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死后好友高渐离继续刺秦 因视觉差失败被杀

   2020-12-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对于荆轲刺秦王这幕壮剧,历来有赞有弹,比如说,陶渊明盛赞荆轲的侠义勇烈,柳宗元则批评荆轲的浅见寡谋。同样是《咏荆轲》,他们竟吟咏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味。陶渊明的《咏荆轲》能够成为千古名篇,不仅以诗艺取胜,以激情取胜,而且以历史观取胜。“燕丹善

对于荆轲刺秦王这幕壮剧,历来有赞有弹,比如说,陶渊明盛赞荆轲的侠义勇烈,柳宗元则批评荆轲的浅见寡谋。同样是《咏荆轲》,他们竟吟咏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味。陶渊明的《咏荆轲》能够成为千古名篇,不仅以诗艺取胜,以激情取胜,而且以历史观取胜。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滋,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要问什么古诗能使人读后荡气回肠,这就是一个现成的范例。一向只被人认定有清奇逸气的陶渊明,胸中竟然也有跌宕豪气,这岂不令人吃惊?他对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大加赞美,对荆轲功败垂成、身遭显戮的命运则深表同情,他的历史观彰显无遗:反抗暴君的义士永远值得纪念。不必说得太直白,这就足够了。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对荆轲之死则不存丝毫同情。“造端何其锐,临事何趑趄?长虹吐白日,仓促反受诛。”这等于责备荆轲有良好的开端,却无美妙的收场,简单以成败论英雄;接下去,他的非议更加升级,“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这等于指责荆轲为燕国灭亡的祸首。

但稍加分析,道理上全然站不住脚,韩、魏、赵、楚、齐五国都很乖态,并未派遣刺客去刺杀秦王,不也都相继亡国了吗?燕国灭亡(公元前222年)在六国之中只比最晚灭亡的齐国(公元前221年)早了一年,由此即可见出,荆轲刺秦王与燕国亡国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刺秦也亡,不刺秦也亡,燕国无法幸免于难。

柳宗元对荆轲不在第一时间刺死秦王,却要活捉他,也不以为然,“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荆轲确实想效仿曹沫劫持齐桓公的故事,劫持秦王嬴政,逼迫他签订归还诸侯领土的契约。这个想法确实有点天真。

说到“勇且愚”,韩、魏、赵、楚、齐五国中多的是“怯且智”的大臣,他们又做了什么丰功伟业?后来,晋朝更有一大批“怯且智”的清谈之士,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是眼看着就黄了吗?西汉第一谋士张良能够坐镇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总不能简单地归入勇且愚的行列吧?可他年轻时也同样带着勇士和大铁椎在博浪沙刺杀过秦始皇,可惜只砸中副车,功亏一篑,所幸的是他逃出了生天。英雄多半是荆轲和张良那样的勇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胜而为之,明知不可活而为之,若套用鲁迅先生的语式说,这样硬朗的傻子才是英雄,才是民族的脊梁。

荆轲牺牲了,燕国灭亡了,但天下义士对于暴君嬴政的仇恨并没有一笔勾销。荆轲的好友高渐离一度改名换姓,替人做苦工,后来忍不住技痒,重出江湖,以击筑而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和特赦(代价是用马粪熏瞎他的眼睛)。随着他与秦始皇的距离日渐靠近,高渐离想为老友荆轲报仇的心情也愈加迫切,他将铅水灌注在乐器中,找个近身的机会去扑击秦始皇,由于视觉不够灵敏,未能成功。秦始皇一怒之下,杀害高渐离,从此再也不敢接近六国之士。

 
标签: 荆轲 高渐离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荆轲刺秦王为何失败 是剑术不精还是被拖后腿?
    受到秦国大军逼近国境易水的威胁,燕国太子丹费尽心思寻觅勇敢的刺客,终于通过燕国隐士田光结识了荆轲,田光称他是“神勇”之士,可托大事。刺秦计划秘密地进行,除了一张敬献大片肥沃土地的地图,还需要一份更能讨秦王欢心的“礼物”,否则,无法近距离接近
    12-17 荆轲
  • 为什么说名将樊於期是荆轲刺秦的悲惨牺牲品?
    樊於期是战国时期的一名武将,而他本来是秦始皇手下的一位屡立奇功的大将军。公元前240年秦始皇的丞相吕不韦一直记恨当初五国联合攻打讨伐秦国一事,便奏请秦始皇攻打山东五国。没多久秦始皇就派了蒙骜大将军和张唐一同带领五万先锋兵马大肆攻打赵国,随后
    12-09 名将荆轲
  • 荆轲是谁?荆轲是怎么死的?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
    12-08 荆轲
  • 荆轲刺秦王意义 其实是燕太子瞎折腾无实际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时期,由于各诸侯国处于混乱状态,所以战国时期的形势极其复杂。俗话说“乱世出枭雄”,所以在这个时期有很多让我们敬佩的英雄和很多让我们感叹的故事。荆轲刺秦的故事是我国战国历史上最重要也最受争议和关注的一个事
    12-06 荆轲
  • 剑术不精还是帮手拖后腿 荆轲刺秦王为何失败
    受到秦国大军逼近国境易水的威胁,燕国太子丹费尽心思寻觅勇敢的刺客,终于通过燕国隐士田光结识了荆轲,田光称他是“神勇”之士,可托大事。刺秦计划秘密地进行,除了一张敬献大片肥沃土地的地图,还需要一份更能讨秦王欢心的“礼物”,否则,无法近距离接近
    12-01 荆轲
  • 荆轲刺杀秦王之前究竟在等谁?
    荆轲刺秦王的事件使得荆轲在历史上留了名,但是最终却失去了自己的性命。有专家说,刺杀秦王的任务本应该是荆轲和其他人进行。可是由于荆轲出行前并没有等到那一位小伙伴,所以才自己上路。那么荆轲所等之人究竟是谁呢?《史记》之《刺客列传》,司马迁写荆轲
    11-30 荆轲
  • 刺客荆轲的妻子是谁 荆轲的儿子是荆天明吗
    荆轲的妻子相传齐国有一个美女,貌比西施,美若天仙,可惜的是早已有心爱之人。这个美女就是后来秦王妃丽姬。荆轲是齐国大夫后人,生来侠义心肠,风度翩翩,他与丽姬情深如海,在齐国过着非常美好的日子。这时候秦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其它六国为了对抗秦国势
    11-27 刺客荆轲
  • 古代中国最拽刺客榜 荆轲被评为最佳上镜刺客
    古代中国最拽刺客TOP榜,荆轲被评为史上最佳上镜刺客一、最佳上镜刺客:荆柯“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柯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评荆柯为最上镜刺客,可谓名至
    11-26 刺客荆轲
  • 荆轲刺秦王将剑刺到铜柱上 原因是剑术太差?
    "以剑遥击"是古代击剑技术领域中一种掷剑攻敌的方法,春秋到两汉,是我国历史上击剑最为盛行的时代,那时候不仅武人侠士们学习击剑,以高超的击剑技术效命于效命于国家和私人,就连文人骚客们也往往好剑,喜欢“论剑”。击剑技术的门类很多,除了人们熟悉的
    11-25 荆轲
  • 荆轲刺秦的故事内容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
    荆轲,是一名刺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职业杀手,后来被燕国的太子丹派用去行刺秦王嬴政,结果行刺失败,荆轲也壮烈牺牲。荆轲刺秦的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局面和现状,同时也反应了当时的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荆轲刺秦的故事选
    11-24 荆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