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后人曾在西晋末年南迁 唐代仍是选关对象

   2020-06-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在引发轰动的同时,有关曹墓真伪的辩论也是甚嚣尘上,热闹一时。几乎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上海,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一项关于曹操的科研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13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历史

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在引发轰动的同时,有关曹墓真伪的辩论也是甚嚣尘上,热闹一时。几乎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上海,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一项关于曹操的科研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13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的双重验证,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除此外,通过对基因检测反推和家谱源流分析等多方研究比对,课题组确认了6支曹氏族群是最有可能的曹操后人。由此,曹操的身世谜团在相当程度上获得破解。

不是夏侯

曹操无疑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人物,但说起他的身世,却一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目前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当说到起义军“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时,“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来者何人?曹操是也。

接着,作者罗贯中对曹操做如下介绍:“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照这说法,曹操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来不知何故,被大宦官曹腾收为养子,所以改姓了曹。既如此,父亲改姓,儿子曹操自然也姓曹了。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其流传不可谓不广,但关于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并非始于《三国演义》。早在南北朝时期,时人裴松之在为史书《三国志》作注时就曾记了这样一笔:“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叔父。太祖(曹操)与惇为从父兄弟’”。

《曹瞒传》是三国争霸时的吴国人所写,《世语》的作者则是晋朝人。如此说来,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极可能源于三国时期的《曹瞒传》,后来的《世语》、《三国演义》等都是沿袭这一说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时的吴国与曹魏系敌国关系,《曹瞒传》的书名即带有明显的歧视含义,这一说法似不宜轻信。

据历史记载,夏侯姓源于夏禹。周初,周武王将夏禹后人分封至杞国。春秋时期,诸雄争霸,杞国为楚国所灭,杞简公之弟夏佗逃到鲁国,鲁国国君因其为夏禹之后而封以侯爵,其后代遂取氏族和官职为姓,复姓夏侯。抛开基因验证不说,曹操姓夏侯的说法至少有两个漏洞。其一,曹操的名义祖父曹腾共兄弟四人,其中曹腾最小,字季兴。他的三个哥哥因为不出名,其姓名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们的字分别为伯兴、仲兴、叔兴。曹腾入宫为宦官,不能生育,按古代血亲相承的传统,曹腾如要过继子嗣的话,理应过继自家兄弟的孩子而非异姓孩子;其二,曹操曾将女儿清河公主许配给夏侯惇之子夏侯楙,曹操之弟也将女儿许配给夏侯渊之子夏侯兴。如曹操本姓夏侯,曹家和夏侯家结亲就违背了当时“同姓不婚”的习俗,而这一习俗,从周朝就已经开始了。

无关曹参

被认为是三国时期最可信的正史《三国志》,其中对曹操身世又是如何说法呢?从书中措辞来看,似乎要谨慎得多:“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西晋人,离三国时期不远,他说曹操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代,曹操之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但是,曹嵩是什么来历,陈寿却也说不上来,只是支支吾吾的说了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把谜团留给了后人。

著书立传者通常有个陋习,那就是喜欢给名人找个显要的祖先,以佐证“老子英雄儿好汉”的遗传合理性,似乎非此不足以成名人。陈寿在《三国志》中说曹操是“汉相国参之后”,似乎就遵循了这一传统。

曹参,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当年与汉高祖刘邦一起举义反秦,后被封为平阳侯。历史上“萧规曹随”的典故,说的就是曹参接任萧何为相国后,没有把前任的规章制度全部推翻,而另搞一套以显示自己比前任强。由此可见,曹参不单是员猛将,而且还是个明是非、知大体的政治家。不过,这些和曹操都没什么关系,因为即使牵强附会地把曹腾算成是曹参之后———可宦官也不会有自己的亲骨肉呀。

后来袁绍和曹操大打出手的时候,其手下谋士陈琳在讨曹檄文里骂曹操是“赘阉遗丑”,又骂曹操父亲曹嵩是“乞匄携养”。“乞匄”又作“乞丐”,也就是说曹嵩是路边捡来的乞丐,来路不正。文人无行,自古有之,一骂就骂人家祖宗八代,不过袁绍和曹操少年时交往甚密,以他对曹操的了解,似乎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作为一个名声显赫、源远流长的宰相大家族,曹参后人何以会出一个大宦官,这也引起了史学家的怀疑。据报道,这次的课题组调查了自称是曹参后人的家族,根据所保存的族谱溯源及DNA查验,发现有5个家族确为曹参后人。但是,这些曹参家族的后人无一与曹操后代有相同的Y染色体。由此可见,极可能是权倾一时的大宦官曹腾利用权势改写了自己的身世,把自己攀附到曹参家族,而陈寿亦未作考证,即将此写入《三国志》。

