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赵匡胤稀里糊涂的做了大宋皇帝!

   2020-04-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于洛阳的夹马营,家境贫苦。在他幼年时,父亲赵弘殷曾经一度携带妻儿外出逃难,离家外出闯荡事业。父亲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爱的战将,但自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他就开始受到冷落,家境也日益艰难。公元945年,赵匡胤结

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于洛阳的夹马营,家境贫苦。在他幼年时,父亲赵弘殷曾经一度携带妻儿外出逃难,离家外出闯荡事业。父亲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爱的战将,但自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他就开始受到冷落,家境也日益艰难。公元945年,赵匡胤结婚成家。成家之后,他毅然离家外出,决心闯荡出一番事业。

赵匡胤先是去投奔父亲几位先前的好友,但世态炎凉,他不但没有从这些有权有势的前辈那里得到关怀和帮助,反而受了不少白眼和冷遇。公元950年,赵匡胤来到河北邺都,投靠在后汉枢密使郭威的手下,当了一名普通士兵。次年,郭威发动兵变,灭掉了后汉,建立起后周王朝。赵匡胤因战功卓着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负责宫廷禁卫。

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病逝,柴荣即位称帝,即周世宗。周世宗的即位,为赵匡胤施展才华和抱负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一方面因为赵匡胤是周世宗称帝前的亲信将领,自然会受到重用;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周世宗是一个顺应历史趋势的英明君主,他后来积极从事的统一全国的事业,为赵匡胤等一批有才华的文武大臣提供了用武之地。

周世宗即位后,赵匡胤随之被调到中央禁军任重要职务。同年2月,北汉对后周发动进攻,赵匡胤随周世宗前往迎敌。双方部队在高平相遇,遂展开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北汉军队就占了上风,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征畏敌如虎,一见阵势不好,竟临阵脱逃,一时间后周军队阵脚大乱,形势十分危急。

此时的赵匡胤却很冷静,在他的建议下,周世宗将身边的禁军分为两部:一部由张永德指挥,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箭矢压住敌人的进攻;另一支由赵匡胤亲自率领,从左翼直扑敌阵。北汉军队抵挡不住突如其来的冲击,纷纷败退,后周军队终于转败为胜。赵匡胤以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周世宗的进一步赏识。

战后,他不但被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侯,成为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而且还被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在赵匡胤亲自主持下,后周禁军完成了汰除老弱、调选精壮和组建殿前司诸军的工作。世宗赏识发展势力赵匡胤利用主持整顿的机会,开始在军队中形成自己的势力。

他将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自己麾下有“心”之人安排在殿前司诸军任中基层将领,同时又以自己高级将领的身分,主动与其他中高级将领交结,并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等高级将领结拜为义社十兄弟,形成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势力圈子。

从公元956年到公元958年,周世宗对南唐前后发起过三次进攻,逼迫南唐将江北15州的土地割让给后周。在整个战役中,赵匡胤表现得最为突出,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自南唐战役以后,赵匡胤不仅注重在军队中交结武将,开始对文人也比较重视了。赵普、王仁瞻、楚昭辅、李处耘等人都是在这前后被他招到麾下成为心腹幕僚的。除此之外,赵匡胤自己也开始留意研读经史,一改从前那种不喜读书的草莽作风。

公元959年6月,周世宗去世。其7岁的独生子柴宗训即位。后周王朝随即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一时间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的意识到动乱的根源是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杀掉,而赵匡胤及其幕下心腹文武也在加紧活动。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亲信担任。“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经过近半年的部署准备,赵匡胤觉得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场合动手了。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有人谎报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柴宗训误以为真,便征求了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发后前进中的后周部队,突然接到命令,在离京城汴梁东北50多里的陈桥驿驻扎下来。将校们一个个神情严肃、紧张,街上岗哨林立,一队队士兵穿梭巡行,气氛显得非同寻常。不久,有人在军队中很快就宣传开了:“主上年幼,未能亲政,我们这些人出生入死为国家打仗,他能知道吗?”

“有道理,我们的点检为人仗义,英武盖世,不如先策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

“对,咱们一块找点检去!”顿时,群情激昂,有人带头呼喊着、叫嚷着,围住了点检赵匡胤的大帐。

当时,天刚蒙蒙亮,赵匡胤被呼喊声吵醒,他披衣走出大帐,见一群将校个个手执兵器,列队于厅前,他们齐声喊道:“诸将无主,愿策点检为天子!”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开口,已被群兵簇拥到厅堂。这时,有人把一件早已预备好的黄袍罩在赵匡胤的身上,然后众人口呼“万岁”,拜跪于地上。

赵匡胤还想再推辞,参与其谋的赵普上前说道:“主帅素来爱兵如子,此次拥立如不应允,这些将校兵士将会落个大逆不道的罪名,死无葬身之地,主帅还是应允了吧!”

“对!应允了吧!”全体将帅齐声呼喊着。见此情景,赵匡胤装得无可奈何的说:“你们立我为天子,必须听我的命令,否则我不应允!”将士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愿意听你的!”

“那好,现在我宣布两条纪律:第一,返回京城,不得抢掠,扰乱百姓;第二,少帝和太后都是我所侍奉的,公卿大臣都是我的平辈,你们不能伤害他们,以往改朝换代,都要大杀大抢,你们不能这样,如有违反,格杀勿论!”

当天下午,赵匡胤率领部队返回汴梁。京城中早有人接应,文武百官,列于殿前,欢迎新皇帝登基。因为赵匡胤所领的军队驻扎地为宋州,于是赵匡胤改国号为宋。至此,大宋王朝就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

 
标签: 赵匡胤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1、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2、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
  •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被强迫者?兵变的起因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
    12-31 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权一幕。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国君主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
    12-31 赵匡胤
  • 史上亡国之君后周恭帝柴宗训 本无赵匡胤什么事
    若说起后周,大家最熟悉的只怕不是柴荣而是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柴进乃是皇族后裔,仗义疏财,能文能武,宋江与之比起来,其实就算是土鳖。不过,这些都是小说家言。想怎么编怎么编,硬要让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的宋江做老大,读者也没办法是不是?只是,咱今不
  • 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最后,赵匡胤问道,被抢民女所嫁的丈夫是干什么的?百姓如实回答说,是乡下种田的农民。宋太祖说:“她原来的丈夫只是个农民,李汉超是朝廷重用的显贵大臣,因为喜欢你女儿才娶她,你应该高兴,虽然只是做小老婆,但是,跟了他,你女儿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
  • 宋太祖遭顶撞怒砸大臣门牙 怕写上史书忙道歉
    ●【北宋】 张霭:“但有史官在耳!”——《夜航船·卷六·选举部》【背景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而宋太祖手下有个大臣叫张霭,性格刚直倔犟,经常直言劝谏皇上,有时还把皇上弄得下不来台。一次,宋太祖正在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