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同性恋传闻是真的吗

   2020-02-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郑板桥是古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及书法家。郑板桥在年轻时就已经名满天下,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怪”,有点活佛济公的味道,他的“怪”中有几分真诚、幽默,也有几分酸楚。当他看到贪官污吏被游街示众时,就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以此

郑板桥是古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及书法家。郑板桥在年轻时就已经名满天下,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怪”,有点活佛济公的味道,他的“怪”中有几分真诚、幽默,也有几分酸楚。当他看到贪官污吏被游街示众时,就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以此来吸引百姓,借以警世醒民,奉劝大家做人要勤政廉洁。那么如此之怪的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呢?

关于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郑板桥是清朝时期的江苏人,祖籍是在苏州。郑板桥生于康熙年间,自小受家人的熏陶,开始习书学文,较大后跟随名师研究学问,可谓是一大才子。而清朝时期的社会环境特别适合郑板桥这样的文人发展。因为清朝特别是康熙时期是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郑板桥的发展似乎没那么好,他困顿的时候甚至以卖画为生,以此来维持生计。

不过他扬名后,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甚至都同康熙皇子做了朋友。而且有意思的是郑板桥是康熙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这在当时也是一大趣事。郑板桥还做过两任知县,在任职期间,他勤政爱民、清廉正直,非常得民心,是当时有名的清官。郑板桥六十一岁的时候辞去了官职,据说当他离开的时候,当地百姓全部出城相送,并且为他建造生祠。此后,郑板桥往返于兴化和扬州之间,以卖画为生,广结天下有识之士,谈文论道。而这段时期也是是郑板桥书画流传最广的时期。

郑板桥同性恋

在中国古代,便有了同性恋的现象。在很多记载,包括后世资料中,都有提过郑板桥是同性恋,那么郑板桥他究竟是不是同性恋呢?

大家公认的是郑板桥身上有着中国古代文人清廉、正直、洒脱、自由的一面,同时他也有着高雅的文化修养和趣味取向。但是在民间则流传着有关郑板桥是同性恋的传言。郑板桥在他的《板桥自叙》中,这样写道:“酷嗜山水,又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这里所说的就是同性恋。还有在晚年时期,郑板桥曾经自己感叹过:“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而来耳”。意思是说自己养的那些男宠都是为了自己的金钱来的。郑板桥做官的俸禄和他卖画所挣的钱,有一大部分是花在养男宠这件事上了,怪不得《墨林今话》的作者蒋宝龄是这样说他的——“不废声色,所得润笔钱随手辄尽”。

在郑板桥身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则趣事。据说在他71岁时,与48岁的诗人袁枚有过一次会面。二人酒至半酣,郑板桥说:“现在的衙门,动不动就打板子。可是板子又偏偏打在屁股上。如果是姣好的少年,岂不是要把美色都给糟蹋了?我要是能参与立法,一定将笞臀改为笞背,这才不会辜负这龙阳美色。”

至于郑板桥同性恋的疑问,就算这些证据看上去再怎么言之凿凿,我们也还是无从得知真相,且留下一个谜团,让后人继续探索吧。

郑板桥爱子

郑板桥爱子说的是他疼爱他晚年才德的儿子小宝。郑板桥五十二岁的时候才有儿子,取名叫做小宝,就是像他的宝贝一样,他很喜欢小宝,但是没有过度溺爱他,而是好好地教育他,教他做人的道理。

郑板桥在外地做官,不方便带上小宝,就把小宝留在弟弟郑墨那里,由弟弟代为照顾,郑墨知道小宝对于哥哥意义非凡,就对小宝很好,小宝有时候会欺负附近的小孩,还称自己的父亲是大官。后来郑板桥知道这件事情,连忙写信给郑墨,说的是我不惑之年才得到小宝这个孩子,我很爱他,但是爱比教育更重要,意思就是请弟弟严加管教,不能放纵他。