族谱专家、历史学者李吉也认为,曹参一脉出自邾姓曹氏,源出陆终第六子曹安后裔曹挟,因封邾邑,以邾为氏;曹操这支,则是周武王灭商之后,把弟弟振铎封到曹邑,称曹伯,其后代以曹为姓,为姬姓曹氏。这两支“曹”姓,虽然都出自山东,但并无血缘传承关系。

曹操后人

也有人说,操姓是曹操后裔,司马炎建立晋政权后疯狂杀害曹魏皇族,曹操谪孙改曹姓操。对此,学者李吉表示,操姓属少见姓氏,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这个姓氏至少在汉代就已出现,文献中就记载有操乘其人。但操姓来源说法不一,难以确定,古代有取祖先名做姓的习惯,复旦检测到的这支操姓非曹操后人,但其他操姓仍有曹操后人的可能。

不过,从历史记载来看,曹操后人因被司马氏迫害而改姓的说法似乎不能成立。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有25个儿子,在当时多妻制的条件下,这些人应有大量的子嗣,如建立曹魏政权的曹丕即有9个儿子,其兄弟辈的子嗣亦可想而知。

公元249年,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把持朝政,曹操曾孙曹芳被废,曹操之孙曹奂被立为新帝。之后,司马懿将反对自己的曹爽兄弟及其党羽诛杀并夷其三族。这一事例,通常被认为是司马氏屠杀曹魏皇族的证据,但认真追究起来,曹爽虽然名义上是曹操侄孙,而实际上他的父亲原本姓秦,和曹魏皇族并无血缘关系。

元265年,司马炎篡权,建立西晋。对曹操后人来说,这段时光无疑是黑暗的,传说他们遭到了司马氏的驱逐,很多族人被迫隐姓埋名,踏上逃亡之路。不过,传说只是传说,曹魏皇族并没有遭受灭门之祸,其宗族到西晋仍然绵延不绝,如最后一任魏王曹奂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放逐于曹操下葬之地邺城。西晋末年,曹氏家族南迁,仍维持着陈留王地位。此后,一直到唐代,曹氏家族也一直是历朝官府选拔的对象。

五代以后,曹魏宗族逐步南迁,多数族人定居于长江流域,繁衍生息。至此,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曹氏家族在历史记载中日渐消失,其后人的踪影似已无迹可寻。尽管如此,虽然没有名人名事见诸文献,但曹操家族的血脉仍在历史长河中延续。千年的岁月与时光磨砺,在现代基因技术与历史研究的映照下,那些散布四方的曹操后裔终于拨去云雾,得见远祖,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标签: 晋朝 西晋 唐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晋朝司马家族怎么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如何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怎么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如何
    1、享国45年的曹魏政权,虽然被司马家所取代。但是,曹家的剩余后代,却并没有遭到司马家的大肆屠戮,反倒是得到了优待。2、曹奂退位之后,被封为陈留王。司马家对待曹奂,保留了对待外国君主的礼节,允许曹奂使用天子的礼仪,上书不称臣,受诏不下拜。3
  • 葛洪简介 东晋时期者著名炼丹家关内侯葛洪生平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
    12-31 晋朝东晋
  •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事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
  • 西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在很短的时间内,西晋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国又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的军师与
    12-29 晋朝西晋
  • 冯跋简介 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和之孙冯跋生平
    冯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
    12-28 晋朝冯跋
  • 晋朝文字介绍 两晋时期文字书法的流行与发展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於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两晋文学脱离经学的束缚而独立,走向自由及多元化的发展。这是因为:魏晋的儒家精神衰微、才能重于德行,士大夫虚无荒诞
    12-28 晋朝
  • 阮籍嵇康 晋朝的韩寒与郭敬明阮籍猖狂嵇康打铁
    “美少男”作家郭敬明的最新小说《小期间》一出街就成贩卖榜第一,去豆瓣网,任意一搜,只有大把对该书的恶毒诅咒,以及对郭敬明同窗的人身攻击。郭敬明本人,踩着足以踏平一座都会的尖叫和诅咒腾云驾雾,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这个中的悬疑是,同样是偶像
    12-27 晋朝嵇康
  • 为何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
  • 解析西晋荀灌一个女孩子是如何突围救父的
    荀灌是西晋时期大将荀崧的女儿,虽然是女儿身,但是荀灌却从小就有着男孩子的性格,小时候又总是跟随父亲四处奔波,而且对武艺十分地感兴趣,所以尽管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儿,但是却能够做出带领士兵突围救父的事情来,从中人们也可以看到荀灌是一个什么样的
    12-27 晋朝西晋
  • 鄢陵之战简介 晋国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晋国经鞍之战而制服大国齐,与楚国势均力敌。周简王七年,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晋、楚弭兵议和,实则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以利新的争霸决战。晋国乘楚背弃秦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