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人生中最重大的两次挫折是什么?

   2020-02-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说到忽必烈,元世祖是他的汉人庙号,而蒙古语尊号为“薛禅可汗”。蒙语薛禅,汉义为“贤明”、“圣德”。综述他一生的功绩作为不负这个评价,唯独统治后期重“理财聚敛”致阿合马专权二十年。“薛禅可汗”忽必烈人生中的两次重大挫折1251年,蒙哥登上蒙古

说到忽必烈,元世祖是他的汉人庙号,而蒙古语尊号为“薛禅可汗”。蒙语薛禅,汉义为“贤明”、“圣德”。综述他一生的功绩作为不负这个评价,唯独统治后期重“理财聚敛”致阿合马专权二十年。

“薛禅可汗”忽必烈人生中的两次重大挫折

1251年,蒙哥登上蒙古汗位,便委任忽必烈总领漠南军国重事。忽必烈总领漠南期间,征大理、治邢州京兆,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汉人士大夫中也获得了颇多赞誉。但蒙古守旧贵族对忽必烈行汉法很不满意,以致蒙哥汗也对他猜忌日深。蒙哥汗本身就是个专断且个性很鲜明的人,喜欢占卜,自称“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对汉法较为不屑,存在很多隔膜。

他性格偏执倔强,开始对忽必烈在漠南行汉法有成效颇得人心,萌生猜忌。对“王府(忽必烈)得中土心”甚为不满,觉得二弟忽必烈不太可靠。大汗廷臣中守旧臣僚指责罪状两条:一为中土地方臣民都翕然归心,称忽必烈为“贤王”,受到拥戴;另一条为“王府诸臣擅权为奸利事”,许多做法超出了之前“唯掌军事”的许诺。如此,忽必烈总领漠南军国重事后期,开始一桩大麻烦。

“阿蓝答钩考”成了忽必烈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1257年,蒙哥汗派遣亲信大臣阿蓝答尔和刘太平,南下钩考京兆、河南财赋,类似今天所说的财税审计,阿蓝答钩考搞得非常严酷,实际上是蒙哥汗对忽必烈总领漠南的一次大整饬。与钩考钱谷同时,撤销了忽必烈王府设置的经略司、宣抚司之类机构,相当于削除忽必烈之兵权。

元 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记载:

丁巳,丞相阿蓝答儿会计陕西、河南,罢宣抚司,公还东平。…..岁丁巳,宗亲间之,遂解兵柄它王,遣阿蓝答儿至京兆,大集汴、蜀兵民之官,下及管库征商之吏,皆入计局,为条百四十二,文致多方,且晓众曰:“惟刘万户、史万户两人罪请于朝。”盖谓忠顺公、丞相忠武公也,自余我则专杀。虐焰熏天,多迫人于死。明年,世祖身至帝所,命下而事始缓,犹杖兵民诸官,凡昔所置诸司皆废。

忽必烈麾下的大部分官员都难逃灾祸,如廉希宪、赵良弼、李德辉等人,都受到追查。京兆路的榷课所官员马亨,在押解财赋的路上,有意回避阿蓝答儿,还是被逮捕,押送钩考局审问。仅有两人受到豁免,没在拘押之列。在蒙哥的步步进逼下形势下,忽必烈无可奈何,只得退让,接受谋士姚枢的建议用王妃为人质,亲去漠北觐见蒙哥。

蒙哥汗听说他带着家属亲信随从,反而怀疑他另有所图。直到忽必烈再遣使说明,蒙哥汗才命令他留下所有家眷随从,只身来觐见,忽必烈遵命而行。蒙哥汗见弟遵从命令,只身前来,转怒为喜。朝会之后,蒙哥汗态度开始缓和,两次亲自为忽必烈斟酒。忽必烈也很恭敬,行君臣之礼。于是兄弟二人逐渐和好。史载“又酌之三至,帝泫然,上亦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不待忽必烈解释蒙哥汗就下令停止钩考,但还是撤销了忽必烈设置的经略司、宣抚司、行部等机构。

这次钩考以忽必烈的妥协退让而暂时结束。忽必烈总领漠南军事权被剥夺,后借口忽必烈脚疾,让他回漠北养病。后,1258年蒙哥汗三路大军征宋,东路军失利,忽必烈复出。

另一重大的挫折则是在忽必烈晚年,最宠爱的察必皇后与皇太子的相继去世。至元十八年(1281)察必皇后去世。五年后,至元二十二年,皇太子真金英年早逝。依存在不多的史料来看察必皇后是为“贤后”,禀性聪明,元初是忽必烈的左右助手。

