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李世民也难免吃错药 生死问题上亦贪心

   2020-04-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世民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皇帝,难以免俗的一点是,他也想长命百岁,最好能长生不死。这点追求,在那个时代,可以理解,这就是对利益最大化最贪婪的奢望。贞观二十二年(648),王玄策率军攻破中天竺,带回来一位洋和尚——那逻迩裟婆寐。这位那逻迩裟

李世民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皇帝,难以免俗的一点是,他也想长命百岁,最好能长生不死。这点追求,在那个时代,可以理解,这就是对利益最大化最贪婪的奢望。

贞观二十二年(648),王玄策率军攻破中天竺,带回来一位洋和尚——那逻迩裟婆寐。这位那逻迩裟婆寐自称会长生之术,正对李世民的胃口,于是对这位那逻迩裟婆寐先生深加礼敬,让他负责配合延年长生之药。为了配药,派人四处寻求奇药异石,甚至派了不少人到印度去出差找药材。长生药这事不可能靠谱,只能连蒙带骗混一阵算一阵,最后实在混不下去了,李世民也没有怪罪他,放他回去了。唐太宗李世民故去,太子李治登基,这哥们又来长安了,朝廷还是让他回去。这时候,当年带他来长安的王玄策上言,对此表示遗憾:“这位印度和尚确实能合成长生药,他自己说一定能成功,现在就让他回去,太可惜了。”

李治其人不好争论,当着王玄策,他没说什么。王玄策退朝以后,李治说:“自古哪有神仙?秦始皇、汉武帝都到处寻找神仙,疲敝百姓,劳民伤财,最后一无所获。果真有长生不死之人的话,现在他们都在哪里呢?”李洎说:“皇上说的是。这回这位洋和尚再次来长安,容颜衰老,头发也白了,和以前都不一样了,他怎么会掌握长生之术呢?陛下让他返回本国,朝廷内外都传为美谈。”这位洋和尚那逻迩裟婆寐最后竟然就在长安去世。本来唐朝君臣也想收拾收拾洋和尚的,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又担心自己反被洋人笑话,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吃一哑巴亏。

李世民要了解或吸取前代秦始皇、汉武帝的经验教训,应该说没有什么困难。但仍然避免不了自己走上同样的路,遭受同样的困扰和折磨。都是一代人杰,在生死问题上,智商低到普通水准以下,只有一个解释:贪心。

李世民的教训,后代看得很清楚。看清楚归看清楚,做的怎么样是另外一回事。唐宪宗虽然可以和臣下很理性地讨论前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教训,但这并不妨碍他顶礼佛骨,动用国力来礼佛。元和十三年(818)十一月,宪宗任命柳泌为权知台州刺史。事情是这样的:唐宪宗好神仙,下诏寻求仙人仙药。曾任鄂岳观察使的李道古因为本人“贪暴”的名声,对个人政治前途不放心,为给自己上保险,迎合唐宪宗急于求仙问药的心理,推荐道士柳泌来长安炼药。柳泌见到唐宪宗,好一通忽悠,说:“天台山是神仙聚集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灵草仙药,只是我虽然知道却力不能及,如果能担任那地方的地方长官就可以多想办法多努力努力了。”

唐宪宗听了信以为真,充满无限的憧憬,当即就任命柳泌为权知台州刺史,等于代理台州刺史。臣下纷纷进言劝阻:“以往也有君主喜好方士追求神仙长生的,但还没有任命方士担任地方长官的。”唐宪宗的答复居然是:“动用一州的人力物力为君主长生做点贡献,作为臣下的难道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吗?”皇帝也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了,皇帝就不应该求长生吗?臣下难道不应该为皇帝长生而祈祷而努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吗?所以,臣下听了再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唐宪宗还有一著名典故就是迎法门寺佛骨,把对此提出批评意见的韩愈派到潮州——当时的老少边穷地区——以示惩罚。元和十三年(818),有人上言:“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藏有佛祖释迦牟尼指骨,相传佛塔三十年一开,塔开之年就是丰收之年民众安乐,明年就是塔开之年,请陛下迎接佛骨。”唐宪宗听了,正合心意,特派专人前往迎接。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佛骨到长安,宪宗皇帝恭恭敬敬请入皇宫供奉三天,又送往各主要寺院供信众瞻仰顶礼。王公贵族以下至平民百姓争相供奉,极端的则至于倾家荡产、焚烧头顶手臂以示虔诚,韩愈见了十分不安,写了著名的《论佛骨表》呈上,从传统和常理的角度批评皇帝过度崇奉佛教的做法。

