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罗斯福为何患上残疾

   2020-06-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不像美国遇刺的其他总统,是在任职后期遇刺的,罗斯福遇刺来的更早了些。所以这也能看出来,罗斯福所要推行的新政,确实有利于美国当时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一部分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会想尽早地除掉罗斯福。罗斯福上时代杂志封面1933年2月15日,当时的罗

不像美国遇刺的其他总统,是在任职后期遇刺的,罗斯福遇刺来的更早了些。所以这也能看出来,罗斯福所要推行的新政,确实有利于美国当时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一部分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会想尽早地除掉罗斯福。

罗斯福上时代杂志封面

1933年2月15日,当时的罗斯福已经在大选中胜出,只差就职典礼的举行了。罗斯福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滨公园的一辆敞篷车的后面发表了即兴演讲,一位意大利的移民住在那里,这位名叫加卡利亚的人和当时处在经济萧条中的人们一样,失去了工作,只能依靠自己的存款继续生活。对自己现在的遭遇,加卡利亚将罪责怪到了新总统罗斯福的头上,所以准备采取极端的手段来报复罗斯福。

加卡利亚带着一把32式的手枪,混在了人群当中,但是因为他的身材不是很高达,所以没办法从人群中看到罗斯福。最后加卡利亚站在了一条金属折叠椅子上,瞄准了罗斯福,对目标进行了枪击。第一次他开了五枪,边上的群众拉住了手。后来加卡利亚又射击了四次,最终被人所制服。加卡利亚的射击没有击中罗斯福,但是却击中了其他五个人。芝加哥的市长安东·瑟马克也被击中。他被送医院的时候,告诉罗斯福说,“我很高兴我代替您被击中了,总统先生”。现在这句话已经被制成了牌匾,放在了海滨公园中。所谓的罗斯福遇刺,罗斯福其实并未真正遇刺。

富兰克林罗斯福残疾

1921年8月,罗斯福带着一家人到坎波贝洛岛休假,当时那里发生了一场火灾,罗斯福参与到了救火的行动中去。扑灭了大火之后,罗斯福就跳到了冰凉的海水中去,这一跳就让罗似乎患上脊髓灰质炎。因此罗斯福腰部以下都永久瘫痪了,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罗斯福都没有勇气接受这个事实。

签署文件的罗斯福

虽然如此,但是罗斯福依旧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信念过,罗斯福一直都坚持锻炼,希望能够恢复战力和行走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他也积极地在寻找治疗方案,于是他注意到了水疗。1926年,罗斯福够,爱了佐治亚州的之处温泉并且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专门为脊髓灰质炎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的水疗中心。在成为总统之后,罗斯福又协助国家建立了骨髓灰质炎基金,这个基金会现在已经演变成为是美国出生缺陷基金会。此举也是罗斯福的头像能够被印在十元美分硬币上的原因之一。

因为罗斯福患上了这个并不能够行走,所以在竞选的时候难免会有影响。因为身体状况良好是竞选公职的要求之一,所以罗斯福都是使用金属支架来支撑自己的臀部和腿部,并辅助以拐杖以此来站立的。在公众面前,罗斯福都是由儿子或者是助手搀扶,才能站的笔挺。但是在共工场所之外的地方,罗斯福也都是使用轮椅的,只是会避免让别人看到。2003年,经过研究发现,罗斯福当年所患的疾病并不是脊髓灰质押,而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相比较的话还是有一些相同之处的。它们都是在面对着国内的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政策。虽然两国二的体质不同但在经济政策上却能找到相似之处。

罗斯福照片

新经济政策是在俄国的国民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连日常用品都感觉到非常的紧缺,生活的非常窘迫。1921年时波罗的海舰队发生兵变,是恶劣的经济环境与形式逼迫着这些人发起兵变,岁偶然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但是不能改变的是苏维埃政府仍旧困难的局面。列宁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1921年3月召开十大,正式开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而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金融界全面崩溃股市崩盘后罗斯福上任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消除经济危机的调整措施。虽然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所处背景事件不同,但都是在国家危难之时出台的政策。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还巩固了彼此的政权。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别且为别的国家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在具体政策中都非常注意运用各自经济制度中的长处。还有就是在农业政策上都注重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分配与干预。已达到提高积极性,提高效率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恢复国民经济。

评价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面对四年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的调整措施,这些措施都或多或少的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罗斯福新政中一些措施与颁布的法令又存在着一些争议,到底如何来评价罗斯福新政呢?

