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掌大权的“太上皇” 鳌拜势力有多强大?

   2020-09-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康熙皇帝8岁即位后,因其年幼,有四大辅臣代其执政。这四大辅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其中,索尼老谋深算,又加上年老体弱,所以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遏必隆性格懦弱,能力也不出众,是一根毫无原则的随风草,哪边风大就

康熙皇帝8岁即位后,因其年幼,有四大辅臣代其执政。

这四大辅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其中,索尼老谋深算,又加上年老体弱,所以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遏必隆性格懦弱,能力也不出众,是一根毫无原则的随风草,哪边风大就倒向哪边。于是,这四大辅臣最终就演变成了苏克萨哈和鳌拜之间的争斗。

结果,索尼去世后,蛮横的鳌拜干掉了苏克萨哈,成为独掌大权的“太上皇”。

鳌拜任性的资本在这!!!

皮岛之战

鳌拜,生年不详,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屡立大功。他曾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均有战绩。

天启年间,辽东失陷于后金之后,明将毛文龙率军退守皮岛(今朝鲜椵岛),与关外宁锦一线的明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骚扰和牵制后金的兵力,使后金腹背受敌。后金一直将皮岛视为心腹大患,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日夜筹划,企图拔掉这颗钉子。

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诸将往攻皮岛。由于硕讬久攻不下,皇太极又命英郡王阿济格接手,鳌拜从征军中。阿济格与众将反复商议后,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故意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后一路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鳌拜主动请缨,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一时炮矢齐发,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鳌拜奋勇冲杀,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清军遂一举跟进,登上皮岛,举火引导主力来攻。皮岛攻克。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

松锦会战

锦州是明朝在辽西地区的军事重镇,当时辽东已经失陷,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锦州城之南为松山城,锦州西南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锦州西200里为另一重镇宁远。这些要塞重镇构成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防御体系。而清军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先取宁、锦等城。明、清双方争夺锦州的战争于是不可避免。

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进围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来援,于八月初进至松山,与锦州守军祖大寿部遥相呼应,大放火器,猛攻清军。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势下,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济格派遣精锐护军前来增援。

其时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卫军纛,路遇明军骑兵,于是迎头而上,击败对方。鳌拜这时又不待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再败明军。鳌拜冲锋陷阵,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西援锦州之师。

洪承畴指挥明军分路突围,总兵吴三桂、王朴、唐通等人率军沿海边撤退。清军从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沿途截杀。鳌拜与阿济格、尼堪等率部排列至海截击之,明军大败而溃。松锦会战,关系明、清双方的生死存亡。自此以后,明朝势力更衰,败局已定。次年六月,鳌拜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

松锦大捷奠定了清军入关夺取全国统治权的基础。入关前后的鳌拜,依旧战功赫赫,升迁频频。

西充之战

入关以后,鳌拜主要的任务是追击农民军。顺治元年(1644)十月,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取道陕北,进攻已经退守西安的李自成农民军,率军由内蒙入陕北,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城,随即挥师南下。后来多铎率军攻进潼关,直逼西安。

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退往湖广。阿济格奉旨率军剿除“流寇余孽”,鳌拜等遂分翼出师,水陆并进,于河南邓州和湖北承天、德安、武昌等地前后十三战,重创大顺军。顺治二年(1645)六月,李自成于湖北九宫山遇害,大顺军瓦解。清军前后共陷河南、湖广、江西、南京等地六十三城。

打垮李自成,清军开始对付大西军。顺治三年(1646)正月,鳌拜随肃亲王豪格等率军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清军得知张献忠率军已退到西充一带,鳌拜再次充当先锋,率领先头部队前往狙击。两军相遇,鳌拜等人又是身先士卒,往前猛冲。大西军抵挡不住而溃败,张献忠也于此役中被杀。清军击破大西军营垒130余处,斩首数万级,获马骡牲畜12200余匹。打败大西军主力之后,鳌拜等又继续深入,基本上肃清了四川一带的农民军。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率领下退往云贵地区,继续抗清。击破大西军,鳌拜实居首功。

 
标签: 鳌拜 太上皇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真的有鳌拜这个人吗 历史上有鳌拜这个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鳌拜这个人吗 历史上有鳌拜这个人
    1、历史上有鳌拜这个人。鳌拜(约1610年—1669年,满语:Oboi),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2、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
  •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康熙帝是如何智擒鳌拜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期掌握政治权力。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常常是
  • 康熙能扳倒鳌拜 为何汉献帝却无法诛杀曹操
    汉献帝时期,天下诸侯纷争,有一个问题在于董侯在继位问题上有问题,类似于汉献帝的还有周平王,所以一直不能服众。但这个问题我想应该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至少没有周平王继位问题那么严重。范文澜先生在评论唐文宗甘露之变时说道:“他(唐文宗)看宦官仅
  • 耿直倔强敢于抗争 大清史上真实的鳌拜一生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
    12-24 清朝鳌拜
  • 历史揭秘:康熙那么恨鳌拜 为何最后没有杀他?
    康熙皇帝8岁即位后,因其年幼,有四大辅臣代其执政。这四大辅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其中,索尼老谋深算,又加上年老体弱,所以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遏必隆性格懦弱,能力也不出众,是一根毫无原则的随风草,哪边风大就
  • 康熙皇帝是怎样从鳌拜手中夺回政权的
    康熙帝登基时只有八岁。他的父亲顺治帝去世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政。在这四人中,索尼资格最老,威信很高,但年纪大了,不太愿意管事。遏必隆虽屡立战功,但生性平庸,遇事随声附和。苏克萨哈出身正白旗,本来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
    12-18 鳌拜康熙
  • 康熙皇帝为何要杀忠诚如狗的鳌拜?
    由于香港大作家金庸先生的一部《鹿鼎记》所起到的作用,再加上电视连续剧的推波助澜,小康熙扳倒权臣鳌拜的故事,在坊间不胫而走。但是这种骗局,也只能是糊弄糊弄不懂历史的人,但凡有谁站出来问一个究竟,事情一下子就露馅了。史书上说:鳌拜这厮,忒不像话
    12-08 康熙鳌拜
  • 康熙为成功除鳌拜是怎样装痴装傻的?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一1722)也就是康熙帝,即位时才ll岁。按照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于是,由顺治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个顾命大臣辅助小皇帝执政。四个大臣中,鳌拜最为专权,他并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贪赃枉法,自行其事。众人都
    12-08 康熙鳌拜
  • 顺治为何会指定鳌拜为辅政大臣?
    鳌拜在满清打天下时期立下过汗马功劳,军功赫赫,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对满清也是衷心耿耿。崇德二年(1637),清军进攻牵制辽东的明军重要基地皮岛(今朝鲜椵岛),明军严阵以待,炮火齐发,形势紧急。鳌拜凭着蛮力奋勇冲杀,第一个登岛,与明军展开近身
    12-08 鳌拜顺治
  • 揭秘顺治为何会指定鳌拜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
    鳌拜在康熙年幼时,杀死同位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把持朝政,是个权臣,恶人的形象。那么顺治当初为什么要指定鳌拜为辅政大臣呢?鳌拜在满清打天下时期立下过汗马功劳,军功赫赫,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对满清也是衷心耿耿。崇德二年(1637),清军进攻牵制
    12-08 鳌拜顺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