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荆州”非关羽“大意” 刘备诸葛亮有责任

   2020-10-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关羽一直是一个神武的形象。在蜀国,关羽是刘备的头号大将,他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更是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西取益州时命他驻守荆州,为时九年(建安十六年至二十四年),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蜀国的战事接连取得胜利,当时威震华夏,

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关羽一直是一个神武的形象。在蜀国,关羽是刘备的头号大将,他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更是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西取益州时命他驻守荆州,为时九年(建安十六年至二十四年),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蜀国的战事接连取得胜利,当时威震华夏,他的功业也达到了顶峰。荆州对刘备的意义非同寻常,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荆州在最后却被侵占。

从历史上来看,很多人一提及此事便会指责关羽失荆州之过,只看结果、不分析过程地妄加评论。其实,关羽失荆州的原因是很多的,单从表面上看就把丧失荆州的过错全部推到他身上,这对他是不公平的。如果全面检讨他镇守荆州期间的活动,就不难发现他的功绩。如果单指责他擅自发动襄樊之役,破坏了诸葛亮的孙刘联盟战略方针,就与事实相违背了。

从当时的局面来看,荆州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蜀来说,孔明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荆州对当时的三国都很重要。从魏国方面来说,荆州能够威胁到宛、洛,那魏又岂能置之不理。对吴来说,夺取荆州,“全据长江以守,以待天下之变”也是大的方针策略。荆州对三个国家来说,只要有机可乘都想据为己有。既然三国都对荆州虎视眈眈,所以只要守荆州之人稍有疏忽,就有失去的可能。而且在建安五年,鲁肃就对孙权说:荆楚……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实,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所有的人都认识到荆州的重要性,所以这项任务不仅是对关羽,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十分艰巨的。稍不警惕就有可能出现危险。

关羽失荆州,刘备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因为在当时刘备要取西川,所以才会让魏吴有机可乘。当时他们在经过商议之后,便开始起兵夺西川,孔明曰:“荆州重地,必须分兵守之。”玄德曰:“吾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孔明应允。于是孔明总守荆州;关公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飞领四郡巡江,赵云屯江陵、镇公安。玄德令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玄德自与刘封、关平在中军。庞统为军师,马步兵五万,起程西行。这里已分马步兵五万。

后来因为庞统在落凤坡前被箭射身故,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进退两难之际,亮不得不去。”孔明遂令文官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将糜芳、廖化、关平、周仓一班人等辅佐云长,同守荆州,一面亲自统兵入川。先拨精兵一万,让张飞统领,取大路杀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为头功。然后又拨一支兵,让赵云为先锋,溯江而上,会于雒城。孔明随后引简雍、蒋琬等人起行。当日孔明引兵一万五千与张飞同日起行。所以在荆州这里至少又分兵一万五千,如此一来荆州还能有多少兵来守?

荆州乃重地,前后两次分兵,在危急之时刘备又不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刘备不发两川之兵也是弃轻就重,无奈之举,所以失荆州的这件事刘备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另外就是孙权的背叛,而在关羽拒婚之前东吴就已有两次对荆州虎视眈眈。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东吴派左护军、虎威将军吕蒙屯守陆口,与关羽占领的公安、南郡等地区相接。吕蒙知道关羽占据了他的下游,并有吞并他的打算,所以表面上格外主动要同关羽搞好关系。

其实不单单是孙权有收复荆州的想法,吕蒙也有此想法,只是没有寻到合适的机会。吕蒙接替鲁肃去陆口,仍然表面非常友好,甚至与关羽联姻的事情也只是圈套。吕蒙经常对孙权说:“关羽现在还不敢向东边扩展,那是因为您的英明,我们这班人都还在。如果不趁现在兵力强盛的时候谋取关羽的地方,一旦我们都不在了,再想用武力征讨荆州恐怕是很困难的。”

孙权虽说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一直都没有真正动兵。而吕蒙仍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对孙权说:“曹操现在远在黄河以北地区,最近刚刚消灭袁氏势力,没有工夫顾及江东。徐州地区的守备部队不值得一提,我们要去自然可以取胜。然而您应该想到那个地方是陆路的要道,您今天取了徐州,明天曹操便会来争夺,到那时,即使有七、八万兵力恐怕也难守住。不如夺取关羽的地方,那样就会全部控制长江地带,我们的势力就更加强大不可敌了。”孙权听了吕蒙的话觉得有道理,于是收复荆州的决心便日益增强。

在经过吴侯孙权会文武商议之后,顾雍进曰:“刘备分兵远涉山险而去,未易往还。何不差一军先截川口,断其归路,后尽起东吴之兵,一鼓而下荆襄?此不可失之机会也。”权曰:“此计大妙!”

