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箭定天山 真实的薛仁贵有多神奇

   2020-02-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在长安城郊卖掉老宅,女扮男装,化身李公子,招兵买马,得到几百人的队伍后,依靠马三宝出色的口才,说降了长安城外,最大的一股土匪,头目是一名胡商,叫何潘仁。同时配合叔父李神通,开始发展壮大,攻陷城池,等李渊进入长安城,平阳

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在长安城郊卖掉老宅,女扮男装,化身李公子,招兵买马,得到几百人的队伍后,依靠马三宝出色的口才,说降了长安城外,最大的一股土匪,头目是一名胡商,叫何潘仁。同时配合叔父李神通,开始发展壮大,攻陷城池,等李渊进入长安城,平阳昭公主的娘子军已经拥有了七八万人,此后开赴娘子关,防备窦建德和突厥对李唐王朝的入侵。武德六年平阳昭公主去世,部队自发给她举办了葬礼,葬礼的仪式,按照军队烈士的规格办理,是唐朝唯一一位由军队安排葬礼的女性。

其实,李渊作为家族老大,在女儿的婚嫁上,都是下足了本钱,除了平阳昭公主,还有高密公主,她的男人叫段纶,是兵部尚书段文振的儿子,李渊起义后,段纶也组建了一支万人大队,献给老丈人。

不过说到军队,在唐太宗后期和唐高宗时期,名气最大的将领,应该算是薛仁贵,今天的故事,就是从他开始的。

薛仁贵,其实名字应该叫薛礼,字仁贵,山西河津市修村人,河东薛氏出生,老底子的世家豪门,五胡十六国时期,就已经名震中原,男女老少都有练武的传统,到了相对稳定的北魏,薛氏渐渐进入官场。

薛仁贵的曾祖父叫薛荣,在北魏做过新野和武关二郡的太守,爷爷薛衍,已经是北周时代的御伯中大夫了,父亲叫薛轨,官拜隋朝襄城郡赞治。

赞治,职位和郡丞差不多,二把手,可惜薛仁贵还没长大,父亲就生病死了。

家中没了顶梁柱,更没有政府的抚恤金,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只能种田为生,这样默默的过了二十年,唯一没有放下的,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练武强身。

贞观十九年,薛仁贵遇到了第一个伯乐,这个人,叫张士贵,这一年,他60岁,薛仁贵31岁。对高句丽的三次战争,直接把杨广的隋朝埋进了土里,但是李世民不是杨广,他要超越所有的皇帝,突厥臣服之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高句丽,杨广没完成的,他能。贞观十八年十一月,唐太宗命令,刑部尚书张亮走水路,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绩走陆路,突击高句丽,同时开始大规模征兵,贞观十九年二月,李世民亲自领兵,前往高句丽。

因为人才培养机制的问题,唐太宗后期,拿得出手的名将,很少,这次远征,带头的李绩、张亮,都是隋末起义后,进入天策府的老人,正是这一年,薛仁贵参军,进入张士贵的部队。

三月,大军到达辽东战场,薛仁贵的开场秀,就是在这里,将领刘君邛(读 qiong),不幸成为背景。

因为选择进军的路线问题,刘君邛的部队,被高句丽团团围住,冲不出来,当时薛仁贵就在这支队伍里,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老薛决定拼一拼,换了匹高头大马,向刘君邛请示后,单人匹马,横冲直撞,竟然把对方首领给斩了。

群龙无首,高句丽士兵,看着老大身首异处,没有了主心骨,另一头的唐朝军队,士气大振,跟着薛仁贵一阵猛冲,真的给冲出了包围圈。

这一仗,薛仁贵算是打出了自信,领导张士贵呢,也肯定了小伙子的武勇,决定选他做前锋营的尖刀。

这次东征,张亮的水军攻占了卑沙城,位置大概在辽宁大连市金州区的大黑山中;李绩攻占辽东城,在辽阳市区辽阳老城一带;唐太宗呢,攻打的是安市城,属于战国时期燕国的辽东郡。

在安市,高句丽安排了5万大军,前来救援,唐太宗的战法是,命令李绩率领一万五千人步骑混合部队,正面对抗,长孙无忌率领一万一千人作为奇兵,隐藏在山北峡谷内,自己率领四千精锐,登上战场高坡,指挥策应。

