须知,其它那几国岂是那么好相与的,不给点甜头,怎么可能让打就打,说退就退?秦国在济西之战前一年就已经单独攻齐,拔了齐国九城,即已得了好处,加上路途遥远,给养不便,就退了兵。魏国被许诺可以去夺被齐国占领的宋地,赵国可以去夺取河间地,大家都急于吃分到自己碗里的肉,联军既散,燕军自可放开手脚报仇雪恨了。

在燕军深入齐境之前,燕国是有不同的声音的,与其花巨大的代价灭齐,不如蚕食一些齐国边境之地,先逐步壮大自己。齐国虽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燕国想要一口吃掉它,怕是没那么大的消化动力,何况其它诸侯国虎视眈眈,焉知不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过燕昭王仍然准许乐毅继续深入追击,攻占齐国国土,一方面是报齐国差点灭燕之仇,另一方面是太想借此机会使燕国国力整体上升一个层次,这么好的机会如果白白错过,过了这村可就没那店了。齐都临淄被燕军占领,大量财宝被运回燕国,燕昭王亲自劳军,乐毅获封昌国君。燕王押运战利品回朝前留给乐毅三个字,“接着打”。

乐毅领命,这一打就打了五年,连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仅剩莒和即墨两城没有被占领,几乎名存实亡了,反观燕国的实力却盛极一时。但是,诸位看官可知,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此天下常理也。燕国的这次上位,和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富国强兵稳扎稳打不同,全凭燕昭王的一口气、几位人臣谋士的里外策划和准确地利用了诸侯间的矛盾,毕竟根基不稳,等到燕昭王一死,燕国的锋芒也就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了。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即位。这位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不对付,他上了台,乐毅可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此时的齐国,虽还未亡,也就吊着一口气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偏巧出了个能人,此人恰恰还是乐毅的克星,他使了一手漂亮的反间计,利用了新任燕王和乐毅的嫌隙,从而使齐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进而奇迹般地复国。关于这位齐国的能人如何以孤城复国,以后会另外详述,此时先按下不表。

战国时期有名的战役,里头用了反间计的为数不少,长平之战秦国用反间计使赵国用赵括换下了廉颇,王翦灭赵之前也用了反间计除去李牧,此番齐国也是用的反间计,使燕惠王用骑劫换下了乐毅。齐国具体是怎么实施计策的呢?乐毅花了五年时间攻齐,只剩莒和即墨两城没有攻下,齐国人放出风声,那两个城乐毅要拿下是分分钟的事,迟迟不动手是因为乐毅和燕国新君不和,故意拖延时间想在齐国自立门户,所以啊,现在乐毅在齐国多呆一天,齐国也就会多苟延残喘一天,要是燕国换了别的忠于新君的大将来,齐国的灭亡只怕就在旦夕之间了。本来就看乐毅一直不顺眼的燕惠王,岂有不疑心的道理,召回乐毅,派骑劫顶替。乐毅能统帅五国联军,也毕竟不是一般人,他没有回燕国复命,而是直接逃到老家赵国。看官们想啊,秦惠文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和商鞅不对付,等到他一继位,就把商鞅车裂了;那乐毅在燕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就和人家有矛盾,当然怕上了台的新君拿自己开刀,燕国是万万回不得的,那能去哪呢,看官们还记不记得,乐毅的老家灵寿,在中山国灭之后归了赵国,而五国合纵伐齐的时候,赵王还曾把赵国相印给了乐毅。

怎么说乐毅连克齐国七十余城,声名赫赫,来投赵国,赵国自然大喜,用不用是一回事,光摆在那供着,就能震慑燕齐。赵国把他封在观津,号望诸君。这边厢,骑劫得了误导性情报,觉得灭齐是分分钟的事,加上根本就不比乐毅攻齐五年那么知己知彼,不但没有攻克莒和即墨两城,反而不断地被齐军撵着跑,把以前占领的齐地都吐了出来。齐国复了国,迎立了新君;燕国劳师动众损兵折将,最后的最后,都还来不及对齐国说上一句“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燕惠王这口气总得找个地方出吧,于是就和乐毅展开隔空骂战(骂战倒还不至于啦,怎么说也有点想把乐毅召回来的意思,就是双方火药味都不小,加点孜然都能烤羊肉串了)。燕王:“乐毅,我用骑劫换下你,还不是念你常年在外打仗太幸苦,让你回来休息休息,你小子倒好,以为我想害你,居然跑到赵国去了。你对得起先王对你的知遇之恩吗?”

