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十八路诸侯为何会败于枭雄董卓之手呢

   2020-02-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董卓篡权,天下纷纷为之讨伐。在曹操的号召下,十八路诸侯齐聚洛阳,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按说此等声威,足以撼动老贼,剿戮群凶。但不曾想到的是,这看似十分强大的“联合国军”,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仅没有动得董卓分毫,反在不断内讧争斗中偃旗息鼓,各

董卓篡权,天下纷纷为之讨伐。

在曹操的号召下,十八路诸侯齐聚洛阳,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按说此等声威,足以撼动老贼,剿戮群凶。但不曾想到的是,这看似十分强大的“联合国军”,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仅没有动得董卓分毫,反在不断内讧争斗中偃旗息鼓,各奔东西。如此的结局,让人始料不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尴尬的局面,我想这绝不单是一个“出师不利”就能解释得了的。

想当年,曹操因刺杀董卓失败,仓皇逃出洛阳,从此再无立身之所。无奈之下返回家乡,遣散家资,招募义兵,意欲讨伐董卓。但考虑到自己身单力孤,难以成事,就以个人名义向各路诸侯发出了矫诏,号召大家共同起兵,共诛国贼。矫诏发出去之后,天下英雄纷纷为之响应。最后,连同曹操在内的共十八路诸侯齐聚洛阳,整装待发。

既然是共同举兵,势必要选出一个盟主来,以便发号施令,统一指挥。问题也正是出在这个盟主的归属上。按道理说,曹操是讨伐董卓的发起者、组织者,理应做各路诸侯的盟主。但曹操可能觉得自己羽翼未丰,没有影响力,就提议推举“大汉名将之后”的袁绍为盟主。袁绍初时不肯,但架不住众人一再相劝,最后也就应允了。

盟主不是好当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袁绍显然都不是一个理想的人选,刚愎自用、心胸狭隘不说,关键是不具备领导大兵团作战的智慧。这也还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袁绍终究不是孤军作战。但袁绍的另一个弱点却是致命的,那就是用人特讲究出身门第,缺少用人的气度。如此心态,于乱世之中,自然是曲高和寡,众叛亲离,不能长久。这次的“讨董”行动,更是表现出了极大地矜持和傲慢。当华雄连斩数将,盟军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关羽挺身而出,请求出战。而身为盟主的袁绍,仅仅因为关羽只是一个“马弓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情愿。

理由很弱智,也很好笑,那就是怕“被华雄耻笑”。在其眼中,自己的面子竟然比将士的鲜血还重要,哪里还有一点盟主的气度和胸怀。加之他的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总是不失时机的在一边冷嘲热讽,添油加醋,更让袁绍不知如何是好。亏得曹操英雄气魄,慧眼识人,才有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战场传奇。尽管此战暂时解除了危机,但如此的用人态度却不免让将士心寒。一把手不明白,再费力也白搭。

要说初期,十八路诸侯的声势还是相当浩大的。人多是好事,也是坏事,它足以让很多人有恃无恐,骄傲轻敌。或许就是人多力量大的缘故,面对董卓兵马,人人都想建功立业,展示才能。如果单纯如此倒也值得嘉许,奋勇争先,杀敌报国。但这些人的建功立业显然不是为了国家前途,更不是为了百姓利益,而是为了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事关大局,最怕私心。一旦有了这个心思,就很难捏合到一块了。这种私心,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争权夺利,互相猜忌,推诿扯皮。

当然,根子还是出在袁绍的身上。想袁绍既然成为盟主,就应该不负众望,任人唯贤,广纳英雄。但袁绍自己做了盟主,却让弟弟袁术总督盟军粮草,兄弟两人,一个管人,一个管物,把各路诸侯置于其掌控之下。虽说革命工作,分工不同,问题是袁术从来就是一个势利小人,把偌大的财政大权交于其手中,还能不出事么。果不其然,当孙坚攻打头阵取得胜利的时候,袁术却不肯补给粮草。最终导致孙坚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手下大将祖茂也死于华雄之手。更为可怕的是,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各行其是。起初,本来是孙坚打头阵,不料济北相鲍信却动起了歪脑子,“孙坚为其前部,若干了大功,都不显我等”,揣着这样的私心杂念,鲍信就安排弟弟鲍忠抄近路赶到孙坚之前出战。结果鲍忠没有那个本事,反被华雄斩于马下。为了抢头功,不惜违抗军令,擅自出战,其心智与小儿无异。

要说董卓有吕布之勇,才使得十八路诸侯难以进军还可以原谅。但事实却是,吕布并非不可战胜,“三英战吕布”就曾让盟军大展威风。更何况,将在谋而不在勇,不能力战,可以智取。导致不能取胜的根本原因就是,畏缩不前,贻误战机,军心涣散。想董卓迁都长安,正是大军掩杀的好时机,但当曹操提出乘势追袭的时候,袁绍却以“诸兵疲困,进则无益”为由不予理睬。对此,曹操据理力争,不想其他诸侯也“皆言不可轻动”,最后惹得曹操大怒而起,骂人的话都出来了——“竖子不足与谋”。还好,袁绍好脾气,并没有发作。

