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仰慕司马光 将其嫡孙全家迁往塞外

   2020-06-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家的典范。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他竭力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司马光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家的典范。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皇帝面前争论,随后退居洛阳,一心一意编写《资治通鉴》。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召司马光入京主国政。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作“元祐更化”。司马光在一年的时间内,废去了王安石的所有新政。一年后,司马光与王安石同年去世。

司马光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太师、温国公。京城的人听到噩耗,都停工前往吊祭,人们在家中挂了他的遗像,吃饭时必定为之祈祷。

他死后41年,北宋灭亡。金人攻破汴梁,将司马光的孙子司马朴及其全家都带到了塞外。据说,这是金人仰慕司马光的名声之故。

又过了14年,南宋与金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史称“绍兴和议”(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宋高宗为此兴奋不已。不过,一件小事让他有点别扭。金国的使者来到杭州,忽然向他询问:你们还会重用温公的子孙吗?温公,就是司马光。

使者的话不像是开玩笑。南宋小朝廷这下为难了,别说重用了,连司马光的子孙在哪里都不清楚。

可以想象的是,朝廷立刻发布了命令,所有行政体系动员起来,全国上下寻找司马光的子孙。司马光的族人司马伋就这样被朝廷找到了。按照家谱上的辈分,他应是司马光的从曾孙。

高宗任命司马伋为右承务郎(宋朝最低级的官职),接续司马光家的香火。司马伋也对得起司马光,刻版印刷了《温公集》,让司马光的文章流传千载。

 
标签: 司马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司马光是什么朝代的 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
    司马光是什么朝代的 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
    1、司马光是北宋的。 2、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3、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
  • 宋仁宗看裸妇相扑遭司马光斥责不要再犯此错误
    宋仁宗嘉祐七年正月十八日,皇帝莅临宣徳门,观看各地艺人表演,其中有妇人裸体相扑的节目。大臣司马光马上针对这件事奏上了一本,请求皇帝以后不要再观看裸妇相扑这种不雅节目,并且要求有关部门追查此不雅节目出现的原因,提出今后对这些不良现象必须要严加
  • 司马光坚决不纳妾不狎妓之谜 一生只有一个老婆
    中国古代是事实上的一夫多妻(或曰一妻多妾)制度,对于那些身居高位、或者家财万贯的男子来说,妻妾成群、美女相拥是很正常的现象。男人多数荷尔蒙挥发快、欲望强,好色成性,不但家里“红旗不倒”,莺莺燕燕的;外面还要“彩旗飘飘”,逛妓院,养小蜜。特别
  • 名臣司马光也“光盘” 请客不多点菜 赴宴总打包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
  • 宋仁宗陷入“裸戏门” 看女子相扑遭司马光指责
    宋仁宗是个好皇帝。他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宽以待人性情温和,在位四十二年,国泰民安社会稳定。那时,女子相扑是最热门、最吸引眼球的运动项目,每当有赛关索、黑四姐等相扑明星出场演出,东京城里常常是万人空巷。相扑是一种类似摔跤的体育运动,起源于汉代的
  • 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一道东坡红烧肉,让人记住了这位吃货中的大文豪。其实,苏轼何止是吃货,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然而,尽管如此全能,却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因“满肚子装着不合
  • 北宋轶事:司马光为何偏要置无辜少女于死地
    中国封建时代有一起情节简单的伤害案,那就是《宋史·刑法志》记载的一个著名案件“阿云之狱”。在案发时的宋代,后经明至清末,围绕该案定性问题一直争议不休。历史评说多认为,“阿云之狱”其实是一场变法之争。虽然如此,但是此案的判处结果却成为中国古代
  • 司马光砸缸乃子虚乌有 宋朝根本没有那么大缸
    司马光砸缸的典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司马光编了一部旷世巨著《资治通鉴》,却一定知道他小时候砸过一口缸。但是前不久,收藏家马未都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对这个典故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进一步提出历史没有真相的道理。因为马先生是器
  • 司马光认为凡让百姓掏腰包的事他都认为是坏事
    朱熹对司马光这人看得很透,说他认死理,凡是让老百姓掏腰包的事情,他都认为是坏事儿——司马光不知道,其实大多数老百姓很赞成免役法。苏轼也看到了这一点,找司马光商量,把这些对百姓有利的新法留下来。岭南: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
    12-07 司马光
  • 司马光“抠门”请客 少点菜 勤打包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
    12-04 司马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