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宣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过程怎样

   2020-05-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唐朝的二十位皇帝中,诞生了很多英明神武的皇帝,比如说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国力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的建立者唐玄宗李隆基。这些都是做出了显赫功绩的一代明君。但是在唐朝末期,有一位开创了“大中之治”的皇帝唐宣宗李忱,

在唐朝的二十位皇帝中,诞生了很多英明神武的皇帝,比如说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国力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的建立者唐玄宗李隆基。这些都是做出了显赫功绩的一代明君。但是在唐朝末期,有一位开创了“大中之治”的皇帝唐宣宗李忱,他的继位过程却是十分特殊的,他并不是以太子的名义继承帝位的,而是以“皇太叔”这样一个罕见的身份成为皇帝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唐宣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唐宣宗生于公元810年,他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也是唐穆宗李恒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唐敬宗、唐文宗和唐武宗三个皇帝的叔叔。应该说他的身份是非常尊贵的。但是或许他的母亲郑氏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宫女的关系,他自小便十分沉默,甚至有些木纳和愚笨,跟其他的皇族成员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很多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傻子,没有正常人的智力。于是他在宫中经常被人取笑嘲弄。

但是到了会昌五年即公元845年的时候,因为唐武宗病重,而他还没有下诏立谁为太子,于是把持朝政的宦官便决定找一个傀儡来做皇帝,以便更好地把控朝政。他们想到了生性木讷的李忱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李忱就这样被立为了皇太叔。并最终于846年继承帝位。

这就是“唐宣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过程,但是令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是,在李忱木讷的外表下,隐藏的是远胜于常人的智慧和谋略,他开创了“大中之治”,减缓了唐朝继续衰弱的趋势,是和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齐名的明君。

唐宣宗吊白居易抒发了什么情感

《吊白居易》是唐宣宗李忱所作,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主要描写的是唐代皇帝唐宣宗李忱为了悼念诗人白居易,对他的悲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白居易的离去而感到十分的惋惜。作为一代国君,为一位诗人作哀悼诗,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从这也可以看出唐宣宗对白居易这个人十分的器重和对他诗词的喜爱,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白居易不同凡响的才能。

诗的首联运用比喻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也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谁教冥路作诗仙”这一句可以看见他的悲,也可以听闻他的哀。唐宣宗是说,对于白居易这位世间不可多得的诗仙,我所仰慕的远远不够啊!你怎么就突然离开了人世间了呢?读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是一位多情的皇帝,令人十分感动。颔联则表达了诗人无比惋惜之情。这里运用互文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将唐宣宗对白居易的思念之情写在了语句中,情谊深长。接下来的颈联,他借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和对世人的巨大影响力。作者没有直接说出他的诗多么美、多么有魅力,而是让读者自己细细去品味。尾联是直接表达了唐宣宗对白居易的器重,以及难以割舍对白居易去世的悲痛。

这首诗的语言都通俗易懂,并且感情真挚,既表现出来他对白居易的悲痛之情,又体现出了对白居易的赞赏之情。

解析唐宣宗有多少个儿子

李忱是唐朝历史上的第十六皇帝,也是唐朝后期一位做出了卓越功绩的皇帝。他于846年登上皇帝位,在位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他对内整顿朝政,削弱宦官的势力,打击横行霸道的权贵外戚,同时注意体恤百姓,减少税收,注重人才选拔,对外则大举打击吐蕃、回鹘等周边少数民族的势力,夺回了在此前失去的很多土地。他的这些做法使得唐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史称为“大中之治”。但是他的家庭生活是十分不幸的,以至于有人发出了“唐宣宗有多少个儿子”这样的疑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儿子的情况。

据史书记载,唐宣宗一共有十二个儿子,但是让人感到震惊的是,这十二个儿子几乎都是英年早逝,让人不禁疑问丛生。先来看他的嫡长子也就是继承唐宣宗王位的唐懿宗李漼。他生于公元833年农历11月14日,是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也就是856年的时候,被宦官拥立为帝,一共在位十四年。李漼当皇帝之后,并没有像他的父亲李忱那样勤于政事,而是整日在宫中大摆宴会,沉迷酒色,夜夜笙歌。这直接葬送了他的父亲辛苦治理的良好政局,使得唐朝的命运更加岌岌可危。他于873年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关于“唐玄宗有多少个儿子”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有答案了,李忱的其他十一个儿子,分别是:靖怀太子李渼,雅王李泾,夔王李滋,庆王李沂,濮王李泽,鄂王李润,怀王李冾,昭王李汭,康王李汶,广王李澭以及卫王李灌,没有一个活得比唐懿宗李漼久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唐宣宗年号是什么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他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是李恒同父异母的弟弟。唐宣宗年号是“大中”。在846年,唐武宗逝世后,李忱是宦官马元贽等人所立的,是以继皇太叔继位。唐宣宗在位期间的最大成就有河陇归地和大中之治等。在859年八月,唐宣宗李忱逝世,享年50岁,谥号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为宣宗,安葬于贞陵。