而张士贵的部队,就是混合军团的前锋营,战争一开始,唐朝的军队就占据了主动,从前后两个方向,夹击高句丽大军。

决战开始后,在前锋营的最前面,突然冒出一个白袍骑士,他穿着白衣铠甲,拿着方天画戟,风骚的一路领跑,谈笑间取敌人首级,太威风了,这人就是薛仁贵。

刚好这一幕,被站在高处的李世民给看到了,战争以唐朝军队的全面胜利告终,战后,唐太宗特地询问了,白袍骑士的名字,不仅给了赏赐,更破格提拔为游击将军。

可惜野战好打,在进攻安市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从六月打到了九月,还是没打下来,眼看要入秋了,马料粮食成了大问题,而且北方太冷,士兵们受不了,李世民时期,第一次亲征高句丽,以这样无奈的方式,告终。战后总结经验,李世民认为主要原因,是跟着他东征的统兵将领,都是老头,缺少新鲜血液,打仗没冲劲,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发掘了薛仁贵。薛仁贵也很幸运,从高句丽回来,就跟着张士贵一起,负责守卫玄武门了。玄武门是京师重地,李世民兵变成功后,对玄武门加强了几倍的防守,同时选择自己最信任的将领看守,这个人,就是张士贵。

但是高句丽作为一块心病,还是要打,回到长安,谋臣武将们一番合计,最终的作战方案就是,疲敌。

这是李世民最喜欢用的老战法:先防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派出小股骑兵骚扰,能抢劫粮草最好,就算不能,也要让高句丽的部队,往返跑,一刻也不让你休息:

贞观二十一年三月,李绩和牛进达,从水陆两个方向,再次进攻高句丽,李绩渡过辽河,攻陷罗郭城,牛进达攻陷石城、再攻积利城。

在辽宁省庄河市城山镇万德屯附近,有一座城山古城,现在已经变成旅游区了,积利城的旧址,就是在这一带。

贞观二十二年一月,薛万彻也带着三万部队,渡过鸭绿江,进攻泊灼城;

四月,辽东边境将领古神感,突袭高句丽;

春去冬来,再英明的皇帝也有老的一天,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他的儿子李治,接任新皇帝,庙号唐高宗,四年后,六十七岁的张士贵辞职,同时推荐薛仁贵,继任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薛仁贵在京城,一待就待了十来年,直到显庆三年,也就是公元658年,唐高宗李治,才命令程名振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进攻高句丽,攻陷赤烽镇。

这一战,四十多岁的薛仁贵,打的很凶猛,在辽宁浑河一带,大败高句丽军团,斩首3000多人,小说《薛仁贵征东》的故事背景,就是在这里。

第二年,薛仁贵再接再厉,在横山和石城,骑着高头大马,拿着方天画戟,远的用箭射,近的用戟挑,非常勇猛,高句丽将领打不过,只能投降。

连续两战的英雄战迹,唐高宗肯定需要表示表示,升薛仁贵为左武卫将军。

在唐朝和高句丽的战争中,有一个人物,非常重要,他叫泉盖苏文,公元642年11月,高句丽发动政变,泉盖苏文上台,建立傀儡政权,实行积极的扩张策略,新罗被欺负了,打不过,只能跑来找大唐,是开启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直到公元666年,泉盖苏文去世,高句丽国内爆发内乱,太子和几个兄弟争地盘,最终太子失去地位,找大唐救助,唐高宗再次任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对高句丽发动总攻。这一次,最出彩的,还是薛仁贵,在吉林四平县附近的金山,和高句丽的主力兵团,决战,大胜,斩首五万多人,随后攻陷扶余城,和李绩兵团,在高句丽首都平壤会师,高句丽投降。平定后,将高句丽分成四十二个州,在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薛仁贵为老大,官拜检校安东都护,统兵两万镇守。在平定高句丽的战争中,薛仁贵表现的不错,但要说真正体现薛仁贵特色的,是发生在龙朔元年,也就是公元661年,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在新疆、内蒙古一带,有一支少数民族,叫回纥(读he),属于铁勒的一个分支,646年建国后,和大唐的关系,一直不错,但是老国王婆闰死后,儿子比粟毒,不要和大唐做朋友了。

他比较现实,东西,哪有抢来的刺激,于是决定对大唐实行抢劫,时不时过来拿点粮食美女什么的,唐高宗知道后,不高兴了,命令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一人统帅一支军队,深入草原,好好教训下这帮回纥人。

名将的基本要素,其中运气也很重要,郑仁泰的部队,进入草原后,没遇到回纥人,却遭到了暴风雪,损失惨重,一万多骑兵出去,回来只剩下了几百人。

薛仁贵,深入天山后,遇到了回纥主力,运气很好,但是对方有十万多人,比自己人多了好几倍,于是,老薛就派人找对面回纥的首领说,要用草原人的方式,一决胜负:单挑。

回纥人不同意:俺们十万人,你们最多也就一万,凭什么要跟你们公平对决。

薛仁贵回复的很霸气:谁说要一对一了,我要一个打十个,马战。

回纥人一想,这买卖可以做,就派了十个勇士,找薛仁贵群殴。

双方骑着马,一阵冲锋,还没到弓箭的射程内,薛仁贵就开始弯弓射箭了,刷刷刷,一下打掉了三个,这太突然了,回纥人腿都软了,大唐军队,士气大振,也不和人家客气,直接骑着马就冲锋了,这一场,薛仁贵的部队,大胜。

