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骆宾王三十多岁还是白丁 整天赌博斗鸡

   2020-05-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王杨卢骆,这几个人排在一起,不但文风上有近似之处,人生遭遇上也比较类似,他们或服务于皇宫中的太子,或服务于王府里的王爷,而且王、杨、骆都早有神童之称,王、卢、骆都经历过牢狱之灾,都是终生坎坷,没做过什么大官。据说当时的名臣裴行俭一眼就看出四

王杨卢骆,这几个人排在一起,不但文风上有近似之处,人生遭遇上也比较类似,他们或服务于皇宫中的太子,或服务于王府里的王爷,而且王、杨、骆都早有神童之称,王、卢、骆都经历过牢狱之灾,都是终生坎坷,没做过什么大官。据说当时的名臣裴行俭一眼就看出四杰“浮躁浅露”的性格,并断定他们做不上什么高位,能得善终就不错了。事实证明,老裴的“乌鸦嘴”还真灵。

骆宾王是四杰中岁数最大的一个,也是出身最为寒微的一个。王、杨、卢三人,都是高姓大第,老骆家却并没有什么太光彩的资历,骆宾王家在浙江义乌,现在这个地方挺有名的,是小商品批发城。但当时远没有现在热闹。虽然有考证说骆宾王是三国时的名人骆俊、骆统这一族的后人,但显然到了骆宾王这代,老辈子的风光没起到什么效果。

当然,骆宾王也不是纯草根,唐朝那时候,要是真正的贫下中农,读不起书,连字也不认识,是不可能在文章上有所成就的。骆宾王的父亲当过博昌(今山东省博兴县)县令,不过死得太早,所以骆宾王的家世就没有多少政治背景。但他自幼就是一个神童(四杰中王、杨也有神童之称),至今我们上小学时还要背诵他七岁时写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死了做官的爹后,生活一度非常困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藜藿无甘旨之膳”——整天吃野菜过活,而且骆宾王当年不务正业,整天赌博斗鸡,和市井之徒一起混着玩。后来,在亲友的督劝下,骆宾王到京城赶考,当时考试也有黑幕的,请托、私荐之类的“关节”,骆宾王一点也不懂,结果自然是榜上无名。在京城里混了些时日,几番辗转,投入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六子道王李元庆府上做幕僚。当时,接纳卢照邻的是李渊第十七子邓王李元裕,看来李唐皇族倒也识货,把“初唐四杰”都收集全了。

不过,也许是骆宾王脾气古怪,不擅于趋奉逢迎,在府中呆了三年,也没人重视他。据说李元庆好容易有次关注老骆,让他写篇文章看看,结果他在《自叙状》一文中既讽刺又挖苦地说:“……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已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结尾是:“不奉令,谨状。”

“脂韦”,意思是像油脂一样滑,皮子一样软,用现在的俗话说,差不多就是“脚踩西瓜皮,手抓两把泥”,当时官场上混,这两句是必备的法宝,而骆宾王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是十分可耻的事情。这样的耿直脾气,很难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骆宾王恃才傲物,人家李元庆老板明明给他一个升赏的台阶,他却在文章中将李老板劈头盖脸地教训了一通,李元庆看了当然大为不悦。

骆宾王这种性格作风,当然难以在官场中发迹。后来他离开了王府,一直混到三十多岁还是一个白丁。再后来,骆宾王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弯下了他立志一辈子挺直的腰杆,也顾不得忌讳“说已之长、言身之善”了。他开始向一些大小官员上书自荐,从遗留下来的文章看,他简直有点“病急乱投医”,他向巡察各地的廉察使,吏部(国家人事主管部门)的尚书、侍郎,任地方长官的州刺史上书,甚至还包括一些县令、县主簿等小官,逮谁就向谁毛遂自荐,求对方担当伯乐,使自己这匹“逸骥”能有一展才干的机会。

唉,说来残酷而无情的现实,会像岁月逐渐风化坚硬的岩石一样,再坚强挺立的山峰,也会被渐渐消磨。又有多少人,不得不“故作小红桃杏色”?又有多少人,不得不“红颜屈从于枯骨”?

骆宾王虽然有所“改过自新”,但人们的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不但没有人真心帮他,反而空落了个“浮躁浅露”的恶名。直到麟德元年(664年)时,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骆宾王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献上,凭着这个表,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被召到朝廷去入朝对策。所谓对策,就是皇帝对于特别推荐来的才士,进行筛选和考察的过程,有点类似于现在自主招生时的考试。

 
标签: 骆宾王 唐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骆宾王是什么朝代的 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
    骆宾王是什么朝代的 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
    1、骆宾王是唐朝的诗人。 2、骆宾王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3、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
  • 历史上骆宾王兵败于灵隐寺而后竟削发出家
    宋之问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他来到杭州灵隐寺。这儿登楼可观沧海,出门即见江湖;寺内建筑典雅秀气,如诗如画。夜色阑珊,皎洁如水的月光洒在山涧溪流之上,波光粼粼,若明若暗,像一幅美丽而多彩的画图,秀色可餐,怡人舒心。伴随着略
    12-21 骆宾王
  •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 武则天为什么重用骆宾王?
    徐敬业起兵反叛时,诗人骆宾王写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檄》一文。文中攻击漫骂武则天,文笔极为精彩,有声有色又有气势。檄文送到宫中,武则天呌内待读给她听。内待不敢不从,只好硬着头皮读。不料,武则天非常平静从容,一边听一边与人议论,甚至被檄文中优美的
  • 造反不成的骆宾王究竟结局如何?
    骆宾王因一首咏鹅变得家喻户晓,但很有可能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骆宾王曾造过反。结果自然是以失败告终,但他的结局是什么呢?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首《咏鹅》让骆宾王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他诗文并
  • 骆宾王哪个朝代的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资料介绍
    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骆宾王,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
  • 揭秘唐朝诗人骆宾王为什么会在狱中咏蝉
    骆宾王从小聪明伶俐,颇通诗书,又勤于学习,在八岁的时候就能写出《咏鹅》,以寥寥数字将白鹅极尽柔美的姿态表达出来。成年之后不幸入狱,又以蝉自比,在狱中作了《在狱咏蝉》,不仅赞美了蝉的美德,还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志,希望得到沉冤得雪的心情,那么骆
  • 骆宾王简介 唐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骆宾王生平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
  • 千古第一檄文 看骆宾王怎样痛骂武则天
    骆宾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除了那首咏鹅外,他还有一篇檄文很有名,号称千古第一檄文。讨武曌檄能够流传千古可见功力非一般可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骆宾王是如何骂武则天的吧。在中国古代,一旦发动大型战争,总免不了要写一篇檄文,一则为表明战争的正
  • 骆宾王写过讨武檄武则天为何还会重用骆宾王
    骆宾王一生自觉怀才不遇,为人正直,经常因为一时口角就得罪别人而被别人排挤孤立,所以在政治上骆宾王始终郁郁不得志,但是骆宾王却始终怀有报国的抱负,而此时正当武则天当政,骆宾王想要实现抱负就要和武则天搞好关系,那么骆宾王为什么要写《为徐敬业讨武
  • 千古第一檄文 看骆宾王如何痛骂武则天
    骆宾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除了那首咏鹅外,他还有一篇檄文很有名,号称千古第一檄文。讨武曌檄能够流传千古可见功力非一般可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骆宾王是如何骂武则天的吧。在中国古代,一旦发动大型战争,总免不了要写一篇檄文,一则为表明战争的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