后来小宝带在郑板桥身边亲自抚养,有年正好闹饥荒,家家都没有多余的粮食,小宝一直嚷着饿,小宝的妈妈就把一家人省下来的玉米窝头给了他,小宝很高兴拿在手里,还没来得及吃,在门口的时候看到有个小女孩也是饿得不行,看见他手里的窝头就两眼发光,小宝想都没想就把手里的窝头分些给她,郑板桥正好看到这一幕,非常高兴,表扬了小宝。

郑板桥临终的时候,叫小宝到床前,让小宝去做一个馒头给自己,等小宝做好馒头回来,他已经去世了。小宝放声大哭,突然看到父亲为他留下的字条,上面写的是做事的时候不要怕流汗,吃东西要吃自己的才能心安,自己的事情靠自己,靠天靠地靠其他人帮忙,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男子汉。

郑板桥爱子并不是一味的溺爱,他在宠爱和教育之间把握的非常好,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明智的父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难得糊涂” 对仕途不满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望文生义的;有作词语解释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诸说不一。看来后人难知前人心态和处世的复杂文化环境,有时也难以自圆其说了。“难得糊涂”,原是清朝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刻在一方闲章上的一句
    12-10 郑板桥
  • 郑板桥自曝同性恋 为何清代文人多同性恋
    同性恋自古就有,面对如今的社会,同性恋原来越多,人们也慢慢的开始接受他们,就算是同性恋结婚,大家也会真诚的祝福他们。那么,古代的同性恋又是怎样的呢?在中国的历史,也有同性断袖的事例,尤其是在清朝,那么,为什么同性恋多出现在清朝呢?在中国,同
  • 古代名士如何泄愤?司马迁著书 郑板桥画竹
    生活中,动辄发怒者,即使不殃及他人,亦会祸害自身。为此,古代的许多名士,都有自己的抑怒解愁之术。“悬联警怒”。林则徐性情刚烈,后来知道发怒不仅无用,且常给小人制造借口,于是在书房挂一条幅,书“警怒”二字以自制,并于厅堂悬一对联:“海纳百川,
  • 郑板桥轶事 其做人为官带有明显的“仇富情结”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在扬州卖画为生时,曾定过这样的卖画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
    10-19 郑板桥
  • 古代科举考试有多残酷 看看郑板桥 蒲松龄的遭遇
    今天跟一位做老师的朋友聊天,听说现在高考的本科录取率已经达到70%以上了。即便第一年考不上的同学,复读一年,基本也就考上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对一小部分读书人来说,是一步登天的阶梯,但对大部分读书人来说,却是个大
  • 郑板桥六分半书是什么意思
    郑板桥六分半书开宗明义,首先来说一下六分半书的意思。其实“六分半书”指的就是郑板桥所创的书法字体,被世人称为“板桥体”。郑板桥将隶书笔法形体掺入行楷,创作出这种介于楷隶之间,但是隶又多于楷的字体。由于隶书又被为“八分”,所以郑板桥又戏称自己
    10-01 郑板桥
  • 古代富商是如何让郑板桥给自己画画的
    大凡文人,往往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不媚俗,有的不愿为官,有的仇富。清朝郑板桥就是一个不媚俗、不愿为官且对为富不仁者嗤之以鼻的人物,他的诗书画在当时号称三绝,不过求他写字有个条件,那就是一定要给板桥弄点狗肉,而且不能表现自己特别的有钱。否则,
    09-23 郑板桥
  • 揭秘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竟然是同性恋?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所以人称板桥先生。郑燮祖籍苏州,1736年进士。在郑板桥做官前后,他都是居住在扬州,以书画为生。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后人世称“三绝”。他也是清代非常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著作有《板桥全集》。
  • 郑板桥 五十二岁得子 平等意识是教育关键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
    09-18 郑板桥
  • 清代郑板桥教子的故事
    郑板桥是清代箸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书画书法皆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人称为三绝。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晚年署作板桥老人,江苏兴化人。三岁丧母,生活贫困。五十岁以前,读书、教书、卖画;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考中进士。在山东潍县、范县(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