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后谥曰“壮繆候”是因为他大意失荆州吗

   2020-09-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蜀将关羽死后谥号是“壮繆侯”,依据周公制谥法,“繆”属于恶谥,“名与实爽”,意思是名望与实际能力不相符。一方面,关羽在当时的名气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他自视甚高却身死人手,让蜀国损一员名将,又丢失一处战略要地——荆州,这对于蜀汉绝对是致命的

三国蜀将关羽死后谥号是“壮繆侯”,依据周公制谥法,“繆”属于恶谥,“名与实爽”,意思是名望与实际能力不相符。一方面,关羽在当时的名气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他自视甚高却身死人手,让蜀国损一员名将,又丢失一处战略要地——荆州,这对于蜀汉绝对是致命的打击。所以说他名不副实似乎也情有可原。但真的是这样吗?

关羽毕竟是有功的,后主刘禅等一班朝臣竟然明目张胆地给他这样一个具有讽刺性的谥号,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不就等于全盘否定关羽一生的功劳了吗?

实际上,这个谥号并不中肯,有些偏激了些。关羽没有活到刘备称帝,官职直到前将军、汉寿亭侯,但他从偏将军到荡寇将军,再到前将军,中间受汉帝封为汉寿亭侯,却始终是当时刘备集团中武将地位最高的一位,可见关羽在蜀汉的地位,死后得到一个近乎恶谥的封号显然是不公的,幸好繆的前面还有一个“壮”字,意为勇武。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后主等人故意讽刺关羽刚而自矜却名不副实而故意给他加个恶谥。但我觉得后主对于这样一个对蜀汉建有汗马功劳的人不至于会如此刻薄的。

首先看关羽对蜀汉的忠义。

关羽被曹操所“禽”,这里的“禽”通“擒”,但绝对不能简单理解为现代文中的“擒拿”,《三国志》记载关羽受曹操大恩,常常叹道没有机会报答,而关羽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为曹操立了大功,曹操因此害怕关羽立功之后就会离他而去,因此常常躲避关羽。

试问,如果关羽是被曹操所擒,怎么可能立功之后想走就走,因此此处的“擒”应当理解为“得到”更为合适,而“得到”的大致过程可能与《三国演义》中“约三事”差不多,关羽肯定与曹操有过约定,能保证他可以在必要时离开曹营。而曹操肯定以为自己有能力笼络关羽,但关羽还是“千里走单骑”(我觉得是否过五关斩六将不重要,重要的是千里走单骑的决心,前者是虚构增加了传奇性,后者是历史才表现了关羽的品性),重新投奔刘备。

后来的关羽部将廖化被吴所擒,又历经千辛万苦重归蜀汉,可能也是受关羽的忠义感染,但廖化在吴是被囚禁,只得装疯卖傻,而关羽在曹营是始终被礼遇的,再则,廖化在吴时,当时的吴国并不比蜀国强大,而关羽在曹营时,曹操和刘备的差距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不管怎么说,关羽弃曹归刘都是很伟大的,充分彰显了关羽的忠。

再看关羽的勇武,主要从三处可以说明。

第一直接说明是策马刺颜良于万军之中,在三国史上万军之中斩上将首级仅有两例(另一例是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其他像华雄、文丑都是被群殴而死,并不是被那位大将刺死!

第二间接说明是关羽死后刘备伐吴时,魏国群臣都说“蜀小国尔,名将唯羽”,意思是蜀国只有关羽可算的上是名将,这句话简直折煞了张飞、马超等,可见关羽在蜀国的地位。

第三是陈寿说的,“飞世之虎将,亚于关羽”,这句话先给张飞带个高帽子,再说他不如关羽,依照陈寿的特点,如果不是十拿九稳,是不会明确说张飞不如关羽。

所以说关羽绝对是个忠勇双全的人。再则关羽虽失荆州但宁死不降也是百官楷模,后主怎会在他死后再非议他?因此说是后主刘禅有意给关羽加恶谥似乎不太可能!

