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悟出的生存策略 当皇帝就得靠“抢”

   2020-10-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封建王朝的权利系统应该是皇帝指挥一群大臣,而不是被一群大臣指挥。这是历代君王都明白的道理。当然,李治也明白,从前任皇帝去世那一刻起,他就在思索如何当

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

封建王朝的权利系统应该是皇帝指挥一群大臣,而不是被一群大臣指挥。这是历代君王都明白的道理。

当然,李治也明白,从前任皇帝去世那一刻起,他就在思索如何当一个指挥大臣的皇帝。

他的思索和努力没有任何结果,他一直在被大臣指挥。

他翻开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李世民写的书就像他做的事,冠冕堂皇,全是大道理。李治天资有限,猜不透父亲的哑谜。他苦苦思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才让他做起事来缚手缚脚?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唐朝历史,看看自己的爷爷、自己的爸爸是怎么当皇帝的。

最后,李治得出一个结论。

在唐朝,当皇帝不容易,要靠“抢”!

爷爷李渊靠“抢”长安起家,爸爸李世民靠“抢”地盘建功,“抢”地盘之后还要“抢”皇位。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同样是“抢”字当头,李治自己的王位,其实也是长孙无忌等人帮忙“抢”下来的。

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

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

那么,靠什么“抢”?

李治继续回忆历史,这一次,他的目光更加长远,不仅仅局限于唐朝。他发现历代帝王“抢”东西,靠的是以下五种人:

一、文臣。

李治自己就面临着这种情况,什么都不用做,看着长孙无忌等人忙乎,就能保证大唐帝国的稳定。

二、武将。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隋炀帝那个昏庸的皇帝,想当年,隋炀帝将太原留守这个重要差事交给了你的爷爷,你的英雄爷爷趁机起事”。

三、外戚。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周宣帝那个愚蠢的皇帝,想当年,周宣帝宇文赟把兵权给了杨坚,结果周宣帝刚死,杨坚就夺走了宇文家的王位”。

四、太监。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东汉后期那些窝囊的皇帝,太监们今天废一个,明天立一个,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五、自己。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的父亲,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英雄,他手下良才无数,猛将如云,前赴后继,为国尽忠 他是个多么伟大的皇帝”!

这五种人,靠哪一种?

靠文臣?自己快腻味死了;靠武将或者外戚?饭碗被抢走怎么办?靠太监?呸呸呸!

还是要靠自己!

可是,李治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明白自己和李世民的差距。再仔细想想,父亲厉害,是因为他手下的能臣猛将都听他的,那么,自己如果有一批亲信,总揽朝廷的内政外交,不就能和长孙无忌等人抗衡了?

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天就试图尝试,可是,他一手提拔的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许敬宗,对他爱莫能助。于志宁是个吃皇粮的老臣,以前还有几根硬骨头,李承乾曾派人刺杀他,他被吓破了胆,从此对皇家事务能躲就躲,只想混到退休;自己信任的张行成,最近生了重病,不知何时痊愈;高季辅和张行成一样,年老体衰,没有精力;许敬宗这个人,在朝廷上人缘差,没什么号召力。

不行,要继续培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

这次李治不敢有太大动作,他把自己平日看好的黄门侍郎宇文节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又把自己信任的柳奭升为中书侍郎,两个人都成了三品官。

这个柳奭为什么得到李治的信任?说来也简单,李治的太子妃王氏,在李治登基后被立为皇后,柳奭就是王皇后的舅舅。自己老婆的舅舅,总算是自己人吧?

未必。

李治以为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没想到柳奭首先被长孙无忌等人拉了过去。长孙无忌鼓励柳奭说:“当今皇后(您的外甥女)没有子嗣,不如收圣上的长子李忠为养子,立为太子,今后皇后和您都有了依靠。”

这句话正打在柳奭的心坎上。

外甥女贵为皇后,自己当然高兴,但是,算算这位皇后成为李治的妻子已经七八年了,却没有任何子女。而且,听说皇帝最近宠爱后宫的萧淑妃,冷淡了皇后。这个萧淑妃,已经生了一个儿子李素节,李治很喜欢李素节,将他封为雍王总管长安。总管长安,可是皇太子才能享受的待遇。

外甥女如果垮台,自己更没戏。

想到这一点,柳奭立刻给外甥女出主意,劝她多为自己考虑,收李忠为养子,今后也好有个依靠。这些话通过王皇后的母亲柳氏传进宫中,王皇后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依言而行,前去恳求李治。

李治想了想,这皇后自己虽然不太喜欢,但也从没出过差错,而且,自己还要依靠皇后娘家的势力,现在皇后要收个养子,这个顺水人情总要做吧?

李治答应得很爽快。

中圈套啰!

很快,李治愤怒地发现了这一点。

王皇后刚收李忠为养子,长孙无忌等人就开始轮番上书,大谈立太子的问题,他们众口一词:“当立嫡长子李忠!”

