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用九千兵马击溃后金的十三万大军

   2020-09-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后金的创始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他出身于女真族,也就是满族的前身。女真族曾在北宋末年兴起,建立了大金王朝,相继攻灭了契丹族的辽国和北宋,疆域横跨东北与中原地区,曾显赫一时。努尔哈赤幼年时在明朝辽东经略李成梁家为奴,经历了艰苦生活的磨练。他胸有

后金的创始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他出身于女真族,也就是满族的前身。女真族曾在北宋末年兴起,建立了大金王朝,相继攻灭了契丹族的辽国和北宋,疆域横跨东北与中原地区,曾显赫一时。努尔哈赤幼年时在明朝辽东经略李成梁家为奴,经历了艰苦生活的磨练。他胸有大志,决心要改变女真各部落间四分五裂互相仇杀的局面,统一整个女真。当时女真部落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分,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父祖留下的13副甲胄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的战争。

努尔哈赤是一个天才军事家,他采取了先内后外、先弱后强、远交近攻等策略,历经了兆佳城之战、马尔敦城之战、浑河之战、鄂尔浑城之战、克山寨之战,首先统一了建州女真部落。然后拉拢分化了海西女真中较强的叶赫、乌拉二部落,趁机灭掉了孤立的哈达和辉发部落。在暂时无后顾之忧后,努尔哈赤又进兵进攻比较分散的东海女真,经17年不停进攻,全部征服了东海女真,海西女真的乌拉部也闻风归降。

至此,除叶赫部外,努尔哈赤已征服其它女真各部,占有了东到日本海,西到辽河,南到鸭绿江,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军制,分黄、白、红、蓝四色旗帜,后来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每旗设一首领,叫固山额真,女真人分编在八旗中,平时生产,战时从军,每旗可出兵7500人左右,共有兵力6万余人,主要是骑兵。通过八旗军制,努尔哈赤将女真人紧紧团结在一起,保证了生产和战争的需要。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自称天命可汗,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随后,努尔哈赤准备进行统一女真的最后一战——征服叶赫。这时,明朝出来干涉了。明朝很早就在东北实行了统治,建立了辽东都指挥司、建州卫、奴尔干都司等卫所。明朝对女真各部的统治策略是进行分化,使其互相对立,从而分而治之。明朝希望看到一个分裂而弱小的女真,而不是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女真。到了明朝晚期,朝政腐败,内乱频繁,对辽东的注意力减弱了,努尔哈赤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崛起的。但明朝终究不能坐视努尔哈赤所为而无动于衷,而叶赫部为避免被努尔哈赤吞并,也向明朝求援。明朝立即派出军队保护叶赫并向努尔哈赤发出威胁。努尔哈赤这时还没有作好和明朝作战的准备,只好先忍下了这口气。

努尔哈赤早就对明朝欺压女真人心怀忿恨,他的父祖当年就是被明军误杀的,如今又遭侮辱,更是怒不可遏。他明白,要征服叶赫部,是免不了与明军一战的。努尔哈赤开始积极训练军队,积聚粮草,打造兵器,派遣间谍,从各方面着手进行准备。而明朝则忙于镇压内部起义,无力顾及辽东防务。辽东明军虽有10余万,但守备极为分散,战斗力很差。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觉得时机已到,便于四月十三日向上天宣誓了对明朝的“七大恨”,然后起兵2万攻明。

努尔哈赤率军先攻抚顺,守将李永芳不战而降。辽东总兵张承荫带着1万援军赶到,双方进行激战。后金军作战勇不可挡,明军训练很差,哪里是对手,损兵9千后败逃而去,张承荫也被杀死。努尔哈赤又转攻清河(今辽宁本溪市东北),全歼明军,杀死守将邹储贤。努尔哈赤初战告捷,攻占了抚顺以东的许多明军据点并掳掠了大量的人口牲畜。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二月,努尔哈赤再次出兵,在萨尔浒大破明军,歼敌10万,彻底改变了双方的战略态势,使明朝从进攻转入了防御。努尔哈赤乘胜进兵攻占了开原、铁岭,并吞叶赫,动摇了明朝在辽东的根基。天启元年(1621年),乘明朝权臣掣肘,临阵换将之机,努尔哈赤攻陷辽阳、沈阳,连克70余城,辽东明军完全溃散。努尔哈赤随即把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到了沈阳,攻势直逼明朝京师地区。就在努尔哈赤百战百胜,志骄意满之际,一个令他晚年蒙羞的人物出场了。

