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诧!牛魔王历史原型竟是吐蕃赞普?

   2020-05-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曾有人云,鸠摩罗什是牛魔王的原型,现在司马可以告诉你,那个纯属胡诌,只是字词读音相近而已。这段故事,来自大唐的西邻吐蕃,诸位皆知,大唐曾将文成公主下嫁与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据说是热心发展佛教事业的。而如他这般的赞普,在西藏有三位,称为“三大

曾有人云,鸠摩罗什是牛魔王的原型,现在司马可以告诉你,那个纯属胡诌,只是字词读音相近而已。

这段故事,来自大唐的西邻吐蕃,诸位皆知,大唐曾将文成公主下嫁与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据说是热心发展佛教事业的。而如他这般的赞普,在西藏有三位,称为“三大法王”。但西藏本身,当时有本土宗教“苯教”的存在,与外来的“佛教”自然会发生冲突,就如大唐的“道教”一般。

就时代而言,此时的中原,昔日强盛的大唐已然因为安史之乱得发生而走向衰败,而高原之上的吐蕃,亦因为这场宗教冲突而走向瓦解之路。

用佛教徒的语言而言,“牛魔王”便在这一时代降临在吐蕃,成为赞普朗达玛(其实真实名字就是达玛,因为佛教徒说他是牛魔王下凡,所以在名前加了一个“朗”,也就是汉文“牛”的意思。

和中原的太子继承制略微不同的是,朗达玛并非他父亲的长子,而是第四个儿子,大哥叫藏玛,很早便因为佛教信仰而出家做了僧侣,二哥、三哥相继早死,所以位居第四的朗达玛便做了吐蕃之君“赞普”。

朗达玛信仰吐蕃本土之“本教”,这便与他的大哥不同。当时的吐蕃,盛行一种所谓“七户养僧”制度,也就是七户人家拿出资产来奉养一位僧人,僧人越来越多,吐蕃百姓的负担便越重,怨恨也越深。

于是在朗达玛上台之后,一场灭佛运动便迅速推开,大批开工修建中的佛寺都停工,而如大昭寺这样的名寺则被封闭,小昭寺则干脆成了牛圈(这或许就是朗达玛被视为牛魔王的直接原因)。

当年和亲之际由文成公主打大唐带来的释迦牟尼像,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也差点被拆下来扔到河里去;而文成公主本人,则被传说成了“罗刹转世”——是的!那便是西游中牛魔王的夫人罗刹女。甚至,当时佛寺中的壁画都被抹掉,画上了许多和尚大白天喝酒作乐等等不堪行为的画面。和尚,则被驱逐出寺庙,有的逃去印度(但问题是,印度的佛教也在这个时候衰落,面临伊斯兰教的强力挑战)。

而留在吐蕃的和尚有如何呢?那便只有一条路,跟着猎狗屁股后面,拿着弓箭打猎,还要敲苯教的法器鼓,在和尚看来,这些自然是奇耻大辱。因此,便有一个僧人四吉多吉,发誓要杀死这朗达玛。

据说这位僧人,便找来一匹白马将它涂黑(这记载很奇特,难道吐蕃没有黑马吗?),他骑着这马来到布达拉宫前,跳了一段奇妙怪异的舞蹈。恰好那赞普朗达玛,就在这这时候出来,这位僧人就“且舞且行,行近国王”——大概是此前吐蕃少有类似事件,赞普居然毫不戒备,随随便便就让这僧人靠近自己,为他念诵了一首诗:

“风环地、地环水、水灭火……佛陀胜狮子王,我亦如期杀非法之王。”

说到最后一句之际,僧人四吉多吉便对准赞普胸口,射出当场致命的一箭。

然而,出乎这位僧人意料之外的是,朗达玛的死,不但在当时没有复兴佛教,反而引起了吐蕃王室以及苯教对佛教徒的更大愤怒,一场大规模屠杀就此展开,据说吐蕃境内,再无一僧得以幸存。四吉多吉更想不到的是,原本统一的吐蕃王朝也从此走向分裂之路,百余年间,高原之上无佛教亦无吐蕃王朝,混战持续近百年。直到10世纪后期,也就是中原的五代十国时期,佛教才渐渐在高原之上得以复兴。

而与此相近的年代,大唐皇帝唐武宗也掀起了一场所谓灭佛运动,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但在唐人而言,却是国运的最后一次小昌盛:主持这场运动之人,便是大唐名相李德裕。