皇储真金,是忽必烈亲自选定的继承人,并悉心培养。至元二十二年(1285)忽必烈因察必去世,无心政事,大臣多难与其相见,南必皇后开始干预朝政。当时有一江南行台御史上疏朝廷禅位于皇太子,并请南必皇后勿再干政。此事被阿合马余党得知,并有意扩散到忽必烈耳里,造成皇权争夺,史称“禅位风波”。

真金竟因此而忧惧成疾,于同年十二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次年正月初一忽必烈停止朝贺,为其上谥号为“明孝”。同时将”皇太子宝”授予真金第三子铁穆耳。这些不幸的刺激下,忽必烈因饮食健康出现问题,最后十年,受到疾病的困扰,郁郁而终。

 
标签: 忽必烈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忽必烈为何要用汉族封建王朝的政策和制度?
    蒙古帝国自建立起一直实行的是成吉思汗建立的一套制度,基本是延续他们蒙古族的传统。等到忽必烈继位尤其是建立元朝后,他就放弃原来的制度,改革使用汉族封建王朝的政策和制度。忽必烈从小尊崇汉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深受其的影响。等到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疆
    12-30 忽必烈
  •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是什么关系?
    忽必烈是历史上中国最大版图的缔造者。蒙古王朝的天下都是忽必烈打下来的。忽必烈打到哪里呢?北至俄罗斯北部,南至越南南部,西至维也纳,叙利亚也不曾放过,蒙古铁蹄可以说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那时的中国疆域有三千多平方公里,几乎是现在疆域的四倍。忽必
  • 揭秘忽必烈为什么禁止“高丽“女子为妃?
    中国历代虽有以韩国女子为嫔妃的事,却没有以公主和亲高丽的史例。因而,元朝公主下嫁高丽国王,是中韩关系史上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元朝与高丽王室的联姻,并非如某些史家所说,是元朝强加于高丽王室的一个桎梏。事实上,此事由高丽方面最先提出请求,而由元朝
  • 元朝历史上忽必烈皇后也在宫廷搞大生产运动?
    察必,弘吉剌氏,元外戚济宁忠武王按陈之女、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生性仁明,随事讽谏,多裨时政,同时又勤俭自律,事事用心。史称“其性明敏,达于事机,国家初政,左右匡正,后有力焉”。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病逝,死后追尊昭睿顺圣皇后。一位简
  • 忽必烈 送南宋7000万颗人头 赵匡胤死不瞑目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先后解除藩镇的兵权,解决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种族灭绝铁木真曾说“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把敌人斩尽杀绝,抢夺他们所有的财产,看着他们亲属痛哭流泪,强奸
  • 元朝的开国君主忽必烈 东方帝国的创立者
    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君主,也是少数民族皇帝中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在位35年(1260—1294),创建了一个具有空前规模的东方大帝国。结束了中国数百年来南北对峙的局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东临大海,西至中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 忽必烈之母 一生生过四位皇帝的女强人
    古今中外,同一个女人生出几个皇帝的事情虽然不多,可是也从来没有少过。中国有北朝娄太后,欧洲则有法国的凯萨琳太后。三人为众,那她们所生的儿子群可算是帝王众多。虽然这些帝王在吾辈小民看来,都是难以企及的人物,但是一山更有一山高,比起另一位母亲的
  • 世界上距离最长的马拉松 忽必烈组织的军队竞赛
    早在公元1287年,元世祖忽必烈就训练了一队能跑善行的禁军,为了检验训练成绩,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长跑比赛,里程为90公里,是现在马拉松运动里程的一倍还要多。 1896年,在雅典举行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其中马拉松比赛项目的里程达到4
    12-16 忽必烈
  • 忽必烈最看重的一位南宋大臣竟是“奸臣”贾似道
    《宋史》列贾似道于《奸臣传》,其内容不少来自野史小说,且出于反对者之口,遇事不问是非,均加贬抑。如鄂州之战,云似道私约称臣输币,又虚诳报捷,最是坏事。然考《元史·世祖纪》,仅云约和,并无称臣输币之语。况且《元史》里也记载了在鄂州之战后期,忽
  • 建明朝后朱元璋仍供奉祭祀元世祖忽必烈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不到24小时,慈禧太后也驾崩。这离奇的遭遇似有暗算。虽说他已多时健康欠佳,她却健康活跃。事实上她在13日主持立宣统(本名溥仪,1908-1911在位)为嗣君,后者才3岁(可是也有她身体欠安的传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