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竟然是通过诸葛亮饭量预测其死期的?

   2020-12-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兵出祁山,据五丈原与魏军对峙,不幸病死军中,而早前司马懿便已断定诸葛亮死期将至,那么司马懿为何如此断定呢?据《裴注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重之时,每天食米仅三升,魏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兵出祁山,据五丈原与魏军对峙,不幸病死军中,而早前司马懿便已断定诸葛亮死期将至,那么司马懿为何如此断定呢?

据《裴注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重之时,每天食米仅三升,魏军统帅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断言“其将死也”。按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魏晋一升约合今天0.2023公升,则当时三升有0.6公升,又因为每公升大米重约1.7斤,则0.6公升大米重约1.02斤,即诸葛亮病重时每天能吃一斤大米。

可是在司马懿眼里,诸葛亮吃的已经够少了,已经到了人之将死的时候了,因为生病的人才能吃的少。

当时流行一日两餐,假如《魏书》记载属实,那么阚骃每天要吃下去三四十斤粮食才能填饱肚皮,其饭量是诸葛亮的几十倍。当然这个肯定有夸张的承认,但是就算是夸张了10倍,那饭量也有1.2升啊,那差不多还是诸葛亮的两倍。

还有《宋书》提到南北朝时某支部队的饭量:“兵士二万人,岁食米四十八万斛。”,据考证宋元以前,一斛即一百升,四十八万斛即四千八百万升,这么多粮食让两万士兵分一年来吃,平均每人每天六到七升。南朝宋的量器跟三国时一样,都是每升合现在0.2023公升,则六到七升大米约有两斤多,这帮士兵的平均饭量是诸葛亮的两倍。

《宋书》卷19还有句话:“方今夷狄对岸,外御为急,兵食七升,忘身赴难。”说明就军队而言,每天七升口粮当属较低标准。

《晋书》卷64“会稽王道子传”记载:“于时军旅荐兴,国用虚竭,自司徒以下,日廪七升。”说明每天七升口粮对高级行政干部(晋时“司徒”官位很高,常是宰相的别称)来说,也属于较低标准。

无独有偶,还有个将军在死的时候饭量与诸葛亮差不多,南朝梁后期,镇北将军江革被北魏军队俘虏,一度遭到虐待,“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梁书》卷36,江革传)“脱粟”就是去壳的小米,江革一天三升小米,跟诸葛亮一天三升大米差不多,既然江革每天三升“仅余性命”,那么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每天三升就断言“其将死也”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标签: 诸葛亮 司马懿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