从今天的角度看,韩愈这篇文章的道理极其浅显,但在当时,文章中关于过度崇信佛教对国运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以信佛出名的皇帝大多短命的论证,显然是触痛皇帝、大大犯忌讳的,唐宪宗读了表章以后第一反应是要对韩愈处以死刑。幸亏宰相裴度等对韩愈极力维护,劝解说这都是因为韩愈一片忠心,否则断不会发表此等议论。许多高官也认为那样处罚韩愈过于严厉,一再劝说唐宪宗,最后的处罚减轻,把刑部副部长韩愈贬为潮州刺史。对于韩愈来说,只能说,运气还不算太坏。

向往长生,可以理解。为了长生而生事,而整人,从中国历史上看,并不罕见。就象唐太宗这样的一代英主,也没有能例外,照样吃错药,吃错关键的药。拥有权力财富地位,可能会激发人的贪婪,而权力财富凌驾于一切人之上的特殊地位,也使得皇帝的野心和贪婪膨胀到难以克制,膨胀到天下第一。吃药的笑话,皇帝闹得最大。对于国家来说,这是悲剧,皇帝为个人喜好与追求付出的沉重代价,可能要全社会来埋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朱祁镇的儿子是明君吗 朱祁镇的孩子是好皇帝吗
    朱祁镇的儿子是明君吗 朱祁镇的孩子是好皇帝吗
    1、儿子朱见深和孙子朱佑樘都是非常有作为的明君,在这两父子的努力下,将朱祁镇留下的烂摊子收拾掉了,生生为大明王朝续了一百多年的命。2、朱祁镇宠信奸佞,搞得朝政黑暗,奸臣当道。最无语的是,他还为差点害死自己的王振平反,生生将一个祸国殃民的贼人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唐太宗真是一代明君吗?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在书本上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着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
    12-31 唐太宗
  • 一代明君李世民竟也有强占弟媳为妃的行为!
    在中国历史有名的明君中有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驾崩于公元649年7月10日,享年51岁,他是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样的他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虽是次子,但他在位期间,真的创造出来一个太平盛世,对此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12-30 李世民
  • 后周世宗柴荣简介 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959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父柴守礼,祖父柴翁是当地望族,柴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
  • 朱元璋是怎么死的?朱元璋是昏君还是明君?
    说到朱元璋,相信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谁,不过大家对他的关注往往是他的长相之谜,最多也就知道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濠州钟离人,原名朱重八,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生于公元1328年,去世于公元1398,在位30年,
  • 宋太祖赵匡胤 光明磊落、霸气十足的千古明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
  • 一代明君隋文帝为何处处受制于独孤皇后?
    隋文帝叱咤风云,平定南北,统一天下,是一个难得的贤君,不过,在后世对他的评价中,他也因为怕老婆而名列榜单,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古以来,皇帝是天下人的主子,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无数佳丽
  • 一代明君唐太宗为何要杀光所有亲兄弟?
    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个好皇帝,但他也有残酷冷血的一面,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例。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处在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也不知是李建
  • 因果循环:历史上那些篡位“明君”的悲惨下场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历朝历代出现了许多篡位的明君!但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一个个篡位明君基本上没有善始善忠的,往往是篡位的手段越残忍,其下场就越悲惨,历史在冥冥之中自有他的逻辑与宿命!秦皇后,历史上第一个靠篡位坐上皇帝宝座的人就是王莽
    12-24 明君篡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