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胯下之辱 其实是不良少年们在斗狠

   2020-05-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关于韩信,有不少传奇故事,相信很多读者都是耳熟能详。什么萧何月下追韩信啦,意在说明,对那些有才的人,你若不重用,人家就会任性一下,跑去投其他明主;还有什么胯下之辱啦,意在说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忍辱负重,只为一鸣惊人。然咱们的思维,多

关于韩信,有不少传奇故事,相信很多读者都是耳熟能详。什么萧何月下追韩信啦,意在说明,对那些有才的人,你若不重用,人家就会任性一下,跑去投其他明主;还有什么胯下之辱啦,意在说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忍辱负重,只为一鸣惊人。

然咱们的思维,多被俗语、成语、民间故事所囿,以为那些主人公,本来就是那样子——比如,以为韩信之所以爬过杀猪少年的胯下,是因为知道自己将来乃要做淮阴侯的,所以,得先把命保住。

故事来自《史记》,中心思想,都是后人的演绎。咱不妨看看,到底,当时的韩信,是个怎样的人。

《淮阴侯列传》首段,有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都是为了说明一句话:“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这话啥意思?说的是,韩信少年时候,家里很穷。但不要为这个穷字迷惑了,以为穷,天生就要受到同情——后面还有俩字——无行——啥是无行?就是品行不端——他既穷又品行不端——如果很穷,却安贫乐道,这是值得颂扬的,但又穷却又不是啥好人,这就让人心生厌恶,避之不及了。正因为不做善事,风评不好,所以没人推举他去做小吏,当官府临时工;而他又没有做生意保生活的能力——既穷又顽还无能。

正因如此,他总是“寄食”别人家里——其实也就是打秋风——你说,一个不缺手脚的年轻人,虽然没那能力去做生意,帮人家打杂工搞点收入还是可以的吧?但他不——所以,“人多厌之者”——大家都讨厌他。

他在亭长家里寄食数月,人家肯定不爽啊,某日亭长老婆便不给他准备餐具。他又来了,见没自己的碗,知道人家讨厌他了,“怒、竟绝去”——啥意思?白吃几个月,秋风打不到了,他竟然发起怒来了,说着些绝交的话气冲冲地走了——好像人家有义务供养他一般。

后来河边漂洗衣物的老妇见他没钓到鱼,肚子饿,于是给他饭吃,如是数十日。韩信说,以后我必定重重报答你。孰料老妇“怒曰”——很不高兴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图你什么报答啊——可见,老妇之怒,不但是对他之懒惰,更对他自以为是——好像给他饭吃,是以为将来的报答。

这两个故事写完,司马迁也差不多告诉大家,韩信在少年时是个啥人了——他其实就是个不思进取既懒且傻的混混。

于是第三个故事,胯下之辱,也就顺理成章了。在咱看来,不就是不良少年们斗狠嘛——要么有肿刺死我,要么就爬——只不过韩信那边,孤家寡人,另一方,呼啸成群罢了。

我知道有人对这种文章很是不爽,因为颠覆了他们心中的固有的观念,要改变观念,比切肉还难受——但这些事,不是咱的创造发明,就是司马迁要告诉大家的。每个人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讨要厌的、大家都不喜欢他的。但若干年后,他或许又成了有钱人啊——这跟韩信的故事,不是一样吗?难道因为他现在有了钱,当年给大家留下的坏印象,立马就消失无踪了吗?若真如此,未免也太势力了。

 
标签: 韩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