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名臣孙承宗惨遭灭门 明朝丢最后根救命稻草

   2020-11-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万历二十一年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

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孙承宗到北京入国子监学习,次年中举。后随大同巡抚房守士随行赴任,得以一窥边疆形势。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孙承宗“杖剑游塞下,从飞狐(河北涞源北飞狐关)、拒马间直走白登(山西大同东)。又从纥干(山西大同东纥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阨塞,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为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中进士第二名,入翰林十年。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充日讲官,辅导太子朱常洛学习,即后来的明泰昌皇帝。泰昌帝继位仅一月而亡。泰昌帝年仅16岁的儿子明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孙承宗继而就做天启帝的老师。凭借帝师之尊位,孙承宗进入了明朝后期政治权力的中心。

孙承宗还还创造性地将战车、舰船和火器结合在一起,创建了以热兵器为主要杀伤手段的十二车营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以火器为主要装备的海军,组建了从海上登陆作战的两栖部队,并撰写了专门论述火器车战战术技术的军事著作《车营百八叩》。

孙承宗位高权重,遭到阉党魏忠贤的排挤。起初,魏忠贤一心拉笼孙承宗,进行过多次试探,但均遭到拒绝,由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1624)十一月,孙承宗西巡至蓟、昌,请入朝贺万寿节(皇帝生日),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恐其拥兵“清君侧”,大惧,“绕御床哭,上亦为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只好返回。

天启五年,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误信自后金逃归的“降虏生员”刘伯镪的话,派兵渡柳河,中伏遭败。阉党借口马世龙损失马匹六百七十匹、甲胄等军用物资,围攻马世龙,并参劾孙承宗。孙承宗连上二疏,自请罢官。

孙承宗辞职后,兵部尚书高第出任辽东经略。高第不懂军事,到任后一反孙承宗的部署,下令拆撤宁锦防线。结果关外驻防将士除镇守宁远的袁崇焕拒不从命外,其他诸城均撤一空,孙承宗数年心血毁于一旦。由于袁崇焕等人的抗命,才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

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率军避开宁锦,绕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袁崇焕因此下狱被杀,明军军心涣散,将士东归。在危难之际,明廷再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统筹全局。

孙承宗首先安定军心,协调各路军队,联合行动,取得“遵永大捷”,并于崇祯三年(1630)五月将后金军驱逐出关。孙承宗再任辽东经略后,仍坚持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决心重筑被高第毁弃的大凌河、右屯二城。

崇祯四年(1631)七月,令祖大寿等率兵四千守大凌河,又征发一万四千人筑城。八月六日,动工筑城才二十天左右,大凌河城墙刚刚修完,后金突然兵归城下,并于当天开始围城,明军仓促闭门拒战。但宁远巡抚邱禾嘉“屡易师期,伟与襄又不相能,遂大败于长山”。至十月,大凌河已被围三月,守军粮尽援绝,祖大寿假降奔还锦州,“城复被毁”。孙承宗连疏引疾,求退。崇祯帝为平息朝议,准其归籍,孙承宗第二次被排挤下台。

天启二年(1622年),孙承宗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后广宁丢失,辽东经略熊廷弼被撤职,孙承宗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任。因与辽东新经略王在晋意见不同,孙承宗既因此自请行边,提出了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即“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

孙承宗还招募组训十几万辽军,选拔培养了如袁崇焕、马世龙等一批优秀文武将领,恢复失地四百余里,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这道坚固的关(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成为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始终都没能完全打破这道防线。在屡次碰壁之后,迫使他们望宁远而却步。这道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免受攻击,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为后来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奠定了基础。

在与明朝的拉锯战中,皇太极认识到“直取北京,朕意以为不可。取北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他多次派兵绕道,对明朝内地进行攻击。1632年,征林丹汗后奔袭山西大同、宣府;

1636年,佯攻锦州,阿济格绕北京,攻保定以南12城,凡56战,俘18万,耗时25天。清军还入独石口,毁熹宗德陵,经西山走良乡,过沙河、清河,房山、迁安、雄县、定州、香河、顺义。兵部尚书张凤冀引咎自杀。