但唐朝的灭佛,和吐蕃相比而言就缓和许多,他其实并不是要把佛教徒一网打尽,而是拆除过多的寺庙,淘汰过多的和尚尼姑(原因很简单,做和尚尼姑就不用纳税,天下人都做和尚尼姑了,大唐也就破产了),甚至当时还有一条禁令,那就是不许和尚尼姑占有过多的奴婢,只许一个和尚有一个奴仆,一个尼姑有两个婢女——大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佛教夸张到什么程度了。

尤其要说的是,唐武宗严禁信徒给寺庙送钱,也禁止和尚受人施舍,一旦发现,送一块钱的信徒,要被打二十大棍;而收钱的和尚或是尼姑,也要被打二十大棍。

据说整个武宗年间,一共拆除了4600多所寺庙,26万和尚尼姑被勒令还俗,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被没收(顺便说一句,拜火教也遭了殃,被认作佛教旁支,数千信徒被勒令还俗,类似的还有景教,也就是基督教的东方亚述教会)。

诗人杜牧,便是武宗禁佛运动的支持者,他曾写文章说,皇帝之所以灭佛,就是因为穷吾天下佛也(佛教让大唐穷困),为什么他也这么说呢?提供大家一个数据,当时被勒令还俗的和尚尼姑有26万余人,而这些和尚尼姑的奴婢已经被他们所奴役的百姓有多少呢?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从这个意义上说,武宗打击的,其实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那些借佛教名义而大发名利财的人,而这种人,一直很多!

 
标签: 吐蕃 牛魔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隋唐最被低估的一个猛将 灭突厥平吐蕃战高丽
    一部《隋唐英雄传》让太多的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男儿义气,什么叫做铁血柔肠。很多人因此而喜欢上了大唐初年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也有很多人从此着迷于秦琼等人的英雄事迹,战场功勋。可以说,正是这一部电视剧,让太多人开始关注起奠定盛唐基调的那群人,而
  • 唐朝为何对吐蕃无力还手?青楼女引发的国难
    沉迷女色,误事,乃至误国。公元785年,唐德宗准备封大臣张延赏为宰相。然而在拜相诏令即将下发之时,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李晟跳出来反对,言辞激烈,德宗只得作罢。为何李晟要反对张延赏拜相?说白了,就是因为一个营妓。这个妓女生于何年、死于何月,
  • 吐蕃王朝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
    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
    11-22 吐蕃
  • 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后是怎样降服妖魔鬼怪的?
    16岁的文成公主作为和平的使者,在父亲的护送下进了西藏,正在崛起的政治新星松赞干布对李道宗行了参见岳父之礼。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的文成公主带去了诸多的汉地文化征服了还处于落后状态的吐蕃民族。可是,有谁知道她要面对的状况还隐藏着不被人知的风险呢?
  • 女子引发的一场国难 将相失和致唐军兵败吐蕃
    公元785年,唐德宗准备封大臣张延赏为宰相。然而在拜相诏令即将下发之时,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李晟跳出来反对,言辞激烈,德宗只得作罢。为何李晟要反对张延赏拜相?说白了,就是因为一个营妓。这个妓女生于何年、死于何月,是倾国倾城、风华绝代,还是
    11-13 吐蕃
  • 吐蕃王松赞干布最宠信的女人为何不是文成公主
    最宠信的王妃——赤尊公主下嫁吐蕃的大唐公主,先后有两位,分别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这两位女性虽然是“宗室之女”,可惜,算不上皇帝的亲闺女,不过,安置到吐蕃之后,个人的地位倒是很高。值得申明的是,吐蕃最宠信的王妃,还得说是泥婆罗王国的
  • 唐玄宗为何安置不堪吐蕃人压迫的党项人?
    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置静边州,安置不堪吐蕃人压迫请求内迁的党项人,以拓跋赤辞之孙拓跋守寂为右监门都督,并封西平公。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爆发。拓跋守寂带兵勤王,被提升为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而拓跋守
  • 一个妓女引发的一场国难 唐朝无力还手吐蕃来犯
    公元785年,唐德宗准备封大臣张延赏为宰相。然而在拜相诏令即将下发之时,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李晟跳出来反对,言辞激烈,德宗只得作罢。为何李晟要反对张延赏拜相?说白了,就是因为一个营妓。这个妓女生于何年、死于何月,是倾国倾城、风华绝代,还是
  • 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后是怎样降服妖魔鬼怪的
    16岁的文成公主作为和平的使者,在父亲的护送下进了西藏,正在崛起的政治新星松赞干布对李道宗行了参见岳父之礼。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的文成公主带去了诸多的汉地文化征服了还处于落后状态的吐蕃民族。可是,有谁知道她要面对的状况还隐藏着不被人知的风险呢?
  • 消失的王朝 吐蕃王朝是怎样走向灭亡的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的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那么吐蕃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呢?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
    11-04 吐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