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作品多为代笔?慈禧的真实文化素养怎样?

   2020-12-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慈禧作品多为代笔?纵观近人笔记野史或今人的著述论文,多将慈禧太后描绘成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更有媒体称赞其“画艳惊众人”。但细观其亲书的密谕和抄写的佛经,就会发现她不仅没有任何书画功底,且文化水平有限,所写的谕旨错字连篇。种种史料已充分

慈禧作品多为代笔?纵观近人笔记野史或今人的著述论文,多将慈禧太后描绘成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更有媒体称赞其“画艳惊众人”。但细观其亲书的密谕和抄写的佛经,就会发现她不仅没有任何书画功底,且文化水平有限,所写的谕旨错字连篇。种种史料已充分证明,现在世间流传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章的诸多书画作品,实为他人捉刀代笔。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么,其人的文化学养究竟如何呢?

有史记载:慈禧学识渊博

纵观近人笔记野史或今人的著述论文,多将慈禧太后描绘成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不但深叹其政治手段之高超,而且会被其渊博的学识以及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方面的精湛造诣所折服。

学识渊博。曾侍从慈禧太后的德龄说,慈禧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比较有名的稗史或传奇,可说的确是有几分研究,为寻常人所不及。曾为慈禧太后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说她不但能作诗词,且出笔清新,非同凡响,颇得“大宗气派”;还能以文言写文章,“振笔疾书,洋洋千言不穷,斯真稀有之才……彼于古名家之诗文词,能滔滔背诵,如数家珍。”慈禧太后内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也说,她对文史、绘画都非常喜欢,据说6岁时就能流利地背诵《三字经》等文,“包括唐诗宋词,都能用满汉双文背诵。”“除了政治才能外,慈禧还具有非凡的文学和绘画才能。”

工于古体诗词。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明确记述慈禧太后“工试帖诗”,从其所载的两首试帖诗来看,不仅文字对仗工整,而且很有意境。

擅长书法绘画。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称赞慈禧太后不但“能通古今治乱大势”“又能诗、善书画”。《清稗类钞》中也记载她“善书画”“喜作擘窠大字,亦临摹法帖,作小楷。尤喜绘古松,笔颇苍老”。清末学者费行简也说她“书法端腴”。美国画家卡尔极力称赞她“能作擘窠大字,受赐之人,无不珍同拱璧,视为人世希有之至宝……太后之书法,虽翰苑中人,亦不过是”“其所画之著色花草,神采如生,不减名家”。清末太监信修明回忆:“太后喜写‘龙’‘虎’‘福’‘寿’大字,六尺、八尺,极有气魄。”

2002年至2011年,国内多次举办书画展,均有慈禧太后书画作品展出,有媒体称赞其“画艳惊众人”。

慈禧亲书真迹反差大

然而,我们看到的一些慈禧太后亲书真迹,与上述书法、绘画却有极大反差。

咸丰十一年(1861)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合发动辛酉政变前,她亲自起草将肃顺等人解任的密谕。

从这封密谕,我们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的文化素养其实不高。第一,字迹歪歪扭扭,看不出有任何书法功底,与世间所传慈禧太后御笔书法大字比,更有天壤之别。第二,她的文字和文化基础并不好。密谕共237个字,其中有错别字12个,达16处之多,而且语句多不通顺。如“进成(城)后,在(再)传旨著恭亲王总理赞襄正(政)务,是(当)否,求兄弟著议”,23个字中有4个明显的错别字。第三,她本人亦知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故在密谕中有“求七兄弟(指奕譞)改写”之语。

4年后,同治四年(1865)三月底,慈禧太后的学养与书法也无多少提高。与1861年的密谕比较后,我们发现,这一罢革奕訢上谕的字迹,同样写得歪歪扭扭,书写水平未见提高。上谕不过226个字,有错别字13个。在前一密谕中,她屡次将“权理朝政”错写为“权理朝正”、将“再行归政”错写为“再行归正”。她也知道自己写得很差,所以“先作诏以待”,后发交文渊阁大学士倭仁、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等人,并说:“诏旨中多有别字及词句不通者,汝等为润饰之!”

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太后抄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较前述谕旨的水平有所提高,但字体结构仍然呆滞松散,笔力稚嫩。将以上真迹与世间所传慈禧太后亲书的“福”“寿”“龙”“虎”等大字立轴比较,任何人都可一望而知,两者绝非一人所书。

世间流传多为代笔之作

笔者认为,世间流传的所谓慈禧太后书画真迹,至多为虽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实际由他人捉刀代笔的伪作。有些甚至可能是这些伪作的现代仿制赝品,理由有五。