1638年,多尔衮越过长城,攻河北,下济南,俘明德王朱由枢,陷58城,俘虏46万。密云总督战死,过迁安、丰润,下涿州,分兵八路扫荡。陷济南后经天津卫过运河东归。

1642年,松锦之战后命阿巴泰为将,攻雁门关,沿运河南下,下山东衮州、安丘等地,共3府18州67县88城,获百姓36万,牲畜32万。

这几次大扫荡,清军每次都以抢压人口、破坏经济为主要目标,对明朝内地百姓造成极为深重的灾难。这其中的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扫荡中,多尔衮率军侵犯畿南,进攻高阳。孙承宗以七十六岁高龄,面对清军没有南逃,而是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高阳城很快就被攻破,孙承宗被抓。多尔衮极为高兴,亲自劝降,遭到孙承宗严词拒绝。清军出于敬重,允许孙承宗自尽。最后,孙承宗端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从容就义。

在高阳保卫战中,孙承宗6个儿子、2个侄子,12个孙子、侄孙殉国,全家老小40余人遇难。孙承宗死后,崇祯帝下令优恤,但为杨嗣昌、薛国观等人暗中阻止,“但复故官,予祭葬而已”。南明弘光政权时,始赠太师。《明史》这样评论他:“承宗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奄竖斗筲,后先齮扼,卒屏诸田野,至阖门膏斧鑕,而恤典不加。国是如此,求无危,安可得也。……盖天眷有德,气运将更,有莫之为而为者夫。”

 
标签: 名臣 明朝 孙承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曾国藩简介 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传奇人生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
  • 汉朝名臣汲黯:敢当面数落汉武帝 假传圣旨赈灾
    汲黯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是「黄老思想的」实践者,更是敢於直谏的名臣!“汉武帝”固然是位事功显赫的名君,但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也是尽人皆知。在他面前敢於直谏的人为数不多,汲黯就是这样「凤毛麟角」的人物之一。我们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汲
  • 揭秘历史上的北宋名臣包拯头上真的有月亮吗
    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的公正廉洁是众所周知的。包拯铁面无私、公正清廉、刚正不阿,并且非常英勇果断,勇于为百姓们打抱不平,同邪恶的势力进行抗争,因此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称呼,后来人们又将他作为神明来进行崇拜,有人觉得
  • 西汉名臣路温舒究竟多爱读书还编蒲抄书?
    路温舒是西汉时期的名臣,生卒年月不详,因为他曾经给汉宣帝上书请求减轻刑罚,所以大致上判断他所处的年代应该是在汉昭帝汉宣帝的那段时间。他一生任职过不少重要的官职,为西汉当时的昭宣中兴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路温舒的父亲是里的一个守门人,所谓的里,就
  • 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因何事3次想要自杀?
    他被慈禧称为“天下第一正人”;治家严苛;“曾剃头”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如麻;功成名就之时,部下曾劝他称帝;表面风光之下,实际上他终其一生都是战战兢兢,曾经三次自杀……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理学大师,为师为相,立德立功立言,在崇拜者眼中
  • 名臣朱买臣的妻子为何主动要求将其休掉?
    《朱买臣传》出自于班固所著的《汉书》,讲述了朱买臣的人生经历。朱买臣是西汉吴县人,自幼爱好读书,即使家庭条件非常贫困,朱买臣依然坚持日复一日的做学问。朱买臣四十多岁的时候,妻子崔氏嫌弃朱买臣没有本事,便和他离婚。汉文帝登基后,同县人严助将朱
    12-28 名臣
  • 王嗣宗轶事 宋初名臣王嗣宗何以被讥为“手搏状
    北宋政坛上,有个闻名遐迩的“手搏状元”——王嗣宗。王嗣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乙亥科状元。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也就是大宋开宝八年,太祖赵匡胤开科选仕。各路学子经过严格的笔试筛选后,只剩下十几位最优秀者,被宣入皇宫,站立在金銮殿
    12-27 名臣状元
  • 三国名臣程昱为什么会吃人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
    12-27 名臣三国
  • 从买官到一代名臣 李卫为何能被雍正赏识宠爱?
    看过电视剧《李卫当官》的朋友一定对李卫的印象非常深刻吧。徐铮扮演的李卫,幽默诙谐,滑稽聪明,而且处事能力极高,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跟大家聊聊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历史中的李卫是个富二代,江苏铜山人,公元1681年出生,李卫年轻
  • 名臣司马光也“光盘” 请客不多点菜 赴宴总打包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