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立墓前无字碑并非武则天 东晋名臣谢安墓被盗

   2020-04-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古代墓葬到如今,已是十墓九空,几乎全被盗墓贼光顾了。卞壶墓被盗令人可惜,而死后未能安宁的东晋名臣,并非他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范之役——“淝水之战”晋方主帅谢安,在下葬近二百年后,其墓也被盗了,而且连棺材都都

古代墓葬到如今,已是十墓九空,几乎全被盗墓贼光顾了。卞壶墓被盗令人可惜,而死后未能安宁的东晋名臣,并非他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范之役——“淝水之战”晋方主帅谢安,在下葬近二百年后,其墓也被盗了,而且连棺材都都抬出了墓穴,扔弃一边。原来,是因为谢安墓风水好,名叫陈叔陵南朝陈始兴王,要用它给生母当“别野”。墓主:淝水之战晋方主帅先说墓被盗者。

谢安其实不需要多交代,他是中国历史上口碑极佳的良相,劳苦功高却不恋权位,身居官场却不结党营私,为人光明磊落。如果真有人不知道谢安的名字,但提到“淝水之战”,大概就没有人会不清楚了。

需要说明提,淝水一直是古战场,三国时也有一场“淝水之战”,魏将张辽曾败东吴国孙权于此。这里说的是东晋时发生的“淝水之战”,其战法比三国时的更经典。

公元383年,前秦八九十万大军,在大将苻坚率领下进攻东晋,在今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北边的东记河(淝水)一带,摆下战场。东晋当时的皇帝是孝武帝司马曜,他派谢安作为晋方主帅,谢安任命侄子谢玄为战前总指挥。

当时,晋军只有8万人马,面对十倍于己的对手,不想计谋显然不行。战役之初,晋方派5000骑兵奔袭洛涧,从背后突袭50000秦军得手,一下子灭了对手的威风。之后,谢玄以激将法,骗得对手后退。部队一退,士兵的锐气便受打击时,阵势大乱。谢玄亲率8000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生前很牛X,可死后却干不过盗墓者,这可能是谢安生前没有想到的。

具体的打法这里不方便多说,反正此役谢安以少胜多,打得符坚头都晕了,把战场附近八公山的草木都当成晋军,留下了“草木皆兵”的典故。除“草木皆兵”外,这场战役中还留下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等一系列经典段子。

皇帝赐给一副大棺材

谢安的谢氏家族与王导的王氏家族,都是东晋的显赫世家,至今人们仍把这两家并称“王谢”,其宅第均在当时风水最好的秦淮河边,今南京夫子庙对面的乌衣巷内。谢安生于公元320年,卞壶死时,谢安才四岁。谢安小时候面相好,出名也早。据《晋书·谢安传》(卷七十九),七岁时谯郡桓彝(大司马桓温的父亲)看到时年仅七岁的谢安,就预言这孩子日后有大出自息。当时原话是这样,“这孩子眉清目秀,气韵明达,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差。”王海东,即东晋初年名士王承。桓彝的预言比真正的算命先生说得还准,后来谢安的名声比王东海还要大。

谢安66岁时,病逝于建康。因为生前是朝中首辅、有功重臣,葬礼极为隆重,由官家出钱主办的。孝武宗司马曜赐了一副上好的大棺材给谢安,很可惜日后被盗墓都损人害己出来,另有朝服一套,内衣一袭,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同时追赠太傅。

据《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三)转引《汉晋纪事》,“谢安墓前,惟立一白碑,当时谓难述其功德耳”。“白碑”,没有字的墓碑,即所谓“无字碑”。中国古代著名的无字碑,竖于武则天与夫君、唐高宗李治合葬墓乾陵陵前。

一般人可能认为,无字碑即始于武则天。这一观点明显是不对的,至少谢安死后已在使用了,比武则天早320年。谢安用无字碑,与武则天一样,无非也是出于功德太大了,无法记述的考虑,可见其对司马晋室的贡献之大。武则天的“无字灵感”,也许即来源于谢安。南京的主城区当时仅在今天大行宫一带,范围不大。人们常说,南京是块风水宝地,不然也不会出了那么皇帝,那么多名人。除了城西因紧临江水而少葬地外,其它北、东、南三面的近郊,都是时传统的墓葬区。特别是城南一带,更是时人心中的“风水宝地”。