第一,从书法与绘画的技能、技巧上分析。在中国,书法、绘画都需要基本的技能技巧,故有“书画同源”之说。既然慈禧太后的文字书法未达精谙之妙,其绘画不大可能有精湛造诣。第二,从慈禧太后书画的数量上分析。《清稗类钞》称她“喜作大字,用丈余库腊笺,书‘龙’‘虎’‘松’‘鹤’等字,岁多至数百幅”。这么大数量的书法作品,已届老年且身体并不强健的慈禧太后恐怕难以独自完成。第三,从慈禧太后的身高体形以及撰书绘画所需付出的体力体能上分析。卡尔说她1903年“见太后方持其如椽之笔,濒濡其毫端于一大砚台中。既见墨色已浓淡得中,遂振笔疾书,一挥而就。全字长可四英尺,作‘福’‘寿’等字样,笔力绝劲,不作一毫巾帼气”。但从清宫保留下来的老照片来看,慈禧太后并不算高,1.60米左右。一位身材不高、年已68岁老人的体能,怎能支持她挥动如椽大笔,振笔疾书横宽“四英尺”的大字?

第四,从慈禧太后绘画的形式及风格上分析。徐珂记载她并不擅长用笔端正、力求形似的工笔画,其绘画风格为写意。然而,目前我们看到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各种画作,却恰是用笔工整谨严、细腻逼真、线条流畅的工笔画,而不是纵笔挥洒、墨彩飞扬的写意画。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绘画风格差异。第五,早已有人指出慈禧太后的书画有捉刀代笔者。徐珂指出,她于“万几之暇,辄画扇及立幅以赐大臣。患不能给,乃觅代笔二人。一为归安姚彦侍方伯之嫂,一为云南缪中书嘉玉之妹(即缪嘉蕙)”。缪嘉蕙多次指出,慈禧太后曾亲选18名最优秀的画家,“他们惟一的职责就是为慈禧作画。这些画师被分为三组,每组每月为她作画十天。”太后“在这些画上盖上自己的名章,再请翰林院的翰林们附上几句相关的诗,每当宫里举行宴会时,她就把这些画赠送与人,好像这些画都是她自己画的”。

上述史料充分证明,现在世间流传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章的诸多绘画作品,以及“福”“寿”“龙”“虎”等大字立轴或对联等,是他人代笔、代书的捉刀伪作。

既然慈禧太后的文化素养不高,其书法绘画水平亦处于初学者阶段,为什么前引各种著述却多有溢美之词呢?笔者认为,有些著述的作者是慈禧太后家族的后人或有较为特殊的接触,难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有些著述并非严肃的学术著作;有些著述的作者可能并未见过慈禧太后手书的真迹,看到的都是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代笔之作。

笔者在此指出慈禧太后的文化学养并不太高,主要是希望让大家认识一个真实的她。慈禧太后与清廷的其他后妃相比,仍属文化学养与综合素质较高的佼佼者。

 
标签: 慈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1、慈禧17岁入宫,被封兰贵人,颇得咸丰皇帝宠爱,次年就晋懿嫔,4年后生下一子以后的同治帝,晋懿妃,再次年受封懿贵妃,此时的慈禧已经有与孝贞显皇后分庭抗礼的实力。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5岁的同治继位,慈禧改称圣母皇太后。她联合了孝贞显皇
  •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简介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
    1、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帝的母亲。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
  • 慈禧墓被盗全过程 慈禧墓被盗是在哪年谁指使的
    慈禧墓被盗全过程 慈禧墓被盗是在哪年谁指使的
    1、1928年6月,蒋介石联合新军阀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发动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二次北伐”。2、国民革命军派出孙殿英部前往剿抚,路途中,孙殿英见到了许多被拆毁的东陵殿宇木料在盗运,各种小强盗小百姓推着的木料小车激发了孙殿英的灵感。3、接着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袁世凯献媚慈禧 看李莲英脚“见机行事”
    袁世凯每次见到慈禧太后,都吓得不敢正视主子一眼。私下里,他请教李莲英:在老佛爷面前,目光究竟往哪儿看?李莲英告诉他:“以后,你就看我的脚得了!”袁世凯有点莫名其妙:“看您的脚?”“没错,就看我的脚!”李莲英接着说,“在老佛爷面前,你就低头盯
  • 慈禧墓尸身挨刀被扔棺外 罪魁祸首竟是她自己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无冕女皇,把持了皇权长达四十七年。最为最高掌权人的慈禧,一生之中极其奢靡。而她也把她的这种奢侈带到了她的陵寝,慈禧陵于同治十二年动工,共花费白银227万两,耗时六年建成。但是光绪二十一年
    12-31 慈禧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 慈禧秘史 厚爱溥仪一家 指定溥仪接班
    大家都知道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末代皇帝”。关于溥仪怎么上位,历史有很多评论,但是溥仪是慈禧指定的皇位接班人,那么慈禧与溥仪家族有着怎样的渊源?从下面两个例子中,大家可以看到慈禧对溥仪家族的厚爱。溥仪父亲
    12-31 溥仪慈禧
  •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12-31 清朝慈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