罗斯福人物画像

评价罗斯福新政一定要从客观多面的角度,全面的看待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影响与作用。罗斯福新政就是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模式,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不在是自由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为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国家利用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计划经济的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罗斯福新政虽然是为了消除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但它实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即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究其根本新政是在巩固资本主义这会。并且罗斯福新政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对美国经济制度的一次深刻的改革。新政也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避免了社会的动荡。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得美国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成功的遏制了法西斯主义。罗斯福新政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全新模式,尤其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罗斯福新政上借鉴了很多,对社会改革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标签: 总统 罗斯福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章太炎为什么身着明朝服装大闹袁世凯总统府
    在1914年的申报有这样的报道:章太炎手执鹅毛团扇,并将袁氏所授的“勋二位”徽章,作为扇柄吊坠;头戴北洋军阀高冠帽,身着大明服装,足穿破官靴……大闹袁世凯总统府。对于章太炎为什么大闹袁世凯总统府 先从黎洪元和章太炎的交情说起上世纪80年代初
  • 印第安人的诅咒 每隔20年美国总统必会死在任上
    美国第9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他是辉格党人。他的父亲,是《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他在美国西北地区的印地安人战争中(1790年)作战勇敢当了官。1811年,身为印地安人领地的总督,他带了
    12-31 总统
  • 民国总统黎元洪家族后代今何在?
    黎元洪(1864.10.19-1928.6.3)字宋卿,汉族,1864年10月19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今属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祖籍为安徽省宿松县。人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1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
  • 袁世凯的后代 大总统之孙袁家楫的生平介绍
    袁世凯的后代: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接下来就让我们来
  • 千万大洋图一乐:荒唐曹锟贿选终成民国大总统
    曹锟,人称“曹三爷”,直隶天津人,出身贫困,家有五兄弟。曹锟发迹后,他的兄弟们也跟着鸡犬升天,其中四弟曹锐做了直隶省长,六弟曹锳做了天津镇守使。曹锟早年读过一点书,有些悟性和志气,因而长大后不愿当农民而自告奋勇地去保定贩布。曹锟性情爽直,年
    12-23 民国总统
  • 非洲总统 被西方武器杀戮不如用中国武器自卫
    有一种将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妖魔化的论调称,中国突然加倍下注,对当地开采业进行掠夺性投资,推出仅雇用中国工人的基础设施项目。这是中国正在启动“瓜分非洲”行动,还是一种新形式的“黄祸”论?抑或事实介于二者之间?诚然,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非洲
    12-22 总统武器
  • 张作霖战役有哪些 张作霖当过总统吗
    张作霖能从小老百姓一路爬上东三省都督的位置,期间所经历的战役大大小小数不胜数。那么在他所经历的张作霖战役中哪几次比较有名呢?都分别是与谁打的呢?张作霖战役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两次直奉战争和北伐战争。两次直奉战争的征战双方是相同的,一方是以张作
  • 民国称呼 蒋介石只当过几个月的“蒋总统”
    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不管什么时间,都称蒋介石为"蒋总统",这可不对,因为蒋介石离开大陆前就当过几个月"总统"。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国开始出现了"总统",但当时的名称不是"总统",而是"非常大总统"、"大总统"、"代理大总统"、"摄行大总统",
  • 哪位韩国总统曾自称他的根在中国并赴华祭祖
    1992年9月27日,也就是中韩建交一个月后,卢泰愚偕夫人和女儿访问了中国。1993年卸任后又过了8年,他作为中国政府的客人,以老朋友身份,偕妻女再次访华,专门回到卢氏先祖最初落户之地——山东省长清县卢庄村祭祖。由于历史原因,中韩两国隔绝4
    11-29 总统
  • 溥仪自述 袁世凯当大总统后仍称我为皇帝陛下
    紫禁城中的早晨,有时可以遇到这种奇异的现象:处于深宫但能听到远远的市声。有很清晰的小贩叫卖声,有木轮大车的隆隆声,有时也听到大兵唱歌声。太监们把这现象叫做“响城”。离开紫禁城以后,我常常回忆起这个引起我不少奇怪的想象的“响城”。“响城”给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