顾命大臣引经据典,满朝文武推波助澜。李治对李忠倒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李治重视亲情,李忠是自己的大儿子。

李治愤怒的是皇后的态度,柳奭的态度,满朝大臣的态度!

李治愤怒的是整件事情,李治被牵着鼻子走,并且是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儿。

除了感到自身的窝囊之外,李治更感受到这帮权臣的可恶。

长孙无忌拈须微笑,你只知道帝王生存之道,却不想想大臣们的保身之道:有点脑筋的大臣都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别和权力大的人过不去,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王皇后为今后的生活考虑,柳奭也不过是长孙无忌的棋子,真正得益的还是长孙无忌。李忠是后宫没有背景势力的嫔妃所生,王皇后、柳奭不过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望族后代,长孙无忌依然有能力控制年幼的李忠。

前面说过,李治不是个任性的人,立嫡长子既然是历朝历代的传统,满朝大臣又齐声赞同,他当然不会多生事端,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立李忠为太子。

即使这个时候,李治对李忠仍然没有厌恶感,他厌恶的是长孙无忌这群可恶的元老大臣,厌恶的是胳膊肘往外拐的王皇后和柳奭。

公元六五二年,李治立长子李忠为太子,贞观老臣得到另一次胜利。

李治郁闷透了!

郁闷归郁闷,李治依然想做好皇帝,在他有限的权力中,他做了这样两件事。

一是修订律法。李治命人大规模地完善了唐初以来修订的各种律法,使其更加严密正规。

二是更加重视科举。李治需要人才,他知道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盘根错节,出身平民的官员更易控制,对国家也有更多的热情。为了提高科举的地位,公元六五八年,他在大殿举行了殿试,当场考察进士们的能力和水平。从此,殿试成了高学历的标志,也成了科举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治不像李世民,李世民天生就有领袖魅力,他也随时随地注意发挥这种魅力。而李治只能靠务实的作风积累自己的君主魅力,很明显,他做得不太成功,大臣们依然不买他的账。

还好,有个女人在这个时候安慰着李治,鼓励着李治,她的温言软语让李治重新看到了希望。

这个女人,就是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

 
标签: 唐高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唐高宗的癖好 娶父妃宠幸母女二美人
    永徽二年,武则天回到宫中后,高宗基本上过着一夫一妻式的生活。这主要:一是武则天能够给高宗全方位的享受,成为高宗的专宠;二是武后的厉害让嫔妃、宫女们不敢造次;三是高宗身体虚弱、多病。特别是武后垂帘听政和废掉嫔妃制度后,高宗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
    12-29 唐高宗
  •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敢调戏后妈武媚娘?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十四岁的时候开始入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唐高宗继位之后,武则天开始被封为昭仪,之后为皇后,和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李治多病,武则天就开始逐步的收买人心,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成为第一个女皇
  • 历史上唐高宗李治真的是个无能软弱的皇帝吗
    唐高宗李治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普通人对他的评价认为他就是一种软弱的人,太宗传位给他真是瞎了眼了,最后大唐天下都差点给丢了,那么事实真相是这样吗?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
  • 武则天为何愿意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之谜
    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对夫妻两代帝王的陵墓。尽管在风雨之中飘摇了1 300年,但竟然未遭盗掘,实属罕见。到底是怎样的机关暗道使乾陵幸免于难?武则天当上皇帝难道是“梁山为陵,女人主事”的应验么?巨大的无字
  • 唐初名将王方翼:因唐高宗的后宫争斗抱憾而终
    王方翼(625年-687年),字仲翔,唐代并州祁(今祁县)人。其祖父王裕,武德年间官至隋州(今湖北随州)刺史,其祖母为唐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大长公主。其父王仁表,贞观时曾任岐州(今陕西凤翔)刺史。王方翼幼时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博得“孝童”
  • 长孙无忌是怎样辅佐唐高宗的 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理政事以安内外,李治仍哀哭不止,无忌道:“陛下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
  • 唐高宗李治的恋母心理 高宗迷恋武则天是这原因
    唐高宗李治历来都被一些人看作是昏懦之君,被武则天以媚术迷惑,致使李唐王朝大权旁落。其实在这段历史时期,唐高宗的作用往往被人们忽视了。事实上,高宗之所以会如此迷恋武则天,是由于他的恋母心理,使他对武则天产生了一种似母亲又似情人的感情。现代心理
  • 唐高宗李治被武则天夺走政权 才被称为“昏懦”
    唐高宗为何被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
  • 唐高宗李治王皇后简介 李治王皇后究竟怎么死的
    王皇后(628年?—65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罗山令王仁佑的女儿,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后来被废,废后被赐死。王皇后出生于太原王氏,是元魏尚书左仆射王思政的孙女,父亲是王仁祐,母亲柳氏,叔祖母是唐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公主
  • 唐高宗为什么被称“昏懦” 后世史学家的污蔑?
    唐高宗为何被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
    12-16 唐高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