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嫁给李鸿章?揭秘李鸿章出访国外惹的笑话

   2020-11-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光绪二十年的10月20日,美国最为著名的《纽约时报》所刊登的一则八卦新闻,差点把光绪扥清政府最高领导人气到了吐血,因为纽约时报竟然以一则标题为《HasLi Hung ChangMarried?》的新闻大肆渲染,中国权利最高的女人慈禧太后已经

光绪二十年的10月20日,美国最为著名的《纽约时报》所刊登的一则八卦新闻,差点把光绪扥清政府最高领导人气到了吐血,因为纽约时报竟然以一则标题为《HasLi Hung ChangMarried?》的新闻大肆渲染,中国权利最高的女人慈禧太后已经在一个叫“新发”的寺庙里与清政府的命官李鸿章秘密结婚了。究竟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让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美国有一个如此天大的误会呢?

据《纽约时报》方面称,他们之所以报道这则新闻,是因为他们当时从加拿大的温哥华那边得到一个消息说,在一艘从香港与横滨出发的“日本皇后”号邮轮上有一批叫做《中国邮报》的东方报纸,里面记载着说在1889年9月22日的上午,慈禧太后与李鸿章已经秘密结婚了,并且到旅顺港进行度蜜月。

不过这则《纽约时报》报道完这则八卦新闻之后,就知道这并不是的,于是又发了一篇以《Li Hung Chang NotMarried》的报道,并在文章指出“显然,这是一则来自于东方的玩笑。”但是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纽约时报》未经证实,就发布了这么一则荒唐的八卦新闻,那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是一则来自于西方的玩笑”呢?而且那所谓的日本皇后号邮轮上的东方报纸,又有没有可能是《纽约时报》自己杜撰出来的呢》?

虽然所谓的“慈禧太后下嫁李鸿章”只不过是美国人所杜撰出来的一篇八卦新闻,但是曾经被称之为“晚清外交第一人”的李鸿章,曾经在出访欧洲各国的时候,却闹了不少笑话。

一、爱穿黄马褂,被误认为中国总统

剿灭太平军等重大的功勋,让清朝廷对李鸿章信赖有加,并且赏赐给他一件在两百多年清朝历史上很少有人得到的黄马褂。黄马褂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权利与荣誉的象征,所以李鸿章非常的宝贝,并在出访美国的时候,骄傲的将黄马褂穿在了身上,结果因为黄马褂跟皇袍一样都是黄色的,所以不认识真正皇袍和光绪帝的美国人,竟把李鸿章认为是当时中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所以在《纽约时报》上面竟然大幅报道“中国总统李鸿章到访”的新闻。

起初不知情的李鸿章,依然若无其事的天天穿着黄马褂,直到有一天幕僚发现了这件事,并告诉了他。李鸿章听完之后,差点吓到瘫软过去,赶紧脱下身上的黄马褂收了起来,从此以后不敢再穿着出门了。后来,这件事还传到了清朝廷中,但是因为慈禧太后对于李鸿章有一定的信任和了解,所以就没有怪罪于他。不过在李鸿章回国以后,就开始被慈禧太后冷落了,而至于冷落的原因,有人猜测说是在美国发生的那些乌龙事,也有人猜测说在甲午战争中受到了挤压的原因,各种说法都有。

二、将装有污秽物的痰盂给英国公爵夫人欣赏

李鸿章是一个烟瘾非常大的人,并且还导致肺部出现了问题,每天都有非常的痰咳出,所以李鸿章吩咐家人为他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痰盂别在腰间,方便可以放烟灰和吐痰。

在李鸿章出访英国的时候,英国女儿设宴款待了他。在宴会上,有一个英国公爵夫人对于李鸿章腰间那个精致的痰盂非常感兴趣,于是便指着那个痰盂大为称赞,但是听不懂英语的李鸿章以为那位公爵夫人想看那痰盂,所以便取下腰间的痰盂递给公爵夫人,便跟旁人应酬去了。谁知,应酬到一半的时候,李鸿章突然听到一声尖叫声,朝声源望去,他看到那名公爵夫人竟然将痰盂打开了,而且里面的烟灰和痰等污秽物差点倒到了公爵夫人的身上。

后来,欢迎宴会差点因为这个小插曲而闹得不愉快,而且李鸿章也给英国的上流社会留下了相当不好的印象,甚至还有人在私底下说他是一个非常肮脏的家伙。

三、将别人送的英国名犬杀了做成食物

据传当年李鸿章到英国伦敦访问的时候,曾经到当地海上将军戈登的纪念碑致敬过,而戈登家人得知来自于中国清政府的大臣如此有心之后,特地忍痛割爱,将一只曾经在多场比赛中获奖过的英国名犬赠予李鸿章。但是李鸿章却不知道这只英国名犬的来历,一位就像自己在国内常见的家犬一样,于是便命令随从将其杀死,并烹饪除一锅香喷喷的狗肉美食出来。

吃完狗肉之后,李鸿章还给戈登家人送去了一封表示感谢的信件,上面写着“厚意投下,感激之至。惟老夫耄矣,于饮食不能多进,所赏珍味,感欣得沾奇珍,朵颐有幸。”得知其中含义的戈登家人非常生气,因为李鸿章竟然把他们曾经捧在手心里宠着的英国名犬给杀死了,还吃入独自里面。不过碍于李鸿章的身份和两国的外交礼仪,戈登家人只能把所有的不高兴往肚子里吞,但是李鸿章吃了英国名犬的这件事情却一度成为了许多人的谈资。

李鸿章出访外国的行为,虽然给当时已经岌岌可危的晚清政府带去了一点希望,但同时也因为其不懂得西方的特殊礼仪和个人一些不好的习惯,为清朝政府惹下了不少的笑话。

 
标签: 李鸿章 慈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12-31 李鸿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12-30 李鸿章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12-29 李鸿章
  •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12-26 李鸿章
  •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12-25 李鸿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