因吴国太大怒:“吾一生惟有一女,嫁与刘备。今若动兵,吾女性命如何!”遂叱退众官,国太恨恨而入。孙权立于轩下,自思:“此机会一失,荆襄何日可得?”后孙夫人回吴,而张飞、赵云杀了周善,截江夺了阿斗。孙权大怒曰:“今吾妹已归,与彼不亲杀周善之仇,如何不报!”唤集文武,商议起军攻取荆州。

如果没有孙权的叛盟,纵有徐晃等大军从正面来攻,关羽也不至于一败涂地,长江以南的荆州数郡仍然可保。关羽失荆州,在外部有孙权集团的叛盟与出卖。而在此时,关羽在前线接连的胜利使刘备集团的势力更为强大,但同时也威胁着曹、孙的利益。而曹操方面在军事上节节失败,准备迁都。关羽的胜利严重地威胁着曹操、孙权两家。于是曹孙两家有了共同愿望,都想与蜀国为敌,将关羽打败或消灭以夺取荆州。孙、刘的矛盾已是公开的秘密,这给了曹操集团可乘之机。

司马懿献计于曹操:“臣有一计,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又占据荆州不还。这样一来,两者肯定有切齿之恨。如果现在中间有一个辩士说服孙权,使兴兵攻下荆州,这时刘备必然会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再派兵去取汉川,造成两面夹击之势,令刘备首不能顾尾,势必会有危机。”

曹操听后也愿意帮孙权,关羽在当时只有十万人马左右,而吴魏联合起来远远超过关羽的军队。曹操援军五十万,樊城曹仁的兵加上徐晃五万也得有十万兵马。吕蒙白衣渡江三万,后来韩当、周泰等七将依次而进,其余皆随孙权前往救应。可见孙权的兵马在当时可以说不下二十万。两国加起来就有八十万军马。这样以弱制强,再智勇双全的人也会失利。虽说关羽智勇双全,但吴魏两家也不乏出谋划策之人、能征惯战之将。

大家都知道,关羽与曹仁、庞德、徐晃这三名将领先后也都交过手,这三名将领也都不是泛泛之辈。而此时的关羽不仅要领兵镇守荆州,还要面对源源不断的敌方的援军,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即使关羽再勇猛无比、再神通广大、再会打仗,同时对付这三大将统领的强大曹兵也是比较吃力的。但他成功地围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关羽是个极会统兵的人。但是经过几场大仗后兵力已经有所耗损,而且对方又有援军,关羽的军队必然会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不仅如此,就在当时急着用兵之时传来吕蒙病倒、陆逊领兵的消息。身为大将的他当然会考虑把荆州守军调来支援前线,如果不从荆州调援军过来,北方樊城之战就会失败。一旦关羽被曹兵击败,曹军便可以挥军直下,扫平荆州,直指西蜀,情势会更加危险。因此看来关羽调兵北上是明智的,他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他手下没有可以镇守荆州的大将,身边也没有特别能够懂得运筹的贤良军师,当时所有的计谋都需要他自己来决定。既要出谋划策,又要统兵打仗,所有一切都在由自己一个人顶着。而对方则是良将谋士成群,北魏有徐晃之武、曹洪之勇、满庞之智,东吴有吕蒙统兵、陆逊出谋,魏吴兵力远远多于关羽。关羽不是神,即使他力敌万人也无法和如此多的强敌对抗啊!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而后来很多人却认为关羽的失败在于调荆州之兵北上,使吴兵有机可乘。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他不调兵北上,又怎么能顶得住曹兵?从这方面来说,调兵北上是很正确的军事策略。这一点与刘备和诸葛亮的骄傲、自负也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以为关羽守得住,所以西蜀援军迟迟未发,荆州这半壁江山给关羽一个人担负,关羽的责任和压力太大了,而兵力太少、无将可用,焉能不败?

在此次失败中诸葛亮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因为诸葛亮把“北拒曹操”放在了前面,这样不但使荆州守备失去了坚强的盟友,还增加了一个强大的致命敌人——这也许是他的一个无心之失,可这却是一个致命之失。他对守荆州之事疏于指导、管理,没有在关羽的用人上给予有力的指导、帮助,也没有提出一些较科学的意见和建议。