在810年,李忱生于唐长安城的大明宫中,他是唐宪宗和郑氏所生,在李锜企图谋反失败后,郑氏入宫成为郭太后的侍儿,后来被唐宪宗宠幸,由此生下了李怡,后改名为李忱。在821年,李忱被封为光王,论辈分,李忱是敬、文、武帝的皇叔,但论年龄,李忱还比他们小一岁。李忱的性格是属于持重少言的,宫中的人都认为他不聪明,几个侄子常常会逼迫他讲话。

在846年,唐武宗病危,宦官马元贽认为李忱比较容易控制,于是就将他立为皇太叔,并且改名为李忱。在唐武宗驾崩的同一天,李忱便登基称帝,成为唐宣宗。李忱是一个十分喜欢读《贞观政要》的人,在他即位后便勤于政事,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李忱在位期间,重用人才、体恤百姓、减少百姓的赋税等等。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安定。

从859年5月起,李忱因为食用仙丹而中毒,之后身体一直很糟糕,甚至连续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他的病情病入膏肓,于859年9月10日驾崩。

瀑布李忱表达了什么思想

瀑布是由唐代第十六位皇帝唐宣宗李忱和唐代香严闲禅师两个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经典的托物言志的诗词,他所描绘的是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整首诗句都富有激情,读起来令人激奋。

这首诗是李忱和香严闲禅师同行,禅师说他吟诵了一首瀑布诗,但他只说出来前两句,后两句接不上,于是李忱就接了后两句,使这首成为了千古名诗。这首诗的首句是写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中,有众多的细流汇聚成了大山泉,在经历了千山万壑住,终于到达了山崖前,一落千丈,形成了壮观的瀑布。第二句就着重表现了瀑布气象的高远,蕴含着慧眼识英雄的意味。第三句则是写到了溪涧,当小溪在岩壑中奔流,受到重重的阻碍,似乎想要让它留步,但它似乎并不满足于现状,于是不断的向前,最后本向了大海。第四句比起前一句就更加的有气势,前后呼应。因此瀑布的性格就这样得到了完成。

这首诗句所隐含的哲理是:艰难曲折的道路和生活能后磨练一个人的品质和意志,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只有具有高远志向的人,才不会满足于现状,陶醉于自己已有的成绩,一定会继续努力,决心要干出一番大成就,才得到满足。这首句足以能勉励人们:要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鹄以高翔。这也是李忱和香严闲禅师做这首诗的成功所在。

唐宣宗恭谨节俭典故分享

在唐朝二百八十年的历史中,大致可以以著名的“安史之乱”作为分界点,把唐朝划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在此之前的唐朝,是十分强盛和繁荣的,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在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力逐渐衰弱,宦官专权的现象十分严重。但是在此期间也有过国力恢复的时期,那就是由唐宣宗所开创的“大中之治”,关于唐宣宗是如何开创大业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唐宣宗恭谨节俭”的典故看出来。

这个典故是这样的。在11月14日这天,唐宣宗的长女万寿公主要下嫁给起居郎郑颢为妻。按照以往的惯例,是要用银箔装饰马车的。但是宣宗李忱把这个规矩改为了用铜箔装饰那车。在万寿公主出嫁的时候,李忱再三劝告她,到了夫家之后要恪守妇道,不能够因为自己是皇族就轻视丈夫的家人。有一次,驸马郑颢的弟弟郑觊得了重病,李忱就命令中使前去探望,当中使回来之后,李忱问道公主是否在家中照料。中使说公主不在家中,而在慈恩寺看戏。李忱当即大怒,叫来万寿公主狠狠训斥了一番。万寿公主连忙请罪,表示自己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还有一次,李忱的次女永福公主已经选择了于琮为驸马,马上就要出嫁了。但是一次李忱和永福公主一起吃饭的时候,永福公主因为一点小事把筷子给折断了。李忱十分生气,认为她这样的性情怎么可以嫁到士大夫家中做媳妇,于是便传令让四女广德公主嫁给了于琮。

