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籍贯东原渐确立 《水浒传》惹怒朱元璋

   2020-02-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自2009年9月16日起,由香港导演鞠觉亮执导的新版电视连续剧《水浒》的许多戏份开始在东平湖拍摄。11月6日,罗贯中纪念馆在其故里东平县正式开工奠基。关于罗贯中的籍贯,学术界曾有东原(今东平)、太原、钱塘(今杭州)及庐州(今吉安)等多种说法

自2009年9月16日起,由香港导演鞠觉亮执导的新版电视连续剧《水浒》的许多戏份开始在东平湖拍摄。11月6日,罗贯中纪念馆在其故里东平县正式开工奠基。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学术界曾有东原(今东平)、太原、钱塘(今杭州)及庐州(今吉安)等多种说法。经过几百年的学术研究探索,近些年来已经逐步趋于一致,认定罗贯中的籍贯就是东平罗庄。

《水浒传》惹怒朱元璋

据了解,有关罗贯中的生平及其文学活动的资料极少。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仅注明说:“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

在罗贯中纪念馆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坐落于白佛山前、大清河北岸的罗庄村。罗庄村最初只有罗姓一家,故名罗庄,后又迁入华氏一族,聚居在今侯罗庄与李罗庄中间,现存遗迹有一大土坑,名曰:“华罗坑”。从明洪武年间开始,陆续有侯、管、李、姜、刘姓人家迁入居住,从东至西依次分布为姜罗庄、李罗庄、刘罗庄、侯罗庄、管罗庄。

东平县史志办主任姜广智研究认为,由于水灾和战乱的祸害,东平在元朝末年已经人烟稀少了。“仅在罗庄这儿,大清河就发生了23次水灾,最晚的一次是1957年大清河决口,这五个罗庄淹了四个,罗贯中的许多遗迹也已经不能考证了。”

但作为罗贯中的籍贯,罗庄村目前连一户姓罗的也没有了。据说,在明朝初年,罗贯中的《水浒传》引起朝野震惊,朱元璋斥责罗贯中大逆不道。罗氏家族面临满门抄斩的危险,不得已离开祖籍,远走他乡,也致使后来罗贯中的足迹出现了东原、太原、杭州等诸多说法。

“东原”说逐渐确立

在明清两代,有关罗贯中生平的记载寥寥可数,对其籍贯的说法却彼此抵牾。最终,罗贯中的故里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明代以来,关于罗贯中故里的争论主要有东原、太原、钱塘、庐州四种说法。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的意见逐渐集中为“东原说”和“太原说”。 其中,“ 太原说”的史料只有一条,就是郑振铎等人在1931年发现的《录鬼簿续编》,其中有“罗贯中,太原人”一语。

自《录鬼簿续编》被发现后,“太原说”成为多年来最流行的观点。其主要根据不仅仅说罗贯中是太原人,而且作者贾仲明自称罗贯中“与余为忘年交”。不过,根据《三国演义》古本所署“东原罗贯中”,并对《录鬼簿续编》的质疑,“东原说”逐渐得到认同。

在明朝多种早期《三国》刊本中,均题署“ 东原罗贯中”。 嘉靖元年本卷首的庸愚子(蒋大器)《〈 三国志通俗演义〉 序》等文字记载,是为“东原”说的主要依据。著名教授王利器认为:《录鬼簿续编》作“太原人”,系因其传抄者少见东原,习知太原,故尔致误。

近20年来,有关专家围绕两个学说进行学术争鸣,发表了系列有影响的论著,之后大都认为罗贯中籍贯东原,即今山东东平。

罗贯中与“东平府学”

关于罗贯中生活的时代,从“南宋遗民”到元朝人,再到“(明)洪武初”人等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罗贯中的铜像

在1997年东平文物普查中,霍家庄有位70多岁的老人霍衍皆表示,“我们霍家庄在元朝时曾出了个状元霍希贤,他有位好友就是写《水浒传》的罗贯中。我祖上为了与他相处,即把他的状元府建在了宿城,府府相邻。所以说,我们霍状元和罗贯中是很好的朋友。”

经核实,霍希贤和罗贯中确为同时代人。《元史》记载“元延祐 五年春三月,廷试进士忽都达儿、霍希贤等五十人”。从史料看,东平霍希贤是元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状元,是和罗贯中同时代的历史名人之一,也足以证明罗贯中为元朝中后期人。

在元朝后期,元杂剧南移。在这个过程中,杂剧是沿大都至杭州的水路(大运河)交通南移的。当时,作为大运河南北漕运必经之地,东平商旅往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马可·波罗游记》曾称它是“一个雄伟壮丽的大城市”,南移的杂剧便在这里发展、繁荣起来,东平府也成为“大都以南新的杂剧活动中心”。

此外,当时的东平在汉人世侯严实父子的统治下,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在严实为东平行台后,延揽人才,大办教育。据《元史阎复传》载:“阎复弹冠人东平学,师事名儒康晔。严实领东平行台,招诸生肄进士业,迎元好问校试其文,预选者四人,复为首。”

