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古代史 比金子值钱的天藏之物

   2020-10-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眼下,随着电视剧《大清盐商》的热播,不少观众对“盐”多了一分关注。都说水是生命之源,其实“盐”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而且,在整个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盐文化”。在古人眼里,盐被视为无所

眼下,随着电视剧《大清盐商》的热播,不少观众对“盐”多了一分关注。都说水是生命之源,其实“盐”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而且,在整个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盐文化”。在古人眼里,盐被视为无所不能的“天藏之物”,“炎黄子孙”与“华夏民族”的诞生和形成甚至都与盐密切相关……

“盐之争夺”导致炎黄合并《中华五千年史》认为:“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

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炎黄子孙”,这一中国人特定称谓的出现正是因为盐——对盐的争夺导致炎黄合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华夏民族”。

炎帝和黄帝本是两个原始部落首领。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们是在“阪泉之战”后才整合到一起的。接下来,黄帝与炎帝联手,通过“涿鹿之战”,打败了东夷九黎族首领蚩尤。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形成“华夏民族”,进而有了“中国”。

为什么会爆发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史记》给出的理由是,炎帝欺负四邻诸侯、蚩尤作乱不听话所致。实际上,这两场征战都是因盐而起,乃“盐的争夺战”!

这一观点的产生,因交战地点而来。“阪泉”和“涿鹿”到底在哪儿?现在大陆出版的教科书上认为在河北境内,范文澜着撰的《中国通史》亦持此观点。但史学界不少权威学者并不以为然。民国时期的史学家钱穆通过考证,在其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国史大纲》一书中提出:“阪泉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浊泽,一名涿泽,即涿鹿矣”。

解县盐池是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之一,简称“解池”,又叫“河东盐池”。在随后出版的《中国文化史导论》中,钱穆进一步提出,解县盐池“成为古代中国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因此,占到盐池的便表示他有各部族共同领袖之资格。”

直接提出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盐之战”观点的,还有另一位史学家张其昀。张其昀在1981年于台湾出版的《中华五千年史》中称:“黄帝克炎帝于阪泉,擒蚩尤于涿鹿,两者实为一事”,而“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

“盐之战”观点虽尚有疑问,但已为中国盐业史研究学者所认可和接受。

尧舜禹都曾筑城于盐池附近《孔子家语》诗云:“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黄帝对炎帝和蚩尤发动战争,根本上是要控制盐这一极为重要的民生与战略物资。黄帝灭了蚩尤后,遂开始在涿鹿附近的土堆上筑城,即所谓“邑于涿鹿之阿”。

此后,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依然占据着他物无法替代的地位。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今山西临汾)、蒲坂(今山西永济)、安邑(今山西运城北)筑城,史谓尧都、舜都、禹都,至今地方史志都以之为代称。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正是出于保卫盐池的考虑。张其昀称其“显与保卫此盐池重地有关”。

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财富,所以尧、舜、禹三帝对盐充满了感恩。在今天看来,舜帝是相当专业的音乐人,至少也是超级音乐发烧友,他擅弹五弦琴,曾创作了一首《南风》,诗化了盐对百姓和国家的重要。《孔子家语·辩乐解》中的《南风》是这样写的:“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为什么舜帝要歌唱南风?当时池盐是自然生产,靠天吃饭。南风一来,盐水便会迅速蒸发,凝结成盐,此即《三秦记》中所谓“朝取暮生”,当时池盐已成为重要财源。

春秋时期,当年引发原始部落征战、促成华夏民族形成的盐,在中华文明进步和国家版图的整合中继续发挥作用。此时的解县盐池为晋国所有。《左传·成公六年》称,这池盐为晋“国之宝也”。晋国因为池盐而国富民强,晋文公因此晋升“春秋五霸”之列。原为鲁人的晋国富豪猗顿,本是一位穷书生,在经营解县池盐后迅速致富,《史记·货殖列传》称其“与王者埒富”。

