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唐太宗创作唐开国二十四功臣画像始末

   2020-10-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对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和出谋划策的功臣元勋念念不忘。毕竟对他来说,皇帝的宝座来得太不容易了。公元643年3月23日,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敬德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对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和出谋划策的功臣元勋念念不忘。毕竟对他来说,皇帝的宝座来得太不容易了。公元643年3月23日,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敬德等24名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他还常去观赏,以表对功臣的赞赏和纪念。

阎立本作画凌烟阁

谁才有资格画这24位功臣呢?在当时,自然首推阎立本。643年3月23日(唐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诏,命令在长安北面的太极宫凌烟阁中绘制24位功臣之像。他们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秦叔宝。

凌烟阁在皇宫西南的三清殿侧,阁中分隔三层,前一层画的是功勋最高的宰辅大臣;中一层画功勋卓著的侯王;后一层画的是功勋重大的其他功臣。按古礼“君南臣北”的原则,画像全部面北,而且都是真人大小。

这是继汉代麒麟阁、南宫云台画功臣像之后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画创作活动。

长孙无忌“不愿”为宰相

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继承权的玄武门兵变中,长孙无忌称得上是首功之人。在酝酿政变时,他态度坚决;在准备政变时,他日夜奔波,内外联络;在政变之时,他不惧危难,亲至玄武门内。所以唐太宗临死前仍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主要是这个人的功劳啊!”凌烟阁的24位功臣像,长孙无忌被列在首功之位。

李世民登基之后,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但贤惠的长孙皇后一再提醒太宗要吸取汉朝吕氏、霍氏专权的教训:“我身为皇后,全家已经很荣耀显贵了,实在不愿意自己的哥哥还要在朝廷里手握大权。”长孙无忌自己也递出了辞职信,要求辞去宰相要职,但他却受到唐太宗的特殊信赖,最后唐太宗硬是坚持拜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无忌为人谨慎小心,注意避免嫌疑。

魏征使“坏”闷死鹞鹰

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玄武门之变前,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曾多次建议太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政变后,李世民赏识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加以重用。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征性格耿直,往往据理力争,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偏偏魏征还使“坏”心眼,故意上奏事情,说了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

魏征一生节俭,连家里的房子都有些“破破烂烂”的,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送给魏征,好用来造个大房子。642年(贞观十六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自前去吊丧,失声痛哭,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演绎“门神”

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的部下,李世民敬佩他的忠勇耿直,几次想劝他归降。尉迟敬德虽然也大受感动,但伺主不二。尉迟敬德最后答应,只要刘武周死了,他便归唐。李世民便杀了一个面目酷似刘武周的人,将人头送与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未能辨出真假,便归降了李世民。

不料自那以后,李世民经常在梦中被两个无头的人惊醒。李世民仔细琢磨,这两人一个像是原来隋朝名将宋老生,另一个却像那个被充作刘武周而割了头的人。徐茂公献策道:“主公屈杀这长得像刘武周的人,是为了尽早让尉迟将军归顺。另外,我听说宋老生生前很敬佩秦二哥,主公可以派尉迟将军和秦二哥守在门外,这样或许可以使主公获得安宁。”李世民依计行事,果然无头鬼再也没出现。

这个民间传说,最终奠基了两位武将的“门神”地位。

曹霸笔开生面

到了唐玄宗时,凌烟阁内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显得色泽暗淡,失去了原先的光泽。为此,玄宗把曹霸召来,要他重新画。曹霸擅长画人物和马,京城长安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他。

曹霸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便着手准备材料。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到民间搜集了不少开国功臣的传说,这时,他才挥笔绘制。最后,这些功臣的画像终于以全新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唐玄宗看了之后,赞不绝口,并当即赏给他大量金帛,还封他为左武卫将军。著名的诗人杜甫看了这些画后,作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这首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意思是:凌烟阁中的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鲜艳夺目的色泽,亏得你左武卫将军下笔使他们重放光彩。

 
标签: 功臣 唐太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是怎样的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是怎样的
    1、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将他比作萧何,后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的名义,将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余口全部处死。2、宋国公冯胜:朱元璋诰词中称他胜兄弟亲同骨肉。蓝玉案发两年后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3、颖国公傅友德:
  • 刘邦主要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哪些开
    1、刘邦杀了六位开国功臣,全部都是在刘邦身边辅佐的奇才。2、由于刘邦建立汉朝后警戒之心越来越强,加上刘邦本人生性多疑好猜忌,害怕他们在将来会有谋反之心,在自己内心非常恐惧下把自己身边的武将或者是分封的功臣全部杀害,有的甚至被满门抄斩,无一幸
  • 揭秘刘邦为何要将功臣萧何下狱治罪?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
    12-31 刘邦萧何
  • 皇帝赏赐功臣黄金 此后巨额黄金为何一夜间消失
    中国古代从秦汉时期开始,黄金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帝王们往往大手一挥,慷慨地赏赐、馈赠动辄成千上万。楚汉争霸的关键时刻,汉王刘邦听从了谋士陈平的计谋,派陈平携带40万两黄金到楚国动作反间计,结果收到了奇效,致使西楚霸王离间了“亚父”范增,导致
    12-31
  • 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 土木堡之变护驾功臣袁彬
    袁彬(1401—1488),字文质,新昌县义钧(今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明代著名锦衣卫乡首领,中国历史上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袁彬出生近侍家庭,自幼聪颖,能诗善文。其父袁忠,建文四年(1402)被选为锦衣卫校尉,在宫中近40年,一直当皇帝
  • 雍正为何要除掉功臣年羹尧
    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的,也没有道出年、隆遇难的真相。雍正为了制衡胤禩、胤禟、胤禵,搞了一些政治上
  • 东汉治边第一功臣是谁?文武兼备越千古
    公元110年,羌族民变。并州,凉州被攻陷,被掳掠。而且势头越来越猛,不加以压制的话,恐怕会连锁反应,引起朝廷震荡。大将军邓骘下令,北方军情已经万分紧急,这会儿还要分散兵力去对付羌人的话,说不定两头不保。他在开公卿大会时,还特地说了个通俗的比
    12-31 东汉
  • 明朝功臣邓愈英年早逝朱元璋竟然亲自祭奠
    我们唯一能够了解邓愈的途径,也只有从记录邓愈一生的文言文《明史邓愈传》中了解一二了。文言文阅读起来总是那么费劲,在这里小编就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吧。邓愈生长于乱世,他的父亲就是个重信讲义之人,那时候民间有很多自发形成的民兵队伍来保家卫国,邓愈的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人物生平 平定萧铣
    早年经历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
  • 揭秘朱元璋杀光功臣 为何独独放过他?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