由于政策的适宜和环境的安定,元代东平的府学教育相当兴旺发达,“人物之盛,为诸道最”。据《录鬼簿》记载,有元一代写乐府、杂剧的作家共152位,其中,就有罗贯中的记载:“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在收藏罗贯中早期著作的过程中,姜广智研究认为,罗贯中对乐府、隐语(谜语)相对熟悉,他早年创作了《风云会》、《蜚虎子》、《 连环谏》,这些杂剧在民间曾广为流传。 为此,他理所当然地进入了《录鬼簿续编》。

“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传说是历史的影子。在东平当地人的“口碑”相传中,罗贯中出生于东平罗姓大家族中,并在此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据说,在年轻时,罗贯中曾读书科举,因而得与同邑霍希贤结为“亲如手足”的好友。

然而,罗贯中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 霸业之胸襟。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目前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对于罗贯中创作的大量历史小说,姜广智研究认为,虽然有“图王”的想法,但罗贯中的这些作品贯穿了一个“忠义”“忠君”思想。在《三遂平妖传》中,他把农民起义军首领称之为“妖”,正面歌颂官军统帅文彦博与“三遂”;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他立意歌颂“圣君贤相”治国安民,认为农民起义领袖是“逆天行事“;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极力宣扬正统观念,“拥刘反曹”,主张“大统一”。

可以说,罗贯中成功塑造的刘备、宋江等艺术形象,即是作者思想意识的体现。

本报记者 王红军 姜言明 通讯员 陈淑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哪个朝代
    1、潘金莲是北宋的。水浒传的故事是发生在北宋的。 2、楔子(即故事的印子)“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起于仁宗嘉佑三年三月三日,即公元1058年。终于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其间有段文字“宋江到任以来,将及半
  • 水浒传中高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高俅最后结局是什么
    水浒传中高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高俅最后结局是
    1、《水浒传》原著光顾着交待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最后归宿,忘了写恶人高俅、蔡京、童贯等人的结局了。2、不过,又也许不是忘记了写,是故意不写的。因为高俅死得巧,他是赶在北宋灭亡之前病死了,算是善终。《宋史.李若水传》中有提到,高俅在靖康元年(
  • 水浒中梁山第一条好汉为何被政治边缘化?
    梁山上谁是被政治边缘化的好汉?勿容置疑,就是豹子头林冲!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有万夫不挡之勇。因受太尉高俅父子的陷害,结果被逼上了梁山,成为了梁山第一条好汉。其实,在《水浒传》中的所谓“逼上梁山”,说到底有两种“逼”法:一种叫做“被
  • 水浒传中的铁牛李逵究竟是个怎样的好汉?
    但凡明清古典小说里面,不管其出场角色有多少,其中,必然会有一个憨直的,负责搞笑的,惹人喜爱的角色,作为小说中的调味剂,为小说加上不少的幽默戏份——甚至,专门负责搞笑。这类角色往往性格单纯憨直,粗心胆大,有点笨笨的,心机也不高,甚至完全没有心
  • 水浒传中呼延灼为何要给高太尉写保证书?
    呼延灼是一代名将,当年老祖呼延赞闹革命的时候凭着一把铁鞭,打遍天下无敌手,因此人称铁鞭王的便是。到了呼延灼这里,本来功夫不亚于老祖,而且排兵布阵更胜于祖辈,可惜见臣当道,无奈只好在汝州分管军事。却说一日呼延灼正在闲坐,忽然上差来宣,原来朝廷
  • 揭秘:《水浒传》中描写的三个中秋惊魂之夜
    今天和大家说说《水浒传》中的中秋故事,也许你会发现施耐庵老夫子居然大动笔墨描写了中秋之夜不一样的几处风景,让人惊叹不已呀。第一个中秋:史家庄血战前的中秋此时的主角乃是梁山第一个出场的好汉,九纹龙史进,使得一条短棒,深受老师禁军教头王进的真传
  • 水浒传中108条好汉唯一当上皇帝的是谁?
    等宋江一走远,李俊立刻和童氏兄弟与约好的费保等人,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海,投化外国而去,最终成为暹罗国(今泰国)的土皇帝。水浒108将,征讨方腊后,很多人再也没能回来,而回来的人中,除了公孙胜、朱武、燕青等人外,也没几个能善终的。在这些善终
    12-28 水浒传
  • 揭秘在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私自把晁盖放了?
    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由于后续问题安排的不当,白胜被捉。白胜熬不过酷刑,经过州尹一诈,就把晁盖供了出来。于是,何涛何观察拿着公文,带着二十几个眼明手快的公人,直接到了郓城县捉人。这个何观察把一行人都藏在客店里,只带着两个跟随来县衙下公文。州
  • 梁山猛将成暹罗国之主 水浒好汉中结局最好的人
    水浒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经典场面:朝廷军队围剿梁山,被智勇兼备的梁山好汉战败,朝廷主将只好从水路落跑。这时,梁山水泊的芦苇荡里就会摇出一条船儿,上有一位悠然自得的好汉,唱着歌儿或是吟着诗儿,没等对方射箭,那好汉就先翻身跃入水中,然后朝廷的船开
  •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水浒传戴宗简介
    戴宗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为人仗义疏财,能日行八百里,江湖人称“神行太保”。与梁山泊军师吴用乃是至交,宋江被发配江州,多得戴宗的照顾。后宋江因酒醉误题反诗,戴宗上梁山与众好汉商议用假书信骗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