路上,部队就流传着这样两句话: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凡事总有双面,薛仁贵武艺高强,打仗,做前锋,绝对不错,但是毕竟书读的不够,远征草原,喜欢屠杀,更喜欢俘虏妇女,因为这事,薛仁贵还受过惩罚。

高句丽被平定后,大唐周边主要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吐蕃,这是一个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实力强大,薛仁贵在高句丽没待多久,就被征调,防御吐蕃。

作为主将,这一次,薛仁贵输的有点惨,被革职,官也没了,直到突厥军队反叛,才重新启用,永淳元年,公元682年,68岁的薛仁贵,奉命征讨突厥阿史德元珍。

当时的薛仁贵,因为常年的草原战争,以及彪悍的战法,在草原民族中,拥有很高的威望,阿史德元珍入侵山西的云州前,老爷子身体,已经没以前硬朗了,但还是带着部队,开赴前线。

在战场上,突厥人看着这个,从爷爷辈,就已经名震草原的大将,再看着阵容整齐的唐朝军队,阿史德元珍默默的回去了。

永淳二年,从战场上退下来后,薛仁贵的身体,真的不行了,死在了边疆,最后用马车,将灵柩送回的故乡。

关于薛仁贵的后代,他的长子,叫薛讷,据说在《说唐演义》,戏份很多,是薛丁山的原型,不过传说中的樊梨花,薛丁山的媳妇,古代四大巾帼女英雄之一,原型就真的找不到了。

 
标签: 薛仁贵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是怎么回事?薛仁贵的故事
    “三箭定天山”出自《新唐书.薛仁贵传》:“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唐
    12-30 薛仁贵
  • 唐朝史上一代名将薛仁贵 为何号称冷血屠夫
    中国一代名将薛仁贵号称冷血屠夫一、心黑手狠,一代名将薛仁贵在中国的史书中,尤其是演义里,薛仁贵的形象异常高大,被吹捧为毕生为保卫大唐社稷而奋斗,击败凶残的入侵异族,拯救万民于水火的民族英雄,一代战神。其“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事迹经
  • 薛仁贵的生平资料 薛仁贵是怎么死的
    薛仁贵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让人闻名就下马跪降的将军,在为唐朝服务的40多年里只打过一次败仗,而且这次的错误并不是在薛仁贵。薛仁贵官至左威卫大将军,生前爱穿白袍,在朝鲜白袍就是薛仁贵的象征。那么历史上薛仁贵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薛仁
    12-29 薛仁贵
  • 薛仁贵是哪个朝代的?薛仁贵生平简介及死因
    薛礼(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东十里之遥的修村),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道教传其为白虎星君下凡。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
    12-28 薛仁贵
  • 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一代战神 薛仁贵之死
    薛仁贵,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个酷哥,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善骑射长成务农武艺高强,善骑射。唐贞观末年时要远征高丽,644年,薛仁贵参加了张士贵(又是让小说冤枉的好人)的部队,张士贵部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
  • 唐朝名将薛仁贵战功赫赫叱姹风云的一生
    薛仁贵简介薛仁贵,又名薛礼,是唐朝的风云人物,生活时间约为公元614年到公元683年,山西人。薛仁贵本是家族不凡,到他这一代已经没落,还由于他花大量的钱财去学习,不仅学习文学知识,还找师傅练习武艺,使得家徒四壁。也正是他的文武双全,让他在后
  • 宜将剩勇追穷寇 薛仁贵实现隋唐两朝平定高句丽
    乾封二年(667年)十月,在辽东战场的军营中,一支唐军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迅速集结着,从他们整齐划一、严肃紧张的行动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平日训练有素的善战之师。为首一人须发苍白,体格强健,身披白色战袍,端坐膘壮战马之上,手持方天画戟,表
  • 薛仁贵的后代 薛仁贵的儿子及后代的资料介绍
    薛仁贵的后代:薛仁贵,中国历史上唐朝时期名将,薛仁贵的一生薛仁贵以字行世,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薛仁贵的后代。薛仁贵有5个儿子,
    12-10 薛仁贵
  • 大唐驸马薛万彻与名将薛仁贵有什么关系
    薛万彻是大唐驸马。他出身将门,父亲是隋末高级军官。后来,他与他兄弟一起投靠了李渊,被封作将军,立下了许多战功。公元618年,窦建德带着10万兵马进攻幽州,当地的守城人是薛万彻兄弟。万彻哥哥对万彻和其他军官说,寡不敌众,不管出去迎战多少次都只
  • 薛仁贵的儿子及后代 5个儿子在唐朝都声名显赫
    薛仁贵有5个儿子,其家族在唐朝声名显赫。薛仁贵长子薛讷亦是唐朝大将,也是《说唐演义》人物薛丁山的原型。另有四子: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薛讷字慎言,薛讷在薛仁贵死前只是个小县令,49岁被武则天提拔为幽州太守,在玄宗时期长期跟突厥做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