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爷爷篡夺孙子的皇位 还尊孙子为太上皇

   2020-05-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皇帝是享有至高无上权位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历代都不乏各类谋权篡位的。有篡兄弟的、有臣子篡君上的、有儿子篡老子的也有叔叔篡了侄儿的,但要说爷爷篡了孙子的,也只有这独一份了。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退位,建立了西晋。司马

皇帝是享有至高无上权位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历代都不乏各类谋权篡位的。有篡兄弟的、有臣子篡君上的、有儿子篡老子的也有叔叔篡了侄儿的,但要说爷爷篡了孙子的,也只有这独一份了。

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退位,建立了西晋。司马炎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结束了汉末长达百余年的纷争,统一了全国。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开创了西晋初年的"太康之治"。但这样的一位有为之君,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却犯下了大错误。很不幸的是他选中了一位最差的继承人--司马衷。

司马衷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白痴皇帝"。司马衷智力低下,毫无治国能力,有一年民间发生饥荒,老百姓都没有粮食吃,只能吃草根、观音土,许多老百姓饿死。

司马衷不仅自己智力低下,还娶了一个貌丑的悍妇皇后--贾南风。

大臣们向他奏报,他不以为意的说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方法:"何不食肉糜"。司马衷不仅自己智力低下,还娶了一个貌丑的悍妇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把持朝政,把整个朝廷搞得是乌烟瘴气,臣子们最终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八王之乱"。这个时候故事的主人公隆重登场了,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跟司马昭、司马师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按辈份司马伦可是司马衷的爷爷,司马衷应该叫司马伦"叔爷爷"才对。现在司马伦不仅是爷爷篡了孙子的皇位,还尊司马衷为太上皇。太上皇一般可是皇帝的父亲,现在试问下,司马衷应该是叫司马伦"儿子"还是叫他"叔爷爷"呢?

当然对于司马伦这样另有用心的权谋家来讲,能打工皇帝这份工,那就算是当孙子也愿意啦。当然最后司马伦的下场也很不好,仅仅过了四个月的皇帝瘾,就又被诸王起兵赶下了台。司马伦退位,又迎回了司马衷继续当皇帝,最后司马伦还是被朝廷诛杀了。

一生不敌孔明:司马懿屡败屡战背后真相

司马懿好像一开始就没想过能战胜诸葛亮,一味退让,永远是防守,如果诸葛亮在多活二十年,相信司马懿也是这样应对。然而司马懿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吗?司马懿的战术作风真的是被动防守吗?

司马懿是魏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其精明老练,堪称三国第一。

历史上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克星。因为诸葛亮北伐最害怕的就是司马懿,采用离间计使司马懿失去兵权的那次北伐,是最成功的一次。其后,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持良久,始终也不能获胜。他们互相不能奈何得了对方。

但是看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对付诸葛亮总是很被动,简直是忍让,遭受百般凌辱而不怒,其胆怯心理让魏国的其他将军都看不起。而且司马懿每每在优势明显的时候让诸葛亮轻易逃脱(当然诸葛亮有优势的时候一样被司马懿化解)。

可以这么说,司马懿几乎靠拖得诸葛亮病死,最终才赢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司马懿好像一开始就没想过能战胜诸葛亮,一味退让,永远是防守,如果诸葛亮在多活二十年,相信司马懿也是这样应对。然而司马懿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吗?司马懿的战术作风真的是被动防守吗?

看司马懿擒孟达,不待圣旨,不出十日。其时机把握之准,行动之迅速,令人叹为观止。

其后一次的辽东叛乱,叛军起兵十五万。当时相隔四千里地,魏军兵少路远,司马懿竟然能够做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仅以四万兵力,一年破敌。其攻击之强,战术之主动,与对峙蜀军时判若两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分析一下,诸葛亮北伐的之前,司马懿曾被离间下野。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还要靠诈病欺瞒魏国的君主,让魏君以为自己不会造成威胁。原因就是司马懿一直在魏国受到猜忌。