袁崇焕,广东东莞人,祖上原籍广西梧州藤县。他为人慷慨,很有胆略,喜欢和人谈论军事,虽然是个读书人,却有着去做边关大将的志向。袁崇焕在家乡考中了举人,后再考进士却多次落第。每次上北京应试,他总是乘机遍访名山大川,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万历四十七年时袁崇焕终于考中了进士,当时正值明朝萨尔浒之战大败,京师震动。袁崇焕听到消息后心情非常感慨,在当时可能就有了跃跃欲试之心。不久,他被分派到福建邵武去做知县。

天启二年,袁崇焕到北京来述职,闲暇时发表了一些对辽东军事的见解,很是说到了点子上,当时就引起了御史侯恂的注意。侯恂是个比较爱才的人,遂向朝廷保荐袁崇焕有军事才能,于是获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进入了明朝军界。没过多久,明朝军队在广宁大战中全军覆没,努尔哈赤的后金军直逼山海关。山海关是明朝在辽东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失守北京就要直接面临前线了,一时间朝廷上下十分紧张。

就在京师中人心惶惶的时候,袁崇焕骑了一匹马,孤身一人出关去考察。不能不说疾风才知劲草,袁崇焕的这一举动已隐然现出了万人中难以一见的胆略。不久他回到北京,向上司详细报告了边境形势,宣称:“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足可守得住山海关。”只会玩木匠活的明熹宗得知后又惊又喜,也就死马当做活马医,派他去助守山海关,袁崇焕终于得到了他向往已久的为国出征的机会。

明朝立国后对四方边远地区的统治主要是以建立都司、卫所为主。明朝在东北原来设有奴尔干都司,努尔哈赤就曾被明朝封为奴尔干都司的大将军。在辽东一线,明朝设立了辽东经略一职,坐镇沈阳遥控整个东北。原来的辽东经略是有高丽人血统的李成梁,非常厉害,女真人曾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青年时期的努尔哈赤也曾在他府中为奴。李成梁死后,接任的官员只会横征暴敛而治理无能,明朝在辽东的统治逐渐动摇了。努尔哈赤向明朝发起进攻后,朝廷急派杨镐为辽东经略,率军进攻努尔哈赤,这就发生了著名的萨尔浒战役。

其后努尔哈赤率后金军越战越勇,破开原,灭叶赫,开始大规模进攻辽东。明朝连忙撤了杨镐,换上了熊廷弼。这个人很有才能,到辽东后,迅速整顿军队,修筑重要关口,几个月内就稳住了局势。然后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努尔哈赤一时也不敢对他有所举动。后来朝廷嫌熊廷弼总不出战,便将他调走,换上一个无能的袁应泰。结果努尔哈赤趁势发起进攻,明军连连战败,沈阳和辽阳都丢掉了。朝廷无奈只好召回了熊廷弼,但却不给他兵权,而是让一个叫王化贞的人带领军队。王化贞十分无能,广宁一战被后金军打得大败,狼狈逃回山海关。朝廷不分清红皂白,竟将熊廷弼也一同治罪,无辜杀害。也就是在这时,袁崇焕来到了山海关。

辽东新换上来的经略叫王在晋,没过多久又换了孙承宗。在重要的国防前线如此频繁换将,可见明朝的政治混乱。所幸孙承宗是个很懂兵略的人,他知道单守山海关是不行的,便派兵在山海关外围的重要地段筑城防守。袁崇焕此时自告奋勇,愿意去离山海关很远的宁远驻守,作为关外抗御清兵的第一道防线。当时明军畏后金军如虎,袁崇焕这一举动令同僚们都很吃惊。孙承宗很赞赏袁崇焕的勇气,便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带5000兵马前往宁远。

宁远就是现在的辽宁兴城,位于山海关以东200余里。袁崇焕到后不久,远近各方为后金军兵祸所苦的许多关外百姓也从纷纷聚来,小小的宁远一下热闹了起来。宁远城其时刚筑了没多久,城墙只是一道土槽,根本无险可守。袁崇焕到任后,当即雷厉风行地征集士兵和百姓修筑城墙,他立了规格:城墙高3丈2尺,城雉再高6尺,城墙墙址宽3丈。袁崇焕与将士同甘共苦,对老百姓也非常好,所以筑城时人人尽力,几个月功夫就修筑完工。袁崇焕又从后方运来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产自荷兰的红夷大炮,共11门,架设在城上,宁远成为了一个非常坚固的军事堡垒。

