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2020-05-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故事那么多,什么奇闻没有?什么奇葩没有?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故事那么多,什么奇闻没有?什么奇葩没有?

在宋太祖的那个年代,能不能当上状元,不全靠笔杆子讲话,有时候居然还得靠百米短跑和散打功夫,真是前所未闻,我们来看看这出好戏。

宋初殿试:

读书人在炊饼店

举办快速作文竞赛

科举这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哪怕是在战乱频仍的晚唐、五代时期都没有中断过,例如“三字经”里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讲的就是后晋时期北方的窦燕山,教子有方,五个儿子都登科及第。到了时局安定的宋朝,当然更重视科举。关于宋朝的科举考试,我们就不做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只捡最有趣味的讲。

宋朝时候的殿试内容,都是三道大题目,“一赋一诗一论”。既然大家都过关斩将到殿试这一关了,估计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都差不多,很难找出大的差距来。这个确实让人为难,后来的明朝还一度以颜值来决定谁是状元,清朝乾隆有一次则看谁的字写得好,更何况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个粗人,要他从字里行间来寻出读书人的水平高低,也真是难为了,咋办?

那就看交试卷的速度,谁先交卷,谁就是佼佼者,“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这似乎也有些道理,交卷快至少说明此人才思敏捷,反应快,脑瓜子灵活,以后在朝廷和地方为官,办事能力不会差到哪里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看交卷速度,那作文就必须写得快,于是民间纷纷风行快速作文,有没有快速作文培训不得而知,但确实有快速作文大比赛。有个叫李庶几的举人,就和同学们在一家炊饼店举办快速作文大赛,怎么选这么个地方?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手表和体育比赛计时器,那就拿做炊饼的工序为计时器,如果谁在一张炊饼制成时写完一篇,那就是优胜者,“以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真不知有多少科场的优胜者是在武大郎炊饼店练出来的。乌龙状元:

以格斗结果定殿试结果

既然以交卷速度定名次,那么大家都在比快,谁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看来这文章也是唯快不破,没想到大家都快了,这糗事就来了。且说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宋太祖赵匡胤亲自主持殿试,大家都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一个个如同傅红雪、小李飞刀一般,拿着笔在试卷上唰唰唰写着,想要功成名就的孩子就得努力奔跑啊,更何况是在天子眼前。当时在考场上努力奔跑的考生,有王式、王嗣宗和陈识等,后来司马光记错了,将陈识记成了赵昌言。王式是预选赛的第一名,也就是省试的第一名。当时最后一道考题叫做《桥梁渡长江》。转眼间,王嗣宗和陈识就已经稀里哗啦将文章写好了,将“桥梁”搭好了,一同起身,一同交卷,把考场上的监考官和同学们全都惊呆了。

当年在炊饼店练出的快速作文技巧,这个时候居然也不能成为淘汰对手的利器,这可咋办?答案只有一个:还是得努力奔跑。这一下从文化比赛变成田径比赛,考的是短跑,于是两个三十来岁的男儿,拔腿就往交试卷的地方跑,一阵风似地跑,为了自己的荣誉,为了家乡父老的期待,快快奔跑吧。

然而,俩人的田径水平竟然也差不多,居然同一时间交卷,估计俩人的胳膊也差不多长,否则的话,如果按照游泳比赛的规则,谁的手长,先搭到游泳池边谁就优胜。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俩人同时交卷。

到底谁是状元,难倒了大宋朝廷的上上下下,赵匡胤更是觉得头大,虽然他擅长体育,可是在那个没有秒表和视频回放的年代,无法做出进一步科学精确的判断,思来想去,他做出了一个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举措:比武定状元!

至于具体项目,不比十八般兵器,不用像后来的林教头和洪教头一样比赛棍棒项目,就比徒手格斗,那时叫“手搏”。

比赛地点就定在讲武殿,话说这一天,百官聚集,天子坐堂,王嗣宗和陈识这两位选手,在一声战鼓擂响之后,奔向赛场,张牙舞爪,拳打脚踢,连抱带摔,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科选手徒手格斗比赛。你使你的降龙十八掌,我使我的六脉神剑,混战成一团。这两人文才相当,没想到武功也不分伯仲,数个回合下来,点数基本持平,更不用说谁把谁打趴下。且说在武功持平的情况下,谁能胜出,就看怎么使阴招了,王嗣宗眼疾手快,去揪对手的帽子,这一下就对了,因为对手是位绝顶聪明人士,怕在大庭广众之下露出自己真实的颜值,于是就像春秋时代的子路一样,去护头,结果被王同学一个抱摔,撂倒在地,不等裁判裁决,也不等对手抛毛巾,王同学立即跑到赵匡胤面前大喊:“臣胜之”。赵匡胤笑得不行,马上答应:行,你小子就是我大宋状元。想象一下那时的画风,两个读书人,一个抱着头巾垂头丧气,一个大呼小叫“我是状元,我是状元”,真正是斯文扫地。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看,也特别的萌萌哒。

例外事件:

交卷太快也被逐出考场

司马光曾将陈识误写成赵昌言,作为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总编,这个低级错误确实不应该犯。而这个赵昌言其实是宋太宗时候的进士。

宋太祖偶尔也举办快速诗文竞赛,优胜者也可以被朝廷选拔,例如有一个项目就叫“一日作诗百篇”。有个叫赵昌国的信心满满地应试,结果从早写到晚,也就写了二三十篇,而且质量实在马马虎虎,宋太祖居然也为他“转身”,勉强录取了他。