虽说失去了这次机会,盟军只要重新整顿,继续西进,也未必就不能消灭董卓。但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大,盟军内部的分歧却日益显现。像是跳梁小丑,济世安民、共讨逆贼的雄伟壮志,逐步被利欲熏心所取代。董卓迁都,孙坚率兵进入洛阳城中,偶然之中得到了传国玉玺。出于私心,孙坚就想“来日托疾,辞众回军”。由于做事不密,终被袁绍察觉。袁绍一听此消息,立即招孙坚前来追讨,孙坚哪肯轻易交出。于是,大帐之中剑拔弩张,几欲火拼,幸有众人相劝,才没有打起来。借着这次撕破脸皮,孙坚不敢怠慢,趁势拔寨而起,离开了洛阳。

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十八路诸侯再无战心,各自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曹操见大家各怀异志,也是心灰意冷,料到不能成事,干脆带上队伍离开了。看大势已去,兖州刺史刘岱又趁机向东郡太守桥瑁“借”粮。桥瑁不给,刘岱连夜杀入桥瑁大营,杀死桥瑁,尽降其兵。袁绍见众人走的走,死的死,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也就拔寨离开了洛阳,另寻出路去了。

至此,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讨董行动”终于在内讧中宣告失败。后来,还是司徒王允设下“美人计”,才将董卓老贼诛杀。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就是王允这样的秀才,却与一女子貂蝉,在不动声色中诛杀了董卓,为国除奸,为民除害。只是不知道后来,这些号称当世之英雄的诸侯们会作何感想。

 
标签: 诸侯 枭雄 董卓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烽火戏诸侯后周幽王的那位美人儿下落如何?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都耳熟能详,其中的男主角周幽王成了“狼来了”的那个孩子,结果没有好下场。而女主角褒姒(bāo sì)后来怎样了呢?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位天子,但他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有一年周王国发生了大自然灾害,赵国国王便进谏周幽王,让他要
    12-31 周幽王
  • 周幽王姬宫湦简介 烽火戏诸侯的西周亡国之君
    周幽王姬宫湦(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宫涅sheng(一声)。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间在位,共11年,谥号幽王。《法苑珠林》卷四十三引《搜神记》言“周宣王三十三年(前795年),幽王生”幽王二年(前
  • 古代的“饭店”最早为便于诸侯纳贡而开
    如今,很多人看到“饭店”就会想到“吃”,可令人困惑的是,为何众多以“饭店”命名的场所却并非以“吃”为主呢?原来,饭店绝非“吃”那么简单。“饭店”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能提供食宿的场所。如《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写到“那日没有便船,只得到饭店权宿
    12-27 诸侯
  • 周朝疆域 将领土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诸侯
    领土区域当时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行政区划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
  • 三位君主战死沙场后 这国家终于成为一方诸侯
    在西周末年,申候联合犬戎攻占了镐京,结束了周幽王的统治。在诸侯的帮助下,周平王即位。为了赏赐秦人的功劳,不仅赐以伯爵,促使秦人从附庸走向诸侯。更是大方的给秦国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将仍然被犬戎占领的关中岐山等土地送给秦国。但是,即便是一张“
    12-25
  • 秦国统一功臣王翦父子帮秦朝灭了哪些诸侯国
    如果说秦国为什么能够很快的统一六国,肯定跟很多人分不开关系,武将和谋士的贡献都是缺一不可。其中,武将肯定包括大将王翦,他对于秦国的扩张有着重要的影响,倘若没有王翦,统一的步伐肯定受到阻拦,可以说他是秦统一过程中的最大功臣。王翦的出生时间不详
  • 是谁给曹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
    据《三国志》,毛玠的最大贡献,是给曹公提出“宜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毛玠当初本想到荆州投刘表,途中听说刘表法令不明,判断此人难成大事,就改道去兖州投了曹操,曹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相当于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毛玠得以接近曹操,就向曹操提出自己
  • 秦人一个非诸侯国 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犬戎骑兵
    镐京事变,秦人救周。在洛阳王城,周平王正式册封秦人为诸侯国,封地就是整个关中之地。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条件——“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周平王的说法是:犬戎无道,侵夺并盘踞在我周人的岐山、丰镐之地,只要秦人能攻杀驱逐戎
    12-19 诸侯
  • “烽火戏诸侯”是历史误读 技术上并未达到水平
    我们小的时候,大多听过《狼来了》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的道理。但是小朋友们肯定不知道,第一个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就是中国的历史之父司马迁。当然,他讲的故事版本跟我们小时候听到不大一样,名字也不叫《狼来了》,而叫做《烽
    12-19 诸侯
  • 姬寤生简介 史上第一个将君王射下马的诸侯
    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和他一起殉难的还有宰相姬友。我们前面已经认识的郑国国君姬掘突是姬友的嫡长子。他不仅继承了国君的位置,还继承了东周王朝中央政府宰相的位置。姬掘突东征西讨,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使郑国成为当时头号封国。由于东征西讨占用了大量
    12-18 诸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