而司马懿官复原职的原因是什么?是魏国没有对付诸葛亮的人才,不能不用司马懿。

由此可见司马懿的生死仇人诸葛亮,才是真正能使司马懿掌握权力的人。鸟尽弓藏的道理,司马懿没理由不知道的。

于是司马懿采用了维持现状的平衡战略。一方面防止诸葛亮获得大的优势,对魏国和自己造成致命威胁,另一方面又不击溃诸葛亮,还要保持诸葛亮的攻击力。

 
标签: 太上皇 皇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故宫里太上皇住在哪个殿 故宫里太上皇住在什么殿
    故宫里太上皇住在哪个殿 故宫里太上皇住在什么
    1、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2、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
  • 最悲剧的太上皇 刘老汉被儿子刘邦气哭
    刘邦弟兄四个,大哥刘伯,二兄刘仲,小弟刘交,刘邦排行老三,另外还有个姐姐。家里就数他难管教,整天价不拿锄头不摸锨,游手好闲,吃酒打架。醉卧酒肆,偷睡寡妇,不嫌丢人显眼地冷不丁往家抱回个孩子,说是他的。刘老太公拿这个泼皮无赖的儿子一点办法没有
  • 唐僖宗李儇为何会流亡?又为何被迫当“太上皇”
    唐僖宗躲进四川之后,黄巢的军队就开进了长安,并且建立了新的政权,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在农民军沉醉在胜利中时,唐僖宗才得以组织力量进行反扑。巴蜀之地向来富庶,再加上义武镇节度使王处存、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积极组织,各地藩镇为了借机向朝廷表明忠心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何许人也?
    三岁封储,十二岁登基,十四岁生子,十八岁禅位,二十三岁暴卒。这一连串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辉煌而又悲愤的一生。拓跋弘是不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年轻的父亲,笔者没有作过专门考证;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中国皇帝中
    12-28 太上皇
  • 北周21岁太上皇宇文赟竟册封5位皇后的荒唐史
    从557年到581年,黄土高原上兴起了一个鲜卑人建立的短命王朝——周。为了跟那些形形色色的“周”区分开,史家称之为“北周”。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
    12-27 宇文赟
  • 历代“太上皇”都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皇帝年老之时就会把皇位让给继承人(大多是自己的儿子),自己退到幕后。垂帘听政的事情当然是太上皇不喜欢做的,那么中国历代的太上皇是如何度过余生的呢?汉高祖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刘邦的老爹是第一个享受太上皇尊号的人。刘邦在当皇帝以前,老爹刘太公没有跟
    12-27 太上皇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年少的太上皇死于暗杀?
    只要说到太上皇,人们会很自然地与“老”字连在一起。这也难怪,毕竟这个称呼是指的皇帝的老爸嘛,没有几十岁的年纪哪能退休做太上皇呢?哈,此言差矣!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国就有这么一位18岁担任太上皇职务的人。而且在当了五年之后,竟然死了。怎么死的
    12-27 太上皇
  • 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太上皇是如何度过余生的?
    亲王嬴政打败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为了显扬自己的功业,将其传给子孙后代,他将帝号定为皇帝。他认为,上古有号而没有谥,到了中古才根据帝王生前的品行事迹给予谥号。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有违君父臣子的尊卑关系,因此废除了
    12-20 太上皇
  • 历史上最悲剧的太上皇 刘老汉被儿子刘邦气哭
    刘邦弟兄四个,大哥刘伯,二兄刘仲,小弟刘交,刘邦排行老三,另外还有个姐姐。家里就数他难管教,整天价不拿锄头不摸锨,游手好闲,吃酒打架。醉卧酒肆,偷睡寡妇,不嫌丢人显眼地冷不丁往家抱回个孩子,说是他的。刘老太公拿这个泼皮无赖的儿子一点办法没有
  • 最郁闷的皇帝 在位27年就伺候了太上皇25年
    一般来说,当皇帝的人,是没有几个愿意自动让位的,因为没有了皇位,就意味着离开了最高权力。因此,历史上的太上皇,大多数是被迫放弃皇位的,比如说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等等。而那些主动退位的,也大都在当了太上皇之后,仍然把持最高权力不放手,比如
    12-19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