且说这王嗣宗虽然高中状元,却从此被人嘲笑,有一回经过终南山,遇到隐士种放,种放直接笑话他是“手搏状元”。这王嗣宗怀恨在心,转身就向皇帝打报告,说种放此人“学士空疏,其才识均无过人之处”,而且为霸一方,“侵渔众民,凌暴孤寡”,这番话害得种放差点当不成官。可见种放一句玩笑确实击中了王嗣宗的心病,状元是中了,但面子上还是过不去。

当然,北宋初期,也不是说交卷快就永远占上风。有时候,皇帝也不按规则出牌,诸如前面提到的炊饼店快速作文举办者李庶几,一直以写作快闻名于民间,他以为这样就为自己考试安上了保险,没想到有一年皇帝胃口变了。且说李庶几在考场上第一个交了考卷,不曾想宋太宗觉得这位同学太轻浮,一顿呵斥赶了出去,“遽叱出之”。倒是那位皱着眉头苦苦思索迟迟交卷的孙何同学中了状元。

这种突变是咋回事呢?原来是有位叫陈靖的大臣打了小报告,说这李庶几同学在炊饼店举办快速作文比赛,弄得大家以快为美,忽视了作文的文采和理论水准,咱得改。而这陈靖又是孙何的好友。于是,李庶几倒霉,本来可能是状元的他,连进士都没中。一直过了很多年,等朝廷把这事忘得差不多了,李庶几才中了进士。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中状元为什么叫"独占鳌头"?
    古代皇帝殿前陛阶上的中陛石上经常镌刻巨大的鳌鱼,以象征皇权威严。科举考试结束后,状元、榜眼、探花等人到皇帝殿前陛阶上迎榜。只有状元一人独自站在中陛石上,将鳌踩在脚下,所以就说他“独占鳌头”。
    06-30
  • 清朝状元林绍棠的家乡在哪里 清朝状元林绍棠介绍
    清朝状元林绍棠的家乡在哪里 清朝状元林绍棠介
    1、林绍棠的家乡在是广东吴川县(今吴川市)吴阳镇霞街。2、早年毕业于东莞师范学堂、两广高等学堂理化研究班、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08年12月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返回广东陆军服务,练兵于燕塘。加入同盟会。3、庚戌之役,约同倪映
  • 中国历史上状元最多的是哪个省份 中国历史上状元最多的省份
    中国历史上状元最多的是哪个省份 中国历史上状
    1、一种观点认为,江苏省是中国历史上状元最高产的一个省份,据统计,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江苏一共出产了60名状元,堪称“学霸省”。2、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福建是出产状元最多的省份,超过了江苏60名的数目,达到了将近一百名的数量。
  • 岭南第一位状元是谁 有关岭南的首位状元介绍
    岭南第一位状元是谁 有关岭南的首位状元介绍
    1、莫宣卿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中状元,时年仅17岁,诞生在封开县麒麟山下一条秀美僻静的小山村。 是广东第一位状元,而据封开莫宣卿状元研究会秘书长陈楚源介绍,他也是中国有科举制度以来至清末有记载的640多名状元中最年轻的一位。在被视
  • 王维得状元靠公主提携 陆游因秦桧未得功名
    王维得状元靠公主提携绵延千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并非历届状元都有清楚记载,也并非考取状元那一刻的风光就能保证此后仕途生活的顺风顺水。唐朝落第学子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留名千年,而那一年的状元无人记得。罗贯中、蒲松龄、李时珍、徐霞客,这些人其实
  • 史上唯一女状元傅善祥与杨秀清有什么关系
    傅善祥赢得了太平天国的女状元,得到了太平天国高层的重视,傅善祥长得还是很漂亮的,于是得到了东王杨秀清的重视,将她要到了东王府,因此傅善祥杨秀清纠缠在了一起,也让傅善祥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傅善祥杨秀清的命运也连接在了一起,傅善祥刚到东王府
  • 秦桧为了让孙子考上状元 用了一个很卑鄙的招数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的科举考试,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秦桧当然知道自己孙子的能力,为了让秦埙能中状元,可以说费尽了心机。秦桧预先得知主考官为汤思退,可是直接去找他怕落下把柄,不找吧自己孙子又没那个实力,于是他想出一条妙计,派人
    12-29 状元秦桧
  • 王嗣宗轶事 宋初名臣王嗣宗何以被讥为“手搏状
    北宋政坛上,有个闻名遐迩的“手搏状元”——王嗣宗。王嗣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乙亥科状元。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也就是大宋开宝八年,太祖赵匡胤开科选仕。各路学子经过严格的笔试筛选后,只剩下十几位最优秀者,被宣入皇宫,站立在金銮殿
    12-27 名臣状元
  • 大明奇才解缙 他爹死活不当官他却是状元
    两任皇帝是这样评价解缙的。朱元璋“缙以冗散自恣耶。”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朱元璋是怎么注意到解缙的呢?主要是解缙的两个突出吸引了他的眼球。一是成绩突出。二是家境突出。特别重视这年科考的朱元璋听说,江西有个神童,乡试考
    12-27 解缙
  • 宋朝名将岳飞勇武无双为什么考取不了武状元?
    《说岳全传》里面,有岳飞枪挑小梁王、轻松夺取武状元的桥段。其实,这桥段是假的,岳飞本人从未参加过武举考试。而且,从曾经发生在岳飞身上的一件事来看,以岳飞的性格,是根本不可能考得上武状元的。岳飞在老将宗泽帐下效力,宗泽很欣赏这个年轻人才华、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