然后我们就不得不提中国的谥号规则了。

谥法是周公所制,用来对天子、诸侯或大臣的一生的盖棺定论。谥法的头几个字分别为“武、成、康、穆、昭、平”,而西周国王的谥号恰好依次是“武王、成王、康王、穆王、昭王”,可见这时候的谥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国王的谥号只是以谥法中的顺序来定的,不过昭王下一位国王滥杀无辜,国人暴动,把他赶下台,才依据谥法中“杀戮无辜曰厉”,称他为厉王。

秦始皇认为谥号是以臣论君,把它废掉了,改用一世、二世传至万世似乎用起来更方便。而汉朝吸取了秦朝短命的经验,把对君主盖棺定论的权力又交给了大臣。

西汉每一位皇帝都有谥号,但却只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因为只有有很大作为的皇帝才能在全国立庙供奉,分别是高帝刘邦为高祖、文帝刘恒为太宗、武帝刘彻为世宗、宣帝刘询为中宗。

其中刘邦是汉朝的缔造者,称高祖当然没问题,惠帝基本没有作为,文帝、景帝虽然是比较成功的守成之君,但文帝勤政爱民被奉为太宗,而景帝滥用刑法,在当时名声都不好,而且他的功劳大多是沾文帝的光。

武帝以后,汉朝就衰危了,宣帝刘询中兴汉室,因此中宗名副其实,其实中宗的意思就是中兴之主,不像唐朝的李旦只是在大臣的拥护下恢复了李唐的国号就得到了中宗的头衔其实名不副实。而汉武帝在位期间虽然雄才大略,极大壮大了汉朝的实力,但晚年穷兵黩武使汉朝迅速衰落,而且又因为废太子的事牵连了许多无辜的人,国力反而不如他登基之前,因此他死后大臣没有给他庙号,直到他的重孙宣帝登基后才与大臣商讨是否给武帝加庙号,大臣都认为他晚年过错太大,不赞成加庙号,而宣帝本来是武帝嫡长子即废太子的孙子,为了证明他是武帝嫡系后人的合法帝位,他执意为武帝加庙号,结果君臣之间僵持了很长时间,才最终为武帝加了庙号。

可见,当时为天子、诸侯或大臣加谥号、庙号,大臣都有很大的发言权,即便先帝与当朝皇帝有血缘关系,大臣也可以据理力争。而到了唐朝,那些荒唐的皇帝都可以得到“美谥”,一定程度上说明这时的大臣已经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了,而且到后来皇帝的谥号越来越长,也越来越浮夸,只是皇帝儿子给死去的皇帝老子加的溢美之词而已,含金量不高。

而三国蜀汉政权承继两汉,追加谥号的规则依然很严格,大臣们仍然有很大的发言权,蜀汉政权也只有12为大臣被追加谥号。

上文已经说了,关羽忠勇双全,作为皇帝的刘禅不会不领情,而此时的大臣有很大的发言权,再根据关羽平素刚而自矜,与蜀汉的文武百官关系见不得有多好,现在关羽丢了荆州,身死名裂,那些大臣们乘机非议他,说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才会丢失荆州,身死人手,根据“名与实爽曰繆”称他为繆侯。

但后主既然准备给他加谥,肯定不会想去加恶谥的,奈何大臣一致如此,刘禅只好又加了个“壮”字,以表彰他的勇武。这也是有后例可援的,就是那个三国后期背魏向晋的贾充,无甚建树只会阿谀奉承,死后大臣根据“恬乱肆行曰丑”要谥他“繆丑公”,他可是西晋的“开国功臣”兼太子岳父,晋武帝自然不高兴。

再看看其他四位:张飞虽然暴戾,但他特别尊重士大夫,而那些大臣都是士大夫出身,肯定对他有好感,因此张飞的谥号“桓侯”意为开疆扩土有功就很公正;