乐毅洋洋洒洒说了老长一篇话,实在罗嗦得紧,作者捡要紧的说。“大王明鉴,善始善终这件事,不必强求。我为先王立下大功,就是宣扬了先王知人善用的事迹;而我避免杀身之祸,也是全了燕国和先王的颜面。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我从来也没敢给大王您抹黑,给自己洗白啊。”君子绝交,不出恶声,这句话的典故就在乐毅这里。燕惠王也无法,错原是自己铸下的,乐毅这里不卑不亢给了个软钉子,但又希望乐毅念着与燕昭王的旧情,不与燕国为敌,所以把乐毅在燕国的昌国君封号传给了他儿子乐间。乐毅后来还是和燕国互通往来,被燕赵两国拜为客卿,最终卒于赵国。乐毅的儿子乐间及其同宗乐盛辗转为赵国所用。看官可还记得廉颇奔魏前,和谁闹翻了?就是赵王想以之取代廉颇的乐盛,乐毅的本家后生啊,战国的圈子真小。

话说乐毅能帅五国联军伐齐,又能在破齐主力后支开联军,独帅燕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确厉害,但是这里还有两位隐身人物的功劳,这两人就是战国名嘴苏秦和他兄弟苏代。苏氏兄弟都是纵横家,但同时也是成功的间谍。苏秦因与燕文侯夫人私通而不得已离开燕国,跑到齐国替燕国做间谍,苏秦死在齐国之后,苏代也是身在齐国心在燕。根据战国策记载,在五国合纵伐齐之前,燕国和齐国就打过仗,苏代争得齐王信任,两次率领齐军和燕军交战,故意不敌,前后致使齐国五万士卒被斩首。各玛丽苏编剧若是有心,苏氏兄弟的战国无间道,可是很好的古装题材,既有奸情,又有谍战,还有战争场面…燕国攻齐,胜利在望却功亏一篑;诸葛亮五次北伐,最终功败垂成。孔明自比为乐毅的时候,他是否想到这一节,冥冥之中犹如谶语。

乐毅:在燕国,赵国都能建立不世功勋的名将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诡。王侯将相既然无种,何妨都去试试。于是,谋士谋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将层出不穷。乐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国小民寡,被赵所灭,后又去赵适魏,在代魏使燕的过程中,被燕昭王奉为上宾,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标签: 战国 诸葛亮 乐毅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春秋与战国怎么划分 春秋与战国是如何划分的
    春秋与战国怎么划分 春秋与战国是如何划分的
    1、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划分是以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三
  • 战国时期是哪个朝代 战国时期到底是啥朝代
    战国时期是哪个朝代 战国时期到底是啥朝代
    1、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期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
  • 屈原的一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一生
    屈原的一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一生
    1、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
  • 战国时期的商於郡在今哪里?
    商於为古代地名,辖区主要为现在的陕西省商洛市境内。春秋战国时期,商於之地原属于楚国,秦国故土本为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商於位于秦岭南麓,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后来商於被秦国占领而成为秦地,该地后来还成为了商鞅的封邑。秦国占领商於之后,在接近秦
    04-23
  • 哪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哪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1、“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这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2、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
  • 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 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有哪些
    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 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资
    1、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而实际上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
  • 秦国时期有哪几个国 战国时期有哪七大国
    秦国时期有哪几个国 战国时期有哪七大国
    1、秦国战国时期的七大强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2、齐国: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中原。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3、楚国:先秦芈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
  • 春秋战国楚国皇帝列表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历代国君一览表
    春秋战国楚国皇帝列表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历代国
    1、熊绎,鬻熊曾孙,西周诸侯国楚国始封君。2、熊艾,熊绎之子,西周时期楚国君主。3、熊黵,熊艾之子,西周时期楚国的第三任君王。4、熊胜,熊黵之子,楚国的第四任君王。5、熊杨,楚国的第五任君王,在位期间,主要活动范围,仍限于荆山及古沮、漳河上
  •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本质区别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本质区
    1、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2、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
  • 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时期 古代女子最早使用什么画眉的
    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时期 古代女子最早使用什么画
    1、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古代汉族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