关羽守荆州可以说是首当大任,在很多方面特别是人事问题、工作安排上需要具体、细致的指导、帮助。尤其是当时的荆州为各国必争的军事要地,他这样大意、考虑如此不周全,所以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当时,诸葛亮把荆州的大权交给关羽时也对关羽的能力表示过怀疑,但当时曾经“欲待不与”,但“其言已出”。难道如此重要的军国大计仅仅因为顾自己一时的面子而轻易托人吗?这未必有点荒唐可笑。假若他真是为了顾自己面子而不去从长远考虑,那诸葛亮对蜀国江山也太不负责任了吧!既然把这项重要工作托付于一个能力有限、不太信任之人,那就应该经常从工作上给予指导才对。可是诸葛亮除了留给关羽一个八字方针以外,率军西征之后却再也没有给关羽提出过镇守荆州的意见与建议,也没有对荆州的守备工作进行检查与督促,只是在取得西川之后送来大量慰问品。而在关羽拒绝东吴提亲之后只是说过一句:“荆州危矣!”尽管“危矣”,可是也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后来,当诸葛亮在接连听到关羽的一系列胜利战报之后,尤其是听了关平汇报的防御规划后,也就放心大胆地把“荆州危矣”放在了一边。一向明智、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军师,由诸葛瑾计要荆未果、关羽拒亲后,应该感到荆州的危机。当时也应该提醒一下关羽,应小心防备“江东鼠辈”。可是,一直到关羽弄丢了荆州大本营,失了身家性命,疼得刘备“大叫一声,昏厥于地”,直至丧失理智誓要举国伐吴——直接造成蜀国衰败,直至灭亡。这也与全权负责蜀国军政大事的军师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他要负责任,而不应该把主要责任推给关羽。

总而言之,荆州之失是刘备集团的战略失当和当时总的战略形势造成,并非关羽的个人失误。把失荆州之主要责任硬推给关羽是不公平的。

大意失荆州,悲哉关公!其实在这个重大的历史变故面前,关羽无疑是个失败者;但从过程分析来看,他何尝不是一个悲剧人物。大意失荆州,未必都是他的错。义薄云天、智勇双全,被封到“盖天古佛”的关羽竟然长时间背负着“大意失荆州”的罪名,确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标签: 荆州 刘备 诸葛亮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是怎么回事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具体是怎样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是怎么回事 三国演义中刘
    1、民间有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很多人都以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但事实并非如此。刘表占据的荆州地区物产丰富,水路交通发达,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刘表病逝后,魏、蜀、吴爆发赤壁之战,分瓜了无人管辖
  • 三国时期荆州是今天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的荆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荆州是今天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的荆州是
    1、三国时期的荆州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 2、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荆州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 3、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秦
  • 本可灭掉曹魏 可孙权为何非要背盟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五月,刘备与曹操之间近两年的汉中争夺战中宣告结束,曹魏主将夏侯渊阵亡,刘备取得汉中;八月,驻守南郡江陵的关羽在北攻南郡襄阳、樊城的战斗中取得大捷,斩杀曹魏大将庞德、俘获了大将于禁在内的三万人,
    12-30 孙权荆州
  • 刘备为提防关羽做哪些安排 关羽非荆州一把手
    终其一生,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事事皆为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考虑,但到头来,却落得身死麦城的悲惨结局。忠诚无错,但在枭雄并起的年代,忠诚最终会沦为权力的附庸。不懂权谋的关羽,为自己的忠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关于关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刘备
  • 谁是赢家 “借荆州”前后孙刘两家争斗真相
    赤壁之战期间,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水师于长江中游地区,迫使本已控制南郡的曹操势力不得不放弃南下及东进之战略意图,据守襄阳。当曹操北归之后,围绕着当时荆州南郡所在地江陵城的归属问题,孙刘两家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角逐,由此使得刘备关于向孙
    12-26 荆州
  •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是怎样袭占荆州何湖南的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先易
  • 三国时期创业教训 刘表创业荆州最终虎头蛇尾
    在东汉末那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当吞并、并购成为公司存在的常态时,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一家公司既不发展壮大,不去收购并购其他公司,也不衰弱下滑,不被其他公司吞并收购,而是在保守型的轨道上良性发展?高富帅经理将荆州公司经营成天下人向往的乐土大家
  • 吕蒙是怎么样谋划偷袭荆州?关羽何以败走麦城?
    吕蒙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这么厉害?吕蒙字子明,幼年丧父,在战乱中随母亲南渡,依靠姊夫邓当。十五岁当兵时,还不认识一个大字,被大家讥笑为“吴下阿蒙”。吕蒙在这种环境下,经常受辱。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了,杀了官吏,投奔到孙策阵营。孙策倒很赏识他
  • 文武双全的关羽究竟为什么会“大意失荆州”?
    读《三国志》,你会发现,被后人寄予了无限希望的西蜀帝国,在一连串无以言述的错误之后,悄然间走向它的覆亡。这些错误,每一个都是那么让人揪心,那么让人伤神。因为这都是些伟大的错误,是人生无可逃避、必须要犯的错误。有些错误,是专属于伟大人格的。英
    12-20 荆州关羽
  • 留关羽镇荆州 是蜀国刘备生平的最大失误啊
    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其结果如何显然是最有力的判断依据。关羽镇守荆州期间遇到的第一个大挑战就是孙权方面对荆州的领土要求,但这位受任“董督荆州事”的“万人敌”却没能阻止东吴袭取三郡的军事行动,刘备与孙权两大集团在荆州的第一次较量以刘备方的全面妥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