在前方筑城的同时,孙承宗也在防线各处积极进行练兵屯田,逐渐把防线从山海关向东推进了400多里,收复了许多失地,整个辽东的形势得到了改观。然而奸贼误国,掌握朝政的大宦官魏忠贤竟嫌孙承宗不向他行贿,撤掉了孙的职务,换了一个叫高第的人来当辽东经略。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挟连战连胜之余威,率兵13万,号称20万,大举进攻宁远。袁崇焕手里只有1万多兵,后金军的兵力则多十几倍,众寡悬殊,情形十分危急。此时据守山海关的高第竟吓破了胆,急忙命令关外明军全部撤回来。袁崇焕接到命令后十分愤怒,拒不执行。高第也不管他,将其余的军事据点全部撤走,丢弃了辛辛苦苦收回的土地,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危急之下袁崇焕镇定自若,他将家眷也接到城里,并刺血明誓,向官兵下拜激以忠义,与全城将士下了必死一战的决心。他下令将城外粮食全部运入渤海觉华岛(今菊花岛)中,将城外全部民房和草料烧尽,不给后金军留下任何东西;命参将祖大寿领一支兵马出宁远西北,做为外援,牵制后金军;自己率军驻守坚城,四门紧闭,组织百姓巡逻放哨,运送火药,做好了决战的准备。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率军杀到宁远,他令一支部队绕过宁远,切断了通向山海关的所有道路。

其实努尔哈赤此举大可不必,袁崇焕是决不会从宁远后退的,而那个高第也不可能发一兵一卒来救宁远。努尔哈赤派人去宁远向袁崇焕传话:“我这次带了20大军来攻,宁远是绝对守不住的。你如果献城投降,我一定大加优待,封为大官。”袁崇焕回书说:“你前次已占领了宁远和锦州,后来却放弃了。我修好了城来住,你又来攻,这是什么道理?你说带了20万兵来,我看只有13万,倒也并不算少。我是要死守的,你攻便来攻。”

努尔哈赤新近连胜,兵锋所至,明军无不望风披靡。如今一个无名之将竟敢前来挑战,努尔哈赤不由大怒。二十四日,努尔哈赤亲自督军大举攻城,后金军漫山遍野扑向宁远。后金士兵自幼就骑马射箭,非常骠悍凶猛。为了在骑马奔驰时不被头发遮住脸,女真男人全都把前额剃光,把头发结成一根辫子。汉人称他们为“辫子兵”,畏之如虎。后金军很快冲到了城下,而城中却鸦雀无声。突然之间,城头点起千万根火把,弓箭和滚石如雨点般投下城去。袁崇焕的军队虽少,但这些士兵可非辽东那些腐败明军可比,都是孙承宗训练出来的敢死之士,都是自愿和袁崇焕来守宁远的。后金军举起盾牌顶在头上防御,顽强迫近。

这时从城头的垛口间推出了许多又长又大的木柜,这些大木柜一半在城内,一半探出城外,木柜中伏有身着盔甲的明军兵士,俯身射箭投石,投完了便将大木柜拉进来,再装矢石出去投掷。接着埋在城边的火药地雷爆发,土石飞扬,后金士兵和战马被炸得四处乱飞。攻城的后金先锋部队每人身上都披两层铁甲,他们推着包铁的撞车攻城,车顶以生牛皮蒙住,弓箭和石头不能将其损坏。袁崇焕命军士架起红夷大炮,对准后金军的后续部队连续轰击,每一炮打出去,火药和铁沙四处飞迸打得敌军尸横遍地。在此之前,后金军还从未见识过火炮的威力。眼见横飞的血肉残肢,即使勇猛如虎的后金士兵也不禁心生怯意。然而努尔哈赤大汗亲自在后面督战,后金军有进无退,仍然拼死冲来。

冲过成堆的尸体,后金军终于攻到近处,用撞车猛撞城墙,声音轰响,沙石飞溅,气势惊人。撞击了很久,城墙多处破损。后金军再用像云梯那样的包铁高车来撞击城墙高处。随后又把包铁车推到城墙边,上面用木板遮住,以挡城头投下的矢石,车里藏了兵士,用铁锹挖掘城墙墙脚。后金军攻进了城墙下的死角,大炮已打他们不到。在这危急之时,明军想到了计策,抬了屋子前的长条大块阶石从城上投下去。阶石十分沉重,铁车上的木板挡不住,砸死了不少后金士兵。攻城历时很久,城基被后金军挖成了一个个凹槽,他们躲在城墙洞内向里挖掘,城上再投大石下去,就打不到了。

