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的理财政治

   2020-08-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家道中落的他历尽生活的坎坷,也知道了贫困的苦恼,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赵匡胤仍改不了“抠门儿”的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最便宜的青布制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家道中落的他历尽生活的坎坷,也知道了贫困的苦恼,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

虽然贵为皇帝,但赵匡胤仍改不了“抠门儿”的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最便宜的青布制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十分难得。

要了解一个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内宫的人数便知道了。赵匡胤的内宫是历朝历代最简朴的,宦官只有50余名,宫女也只有200多名。即便如此,赵匡胤仍认为太多了,还遣散了自愿出宫的50余人。

赵匡胤称帝后,北汉政权尚未被统一进大宋的版图。在一次御驾亲征攻打北汉的途中,正逢七夕节,赵匡胤送给在汴京的母亲和妻子(太后和皇后)的礼物是: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千钱为一贯)。

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永庆公主觐见父亲,穿着一件新外衣,上面用五彩金丝缝缀着一片片孔雀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分华美。赵匡胤一见她就说:“你把这件华服脱下,以后别穿了。”听到父亲的话,公主很不理解:“宫里翠羽很多,我是公主,为什么不能穿?”宋太祖严厉地说:“正因为你是公主,穿这么华丽的衣服到处炫耀,别人就会效仿。战国时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全国上下都跟着学,搞得紫布贵了好几倍。今天你的这件衣服上有金丝线、孔雀羽,你知道一件要花多少钱吗?如果别人再效仿你,全国要浪费多少钱?”

宋太祖不只对亲人严厉,对自己也十分克制。据史料记载,有一次他半夜起来,突然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犹豫了半天也不肯下令。左右问他:“皇上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吧,我们一定照办!”太祖说:“我若吃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结果他硬是忍住没吃。

宋太祖如此节省,也有其苦衷。五代十国的国君几乎个个挥霍成性,官吏也跟着奢华,使民间经济非常贫弱。宋太祖当了皇帝后,决心改变社会风气,以解除民间疾苦。他的作为也的确起了示范作用,北宋初期士大夫竞相以节约自勉:州县官上任时,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时,很多人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

这种为天下守财的精神,的确使当时的宋王朝积累了不少财富。而通过征服天下的战争,又取得了降国不少的奇珍异宝。。宋太祖将所有财宝全数收藏在国库里,只有国防军需、赈济天灾时才拿出来使用。

对自己和亲属极其节俭的赵匡胤,在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维护安定方面,却出手大方。面对边界强敌威胁,他并没有劳民伤财地不断打仗,而是拼命积累国家财富,用钱买地盘,从而避免双方交战。

杯酒释兵权时,宋太祖更是以钱财来交换军团将领的兵权。“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不可动之业”,这些都是当时他承诺的条件,最终使那些兵权在握的将帅们解甲归田,安分守已地度过余生。这比起其他朝代为求安邦而大肆杀戮开国功臣的做法,还是高明很多的。

当然,宋太祖“买通”大臣的钱财数目相当惊人。如侍中(相当于宰相)范质生病时,宋太祖亲赐金器两百两、银器千两、绢两千匹、钱两百万;开国元勋赵普有病,赵匡胤也赐银器五千两、绢五千匹……这与太后以及皇后的七夕节礼金,简直是天壤之别,闻之令人嗟叹。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大宋王朝,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就建立起了相当稳定的政权,这不能不归功于赵匡胤这位大宋王朝开创者的独特理财方式。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1、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2、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
  •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被强迫者?兵变的起因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
    12-31 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权一幕。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国君主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
    12-31 赵匡胤
  • 史上亡国之君后周恭帝柴宗训 本无赵匡胤什么事
    若说起后周,大家最熟悉的只怕不是柴荣而是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柴进乃是皇族后裔,仗义疏财,能文能武,宋江与之比起来,其实就算是土鳖。不过,这些都是小说家言。想怎么编怎么编,硬要让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的宋江做老大,读者也没办法是不是?只是,咱今不
  • 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最后,赵匡胤问道,被抢民女所嫁的丈夫是干什么的?百姓如实回答说,是乡下种田的农民。宋太祖说:“她原来的丈夫只是个农民,李汉超是朝廷重用的显贵大臣,因为喜欢你女儿才娶她,你应该高兴,虽然只是做小老婆,但是,跟了他,你女儿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
  • 宋太祖遭顶撞怒砸大臣门牙 怕写上史书忙道歉
    ●【北宋】 张霭:“但有史官在耳!”——《夜航船·卷六·选举部》【背景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而宋太祖手下有个大臣叫张霭,性格刚直倔犟,经常直言劝谏皇上,有时还把皇上弄得下不来台。一次,宋太祖正在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