先秦诸国“得盐者强”《管子》记载:“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

春秋战国是群雄并起、从割据走向兼并的特殊时期,在这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这一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

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因盐税暴富而强大的,除了西部的晋国外,东方的齐、燕等国也因盐利而受惠。《管子·轻重甲》称:“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齐国、燕国这些重要的海盐产地,财富急聚,国力大增,很快在战国风云中占得上风,入选“七雄”。其中的齐国,在齐桓公时代已当上春秋“霸主”。

对盐觊觎最迫切的是秦国,早在“商鞅变法”后,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秦国即夺得了山西平阳境内的“安邑盐池”,开始池盐大生产。并置“盐官”,食盐专营,开征盐税,为进一步征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了井盐资源丰富的蜀国。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昭王(一说秦孝王)任命李冰为蜀守,出生于山西运城“池盐之乡”的李冰,在公元前251年前后,主持开凿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

有了盐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六国,统一华夏,又应验了“得盐者得天下”一说。用齐桓公的话来讲,这叫“国无海不王”,这里的“海”即特指海盐。

唐代实行食盐官卖“榷盐法”《新唐书》记载:“天宝、至德年间,盐每斗十钱”

秦汉以后,“盐财政”对于经济的影响愈发显着。齐国人管仲的“官营”思想,为历朝历代所推崇和效仿,垄断成为封建朝廷增加财税的通行手段。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在长期的平定北方匈奴边境战争中,耗空国库。于是,汉武帝下令“笼天下盐铁”,以保证战争和国防军费。

唐朝在中叶后,实行食盐官卖的“榷盐法”,其实就是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据《新唐书·食货志四》记载:“天宝、至德年间,盐每斗十钱”,后来“尽榷天下,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每斗盐由10钱(文),一下子涨到110钱。

为此历朝都出台了许多“禁私令”。汉武帝的禁私令规定,私贩食盐一旦发现,要“左趾”,就是将犯人的左脚大拇指砍掉。五代时的后唐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贩私盐“五斤以上,买卖人各决臀杖二十,处死”。对于“不惧条流再犯者,”不论多少斤,“并处极法”。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盐法则规定:“刮碱煎炼私盐,所犯一斤以下,徒三年,配役;一斤以上,并决重杖一顿,处死。”

明清时期,官府“禁私”之严空前,几乎与现代禁毒一样严厉。但由于暴利的驱使和生活所迫,私盐贩卖历代不绝。而且,因盐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如唐末,贩私盐出身的王仙芝、黄巢,率先起义;再如元末,盐户出身的张士诚带领盐民揭竿而起……由此可见,盐与江山社稷能否稳定息息相关。

古人眼里的盐被视为“天藏之物”《神农本草经》记载:戎盐“主明目”“坚肌骨”“去毒虫”

中国的盐品种丰富,主要有池盐、井盐、岩盐和海盐。在中国古代,已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盐文化”。

在古人眼里,盐简直成了无所不能的神物,视之为“天藏之物”。古人对盐的药物开发和利用很早。《神农本草经》卷三“下经”即称,戎盐“可以疗疾”,“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虫。”除了抗菌、消毒,还认为盐可“解毒”,如误中“班茅”毒,用“戎盐解之”。

当然,盐的功能首先表现在食物调味上。早在上古周代,就有了“特供盐”。盐是咸的,但供给周王室的盐“味甘美也”,人称“饴盐”,此盐产于西部羌戎人生活的地区,又称“戎盐”,在各种盐中品质最好,所以成为特供盐,故又有“君王盐”一名。

除了上等的饴盐外,还有苦盐、散盐、形盐等。在不同的场合和食物中,要使用不同的盐。《周礼·天官》“盐人”条规定:“祭祀供其苦盐、散盐,宾客供其形盐,王之膳羞供其饴盐。”

盐还成为古代“宫斗”的秘密武器。据《晋书·后妃传》记载,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有近万名嫔妃,晚上不知宠幸哪位是好。于是坐着羊车,车停在哪位妃子门前就与哪个妃子过夜。有心计的妃子便在门上插竹枝,地上洒盐水,以吸引羊舔食驻足,此即所谓“羊车望幸”一说。