马超基本在汉中,与朝廷的人很少接触,肯定不会得罪他们,而且他又威名远播,因此谥号“威侯”也名副其实。

老将黄忠被武将讥笑为“老兵”,但确实老当益壮,肯定会得到文臣的由衷钦佩,谥号“刚侯”。

而赵云虽然官职没有其他四位高,但人缘一直很好,谥号“顺平侯”中两个字均为美谥。

因此说,关羽死后得到的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谥”,并非因为后主嫉恨他失了荆州而刻意讽刺,而是关羽平时善待士卒而轻视士大夫结冤了蜀汉文臣,才得了个恶谥,要不是他对蜀汉忠心耿耿,估计连“壮”字也得不到,直接谥曰“繆侯”也说不定呢?看看最后魏延的下场我们也许就知道了。

也有一种说法是“繆”是通假字“穆”,“布德执义”“中情见貌”,这完全是个美谥,还有先例可寻,我们熟知的“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在《史记》中就被写作“秦繆公”。

 
标签: 荆州 关羽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是怎么回事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具体是怎样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是怎么回事 三国演义中刘
    1、民间有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很多人都以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但事实并非如此。刘表占据的荆州地区物产丰富,水路交通发达,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刘表病逝后,魏、蜀、吴爆发赤壁之战,分瓜了无人管辖
  • 三国时期荆州是今天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的荆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荆州是今天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的荆州是
    1、三国时期的荆州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 2、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荆州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 3、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秦
  • 本可灭掉曹魏 可孙权为何非要背盟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五月,刘备与曹操之间近两年的汉中争夺战中宣告结束,曹魏主将夏侯渊阵亡,刘备取得汉中;八月,驻守南郡江陵的关羽在北攻南郡襄阳、樊城的战斗中取得大捷,斩杀曹魏大将庞德、俘获了大将于禁在内的三万人,
    12-30 孙权荆州
  • 刘备为提防关羽做哪些安排 关羽非荆州一把手
    终其一生,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事事皆为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考虑,但到头来,却落得身死麦城的悲惨结局。忠诚无错,但在枭雄并起的年代,忠诚最终会沦为权力的附庸。不懂权谋的关羽,为自己的忠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关于关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刘备
  • 谁是赢家 “借荆州”前后孙刘两家争斗真相
    赤壁之战期间,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水师于长江中游地区,迫使本已控制南郡的曹操势力不得不放弃南下及东进之战略意图,据守襄阳。当曹操北归之后,围绕着当时荆州南郡所在地江陵城的归属问题,孙刘两家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角逐,由此使得刘备关于向孙
    12-26 荆州
  •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是怎样袭占荆州何湖南的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先易
  • 三国时期创业教训 刘表创业荆州最终虎头蛇尾
    在东汉末那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当吞并、并购成为公司存在的常态时,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一家公司既不发展壮大,不去收购并购其他公司,也不衰弱下滑,不被其他公司吞并收购,而是在保守型的轨道上良性发展?高富帅经理将荆州公司经营成天下人向往的乐土大家
  • 吕蒙是怎么样谋划偷袭荆州?关羽何以败走麦城?
    吕蒙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这么厉害?吕蒙字子明,幼年丧父,在战乱中随母亲南渡,依靠姊夫邓当。十五岁当兵时,还不认识一个大字,被大家讥笑为“吴下阿蒙”。吕蒙在这种环境下,经常受辱。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了,杀了官吏,投奔到孙策阵营。孙策倒很赏识他
  • 文武双全的关羽究竟为什么会“大意失荆州”?
    读《三国志》,你会发现,被后人寄予了无限希望的西蜀帝国,在一连串无以言述的错误之后,悄然间走向它的覆亡。这些错误,每一个都是那么让人揪心,那么让人伤神。因为这都是些伟大的错误,是人生无可逃避、必须要犯的错误。有些错误,是专属于伟大人格的。英
    12-20 荆州关羽
  • 留关羽镇荆州 是蜀国刘备生平的最大失误啊
    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其结果如何显然是最有力的判断依据。关羽镇守荆州期间遇到的第一个大挑战就是孙权方面对荆州的领土要求,但这位受任“董督荆州事”的“万人敌”却没能阻止东吴袭取三郡的军事行动,刘备与孙权两大集团在荆州的第一次较量以刘备方的全面妥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