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下基层 接待官员十分为难

   2020-10-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你用不着给我准备酒席,我不需要招待,你们不必打点我,不必给我上贡,不必给我送东西。”这是晚清钦差大臣林则徐上任伊始所发出的第一道公文的现代译文大意,原文还有更细化的交代:“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务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

“你用不着给我准备酒席,我不需要招待,你们不必打点我,不必给我上贡,不必给我送东西。”

这是晚清钦差大臣林则徐上任伊始所发出的第一道公文的现代译文大意,原文还有更细化的交代:“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务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

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须扭送,私送者定行特参。”

林大人是认认真真讲清廉的,但钦差大臣的态度令地方官员无所适从,“招待规格”一切从简,不得浪费铺张,所带随从极少,不收红包。此令一出,各地官员不知所措。

为什么中央大员减轻地方接待负担,反倒令地方官员为难呢?

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古代官场的“招待费”问题。官员之间的迎来送往在当时已成为一大流弊,官场上的接待与级别待遇紧密连在一起。早在汉代,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官员接待方面的制度。接待的标准都有详细规定。官员的级别不同,吃饭的标准也不同。级别高的可有肉有酒,而级别低的则只有少许肉,不能喝酒。古代官员非常重视接待时的排场。而且,为了博得上级领导的欢心以求得升迁,或出于利益关系而互相结交,在接待的背后,又往往会伴随着形形色色的腐败。

清代时的官员刻意标榜“清正廉明”。为此朝廷对招待费一项表面废除。明令:京官到地方去,或上司到下面去,出差费用一律自理,而地方官员或下级则不得宴请和馈赠。

但是,这太脱离实际,所以现实情况大相径庭。由于清代京官的俸禄较低,为了满足私欲,他们往往将放外任或者出京办差视为捞钱的好机会。而地方官员也乐得投其所好,以谋求仕途的升迁。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地方官和下级不光日常接待要花钱,还得对京官和上级有常年孝敬。所谓清廉的大清,地方政府全年竟有大半时间接待上级官员。如此多的官场接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极大地暴殄天物。

历代上级官员对下级的“招待”,大都采取入乡随俗的态度,他们一旦下到基层,对地方官员的“超规格招待”,一般并不“驳面子”。由此即可看出千年积习之端倪。而破除千年积习,很可能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为什么像林则徐这样的清官,“轻车简从”下基层反倒令地方官员头疼的原因。你不下去捞一把,地方官员怎么趁火打劫、“投其所好”,如何找到向上爬的阶梯呢?

所以,踌躇满志的林大人去广州“虎门销烟”、捅了英夷马蜂窝后遭查办后,官场老滑头琦善顶了钦差大臣的位置,地方接待官员反倒如释重负。与林则徐相比,琦善是个深谙官场潜规则的“明白人”,一切按“老章程”办事,很快与地方官员打成一片,如此上下解除了尴尬气氛、迎来送往便又皆大欢喜了。

 
标签: 林则徐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林则徐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林则徐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什么
    林则徐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林则徐思想对
    1、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来自我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另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他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2、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我国所面临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反对这些敌人的斗争,面临着许多过去没有的新
  • 林则徐名言欣赏 林则徐有哪些主要事迹
    林则徐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从贫困中开始,在清贫中度过,一生为国为民做了很多大事,同时又甘愿坚守贫困,可谓才德兼具。他进行的虎门销烟,让国人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也让他成为了真正的民族英雄。在林则徐的一生中有很多名言都能彰显他的志
    12-31 林则徐
  • 左宗棠拜见偶像林则徐,一时激动竟失足落水
    林则徐和左宗棠都是晚清名臣,二人相差27岁。当林则徐功成名就、官至封疆大吏的时候,左宗棠还是个郁郁不得志的青年,多次科举考试均止步京城的会试。左宗棠科举失意后,回湖南老家隐居,精心研究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经世致用之学,经常评议时政,说一
  • 如林则徐来指挥鸦片战争大清是否有战胜的可能?
    公元前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廷战败,不得已与英国等在南京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这一场战役西方列强用船坚利炮打破了清廷的国门,为此身在北京的道光皇帝甚至去太庙哭了一场,就是不知道那个时候的皇帝是否意识到了鸦片战争的结束远远还不
  • 林则徐故居出土宋代陶水管 与汉代形状相似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宅与祠之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最近进行考古勘探,弄清了故居建筑原状,并发掘出宋代陶水管和明清铭文砖等遗物,为修缮工程设计方案提供坚实的勘测基础。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鼓西街道文北路的林则徐故居。在故居“七十二峰楼”
  • 林则徐有着怎样的生经历?林则徐生平事迹简介
    贫苦童年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
    12-20 林则徐
  • 他是林则徐的亲外甥 娶了他的亲女儿从此官运亨
    林则徐是清末“开眼观世界”的开明士大夫,其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的过程中,对于西方的文化、技术和科技抱有开放开明的态度,曾经翻译了英国人所写的《世界地理大全》,编写了《四洲志》,介绍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林则徐的家族中,他有一个妹妹林蕙芳嫁给
    12-18 林则徐
  •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 其对世界的认识还很片面
    道光张口闭口称英国为“夷”,从道光对英国人的称呼,大概就可以知道道光的准备程度了,也就是说号称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日不落帝国,在天朝人眼里也就是“蛮夷”。既然是蛮夷,就有对付之法。天朝对付蛮夷的法宝和对付农民起义的手法几乎一模一样,大概就是一
    12-14 林则徐
  • 道光皇帝为什么说林则徐“误国误朕”?
    林则徐并非“误国误朕”而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包括英国很多学者都称赞林则徐,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
  • 林则徐和光绪帝竟同出师门为一个老师
    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他在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皇帝“策试天下贡生”时,获得“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道光年间,社会动荡,藏书家的传世珍藏多有散出,翁心存乘机出价收之藏之。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书(1810—1865)、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