顺便说一下,在未有人工食盐以前,古人正是利用羊这类牲畜的习性,找到了自然盐品。传说中的“羝羊舐土”,所指的就是这事。

 
标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盐铁在古代指的是什么 盐铁在古代有什么含义
    盐铁在古代指的是什么 盐铁在古代有什么含义
    1、盐铁是北宋三司之一,掌全国茶、盐、矿冶、工商税收、河渠及军器之事。长官为盐铁司。2、盐铁指的是盐和铁,亦指煮盐、冶铁之事。3、出处:《管子·山国轨》:“盐铁之筴,足以立轨官。”《史记·平準书》:“於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
  • 唐代品茶轶事:唐代流行煮茶 在其中放姜葱盐
    品茶是我国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传统饮食文化,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喝茶的呢?日前,“古韵茶香——镇江博物馆藏历代茶具精品展”在武汉博物馆展出,80余件历代茶具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茶文化。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
    12-29 唐朝
  • 乾隆竟然因为一撮茶和盐将纪晓岚流放至新疆
    纪晓岚,名昀,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阅微草堂笔记》是他流传下来比较知名的作品。据史书记载,纪晓岚一生性格幽默诙谐,机敏过人,并且才华出众,被后世称之为“清代第一才子”。有个小故事就能看出纪昀的聪明与机敏,话说有一次乾隆读书时,读到一副
  • 揭秘盐贩子黄巢 如何将三百年大唐逼至灭亡边缘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齐。但他这个皇帝,也像多数农民领袖一样,在正史中并没有给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两年之后,黄巢就被从长安的皇帝宝座上赶下,只好带着他的军队和一大堆宫女转战山东,不久即在山东泰安附近兵败自杀(一
  • 盐铁论是谁写的?盐铁论简介
    盐铁论简介:《盐铁论》是中国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人士相同,
    12-19
  • 吴越王钱缪原是私盐贩子 曾用奇袭法吓退黄巢大
    祠通辞,在《说文》一书中就记载为: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意思是说:在春祭的时候多为宣读悼文,没什么祭祀的物品。而祠又分生祠与祭祀祠。现今临安最大的祭祀祠就是坐落在市政府边上的钱王祠,钱王祠不仅是临安的一个地理标志,更是当时吴越文化的一
    12-18 黄巢
  • 吴越王钱缪原是私盐贩子曾用奇袭法吓退黄巢大军
    钱缪,杭州临安人,字具美。从小就是个孩子王,史书说他长大后“无赖,不事生业,以贩盐为盗”(《新五代史·卷六十七·吴越世家第七》)。钱缪认为:黄巢大军数千,而临安的部队倾巢出动也抵不上人家,所以要出奇招。钱缪的武功应该不错,善于使枪,也读了点
    12-17 黄巢
  • 诸葛亮夫人黄月英真的是个其丑无比的无盐女吗
    三国黄月英是黄承彦的女儿,生卒年份没有详细的记载,只知道她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军师诸葛亮的妻子。她最为后世人称道的是她不同于那个年代女性无才便是德的道德约束,她自小才名就非常高。她能成为诸葛亮的妻子,三国黄月英一定有她不同于常人的地方,那么她
  • 唐朝人喝茶要放葱姜盐 把茶饼碾成粉末后煮
    品茶是我国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传统饮食文化,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喝茶的呢?日前,“古韵茶香——镇江博物馆藏历代茶具精品展”在武汉博物馆展出,80余件历代茶具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茶文化。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
    11-30 唐朝
  • 战国时齐宣王为何娶四十多岁的丑女王后无盐
    战国时齐宣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齐国得以大治。他的这一做法还造成了一个破天荒的结果:将一个丑女迎入后宫做了王后,此丑女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无盐女钟离春。要知道,在京剧舞台上,钟离春是以半旦半净(就是花脸)的形象出现的,其丑可想而知。那么,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