这时宁远四周十余里的城墙墙脚已被挖得千疮百孔,情势万分危险。满城百姓都惊慌得很,但想到城破后的惨景,便也拼命来相助守城。危急时刻,袁崇焕令士兵将铁索裹上撒有硫磺的棉絮,点火后甩出城外,再将火药撒在褥子和被单上,纷纷投到城下去。铁索来回扫荡,立即点燃褥子被单,在城墙下形成一道火障,烧死烧伤了不少后金军兵。城内又有匠人将火药放在空心的大泥团中,外面围以木框,点燃了药引投下城去,泥团不断旋转喷火,点燃了攻城的撞车,也烧死了很多后金兵。

这时城墙被撞垮了约二丈多,袁崇焕亲自搬石来堵塞缺口,连续两次中箭受伤。部将劝他保重,他厉声道:“宁远虽只区区一城,但与国家的存亡有关。宁远要是不守,数年之后,咱们的父母兄弟都成为鞑子的奴隶了。我若胆小怕死,就算侥幸保得一命,又有什么乐趣?”撕下战袍来裹了左臂的伤口又战。将士在他的榜样之下,人人奋勇,终于堵上了缺口。二十五日,后金军又来猛攻,袁崇焕率将士死战。

红夷大炮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炮过之处,后金军死伤无数。勇猛善战的女真兵有些迟疑了,进攻队形出现了混乱。努尔哈赤大怒,再次到阵前督战。袁崇焕发现远处黄旗下有一人在指挥后金军攻城,于是令明军开炮轰击。一炮正中旗侧,指挥之人受伤倒下,周围的后金士兵立即扑上抢救,放声大哭。不久,后金军的攻势就停止了。袁崇焕不知,明军击伤的正是努尔哈赤本人。努尔哈赤被救回营后即下令停止攻城,第二天撤军而去。这是努尔哈赤一生打的唯一的一次败仗。

 
标签: 袁崇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将军袁崇焕的下场 明朝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明朝将军袁崇焕的下场 明朝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1、袁崇焕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 2、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 3、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
  • 明朝袁崇焕怎么死的 明朝袁崇焕是如何死的
    明朝袁崇焕怎么死的 明朝袁崇焕是如何死的
    1、袁崇焕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 2、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 3、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
  •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 崇祯皇帝错杀袁
    1、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有排除异己集权的可能,任何皇帝都是这么过来的。毛虽腐烂,但尚能打仗,对后金牵制极大,但问题在于,他不听袁崇焕的安排,若袁崇焕想在未来称帝,必须除掉这个不听话的。杀掉毛,毛的手下会叛变,这个袁崇焕不可能不明白。2、袁崇焕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袁崇焕之死凌迟被割3543刀 万人哄抢其肉食用
    袁崇焕被整整刮了3543刀,大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之下,大约有近万人抢到了崇焕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炫耀为能事。原题:《一个民族的痛:割在袁崇焕身上的3543刀》从感情上讲,在我心目中,袁崇焕是最值得宣扬的战神,以其文官出身(曾国藩也是,但是属于
  • 清朝史上乾隆皇帝为何搞翻案把袁崇焕抬上神坛
    钱谦益与袁崇焕都是晚明末世人物,生前也许在一起喝过酒,都是明朝的革命干部嘛!死后却难以尿到一壶去。倒不是钱谦益是一文,袁崇焕是一武,文与武隔行如隔山,而是因了气节问题,一个高入云霄,一个踩入土底,委实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哪能相提并论?袁崇焕或
  • 著名将臣袁崇焕 赤胆忠臣还是叛国汉奸
    明朝著名将臣袁崇焕,千古以来,功罪难定。即使是清朝乾隆皇帝已经下令将袁崇焕的冤屈洗净,却仍然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以及偏执。那么,袁崇焕真的是汉奸吗?我们应该这样给予袁崇焕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呢?袁崇焕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素养,都算是很好的
  • 明朝末年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 洪承畴与袁崇焕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洪承畴与袁崇焕,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与如日中天的清军,洪承畴与袁崇焕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袁崇焕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本一介书生却在外敌进犯之时挺身而出,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军也不畏惧,在宁远城守
  • 崇祯杀袁崇焕是找“替罪羊”吗?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崇祯皇帝作为大明帝国最后一位天子,他比前任几位皇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都更加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不仅颇有中兴之志,也做过诸多实践之为。只可惜,他从前辈手中继承来的宝座还是那个宝座,但江山社稷已经千疮百孔
  • 袁崇焕一片忠心 奈何被认为是引狼入室的汉奸
    崇祯下旨,将袁崇焕“依律磔之”,其妻子和袁崇焕的兄弟一起,流放两千里以外。那场“大快人心”的凌迟就这样不可阻挡地发生了。当袁崇焕在刽子手冷漠无情地数刀数的声音和周围看客们兴奋的斥骂声中承受临死前的煎熬时,注定了大明帝国只有毁灭才是最终的结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