这就是“唐宣宗恭谨节俭”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宣宗之所以能够成就盛世靠的是他对每一个人的严格要求。

 
标签: 唐宣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唐宣宗为抗拒诱惑而毒杀最心爱的女子
    江山与美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得兼的两难选择,选择江山就不能选择美人,选择美人就必须舍弃江山。我们今天要讲的唐宣宗的故事,为了定心与江山社稷而将诱惑斩尽杀绝。唐宣宗毒杀女艺人唐宣宗,是一个知名度不高的皇帝,生活在唐朝后期,前面提到的大名鼎鼎的唐玄
    12-30 唐宣宗
  • 唐宣宗李忱有何人生经历?唐宣宗李忱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李忱生于唐长安城大明宫,为唐宪宗的第十三子,生母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侍妾郑氏,李锜谋反失败,郑氏入宫后当郭太后的侍儿,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忱。论辈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
  •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厕所险被害被太监利用却兴唐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第十六位皇帝,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也就是说,在李忱登基为帝中兴唐朝之前,除了他父亲唐宪宗李纯,前头排了四个皇帝。虽说在那几位皇帝面前非兄弟即皇叔,期间李忱却是
  • 唐宣宗为何要对公主严加管教 公主作风有问题吗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是唐朝第十八位皇帝(未包括武周政权)。唐武宗死后,以皇太叔身份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宣宗是唐后期唯一值得一提的人物,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并颇有成效。宣宗一即位,他即撕掉一直以来痴呆愚笨的假面,以雷
  • 唐宣宗李忱 从智障人士到强势帝王的人生
    在唐朝的二十位皇帝中,诞生了很多英明神武的皇帝,比如说着名的盛世“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国力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的建立者唐玄宗李隆基。这些都是做出了显赫功绩的一代明君。但是在唐朝末期,有一位开创了“大中之治”的皇帝唐宣宗李忱,
  • 唐朝平原公主简介 唐宣宗女儿平原公主生平介绍
    平原公主(833年—862年),唐宣宗李忱第十一女,母不详, 出家为女道士。逝世于唐懿宗咸通三年十二月,享年二十九。追封平原长公主。相关史料万寿公主,下嫁郑颢。主,帝所爱,前此下诏:“先王制礼,贵贱共之。万寿公主奉舅姑,宜从士人法。”旧制:
  • 唐宣宗李忱 傻子皇叔被迫出家又如何合法即位
    来时糊涂去时迷那一年,在丹阳街头,一个郑姓少女和一个方士不期而遇。不知名的卜者从少女身上看出了其不寻常的命运:郑氏将来会成为一位帝王的母亲。虽然说这位郑姓少女就是后来唐宣宗李忱的母亲,但预言在没有成为现实之前,都是荒诞剧。有人听了摇摇头一笑
  • 史上英名盖世的唐宣宗为何无法挽救自家天下
    宣宗李忱,是大唐王朝倒数第五位皇帝。宣宗辞世后四十二年,唐即灭亡。可是史家对宣宗的评价却很高。《旧唐书》说他执政没几天,就把权贵、奸佞和宦官,全都镇住。结果,是“刑政不滥,贤能效用”;五湖四海,如沐春风;官民朝野,一片赞颂。难怪《资治通鉴》
  • 唐宣宗是怎样恩威并施用智慧治理国家的
    唐宣宗临朝,对待群臣如待宾客,从未有倦容。宰相奏事,他威严不可仰视。奏毕,他脸上放出微笑,让群臣闲语,或问里坊琐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经一刻时辰,复严肃地告诫群臣:“卿等好自为之,朕常担心卿等负朕,日后难以相见!”说罢,起身回宫。大中
    12-16 唐宣宗
  • 唐宣宗为什么装疯卖傻数十年?
    元和五年,李忱出生于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按照继位的顺序,李忱是永远没有机会做皇帝的。而且,他的母亲郑氏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女,所以李忱虽然是皇子,也享受不到其他皇子一样的待遇,因为自己的身份,他总是被其他皇子嘲笑捉弄
    12-12 唐宣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