谢安病逝后,家人在梅岭给他选了一块墓地,据说此处可旺子旺孙。梅颐岗又称梅岭,在今西善桥一带。

据《景定建康志》(卷十七),此岗过去仅二丈来高,因为东晋人、东豫章太守梅颐(《古文尚书》献出者)的家就在这附近,故有“梅颐岗”一名。

葬于此处的名人除了谢安,后来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人、南唐后主李煜的吏部侍郎韩熙载。多年后有大名人给自己“陪葬”,谢安地下有灵,也应该笑了。韩熙载为何选择与谢安在阴间做“邻居”?也是图梅岭风水好。南唐始主李昪、中主李璟主政时,韩熙载虽然当了官,但并未得到朝廷重用。到李煜当皇帝时,一度想请他当宰相,他又不肯出山了,不想淌李煜的政治浑水,便婉拒出山。出于忽悠李煜,韩熙载有意放荡自己,有意在家中蓄养歌伎,夜夜笙歌宴乐。

李煜不太相信韩熙载“丧志”这么坚决,便派当时的画家顾闳中潜入韩家,顾闳中便将在韩府所见画出来给李煜看,此即《韩熙载夜宴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次“特工情报”,竟然成就了千古名画,历史往往就如此令人涕笑不得。

韩熙载在文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对堪舆术也应该很了解。李昪的钦顺、李璟的顺陵,都是韩熙载参与主持营建的,连李昪“烈祖”庙号都是定下的。韩熙载死后卜葬梅颐岗,可见此处风水之好。韩熙载死后,李煜十分感叹,“吾竟不得熙载为相!”于是追赠他为“平章事”,谥“文靖”。

回头再来说谢安。要将谢安棺材往梅岭墓地抬的那天,司马曜又参照处理桓温葬礼时的旧例,给予特殊的礼遇。又因为谢安在淝水之战、平定苻坚过程中,功劳巨大,再加封“庐陵郡公”。

谢安的葬礼都如此隆重,可以想见他的墓穴修建得也是十分讲究的,十分豪华的,但这却在埋下了被人觊觎,日后墓被盗的祸根。

 
标签: 名臣 晋朝 东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曾国藩简介 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传奇人生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
  • 汉朝名臣汲黯:敢当面数落汉武帝 假传圣旨赈灾
    汲黯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是「黄老思想的」实践者,更是敢於直谏的名臣!“汉武帝”固然是位事功显赫的名君,但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也是尽人皆知。在他面前敢於直谏的人为数不多,汲黯就是这样「凤毛麟角」的人物之一。我们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汲
  • 揭秘历史上的北宋名臣包拯头上真的有月亮吗
    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的公正廉洁是众所周知的。包拯铁面无私、公正清廉、刚正不阿,并且非常英勇果断,勇于为百姓们打抱不平,同邪恶的势力进行抗争,因此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称呼,后来人们又将他作为神明来进行崇拜,有人觉得
  • 西汉名臣路温舒究竟多爱读书还编蒲抄书?
    路温舒是西汉时期的名臣,生卒年月不详,因为他曾经给汉宣帝上书请求减轻刑罚,所以大致上判断他所处的年代应该是在汉昭帝汉宣帝的那段时间。他一生任职过不少重要的官职,为西汉当时的昭宣中兴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路温舒的父亲是里的一个守门人,所谓的里,就
  • 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因何事3次想要自杀?
    他被慈禧称为“天下第一正人”;治家严苛;“曾剃头”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如麻;功成名就之时,部下曾劝他称帝;表面风光之下,实际上他终其一生都是战战兢兢,曾经三次自杀……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理学大师,为师为相,立德立功立言,在崇拜者眼中
  • 名臣朱买臣的妻子为何主动要求将其休掉?
    《朱买臣传》出自于班固所著的《汉书》,讲述了朱买臣的人生经历。朱买臣是西汉吴县人,自幼爱好读书,即使家庭条件非常贫困,朱买臣依然坚持日复一日的做学问。朱买臣四十多岁的时候,妻子崔氏嫌弃朱买臣没有本事,便和他离婚。汉文帝登基后,同县人严助将朱
    12-28 名臣
  • 王嗣宗轶事 宋初名臣王嗣宗何以被讥为“手搏状
    北宋政坛上,有个闻名遐迩的“手搏状元”——王嗣宗。王嗣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乙亥科状元。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也就是大宋开宝八年,太祖赵匡胤开科选仕。各路学子经过严格的笔试筛选后,只剩下十几位最优秀者,被宣入皇宫,站立在金銮殿
    12-27 名臣状元
  • 三国名臣程昱为什么会吃人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
    12-27 名臣三国
  • 从买官到一代名臣 李卫为何能被雍正赏识宠爱?
    看过电视剧《李卫当官》的朋友一定对李卫的印象非常深刻吧。徐铮扮演的李卫,幽默诙谐,滑稽聪明,而且处事能力极高,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跟大家聊聊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历史中的李卫是个富二代,江苏铜山人,公元1681年出生,李卫年轻
  • 名臣司马光也“光盘” 请客不多点菜 赴宴总打包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