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被谁“焚死”的?康熙帝

   2020-03-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康熙帝发火焚死建文帝,不是张飞杀岳飞的野史演绎,也不是朱元璋撂出要杀孟子的狠话。时间隧道开不通,并不等于政治隧道开不通。康熙帝一把心火,焚死建文帝,这典出自何处?此前无此典,典故是康熙帝大胆创新而创造的,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朱棣发动靖难之变

康熙帝发火焚死建文帝,不是张飞杀岳飞的野史演绎,也不是朱元璋撂出要杀孟子的狠话。时间隧道开不通,并不等于政治隧道开不通。康熙帝一把心火,焚死建文帝,这典出自何处?此前无此典,典故是康熙帝大胆创新而创造的,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建文帝从此再也没坐金銮殿,这是铁打的事实,然则,建文帝是怎么死的?是烧死的,还是后来饿死的?是当即吓死的,还是活到自然死的?这在明朝是一桩悬案,连杀手朱棣都不知道建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朱棣从金銮殿里找出了几具尸体,这是真的,这尸体是谁的?当时验尸没有DNA鉴定,朱棣一直疑心这尸体是建文帝使的金蝉脱壳计,目的在于让朱棣不再来追杀建文帝。朱棣对建文帝之死,也是从没相信过,他在验证建文帝死与没死这事上,上穷碧落下黄泉,内遍四海外五洲,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都是举全国之力的。若是建文帝早已烧成了黑木炭,他费那老大的劲干嘛?众多史家,特别是当事人时代的史家,都是认定建文帝没死的,台湾文史作家高阳先生在其所著的《明朝的皇帝》中说,“终明之世,对于建文帝未死而出亡,殆成定论。”

然则,建文帝没被明朝的那把火烧死,却在史书上白纸黑字登的是“被焚死”了,那么,这把火是谁放的?

是康熙帝。

都说盛世修史,那么推证开来,修史即盛世,故而康熙帝起意修明史矣。明朝那些脚穿草鞋头顶斗笠立誓与大清不共戴天的士子们,听说要给“吾朝修史”,一个个脱了草鞋扔了斗笠,来与大清共戴天了,修史修到建文帝这一节,修不下去了:建文帝在靖难之变中,是死还是活?是火葬于火中还是逃亡于佛寺?“谁知这已有定论的一重公案,到清修《明史》时忽起争论。”(高阳《明朝的皇帝》),大部分学者是主张建文帝没焚说,总编辑王鸿绪先生却坚决主张已焚死,争论得十分激烈。

在学术与政治胶着之际,康熙帝来到编委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编委会人员十分不满,发了一顿脾气,力排众议,一巴掌拍了板,这个问题不用争论,建文帝是焚死的。

康熙帝讲话之后,大多数人转过弯来了,不再主张“出亡”一说,但也不主张“焚死”之论,折了一衷:存疑。自然,人多力量不大,权多才是力量真正大,最后,康熙帝版《明史》在建文帝之死上,建文帝被“焚死”了。

建文帝死与没死,是火烧而死,还是活到自然死,干康熙帝何事?

干康熙帝大事。

原来,康熙帝祖上推倒了明朝,把朱家龙椅弄到满清屁股下面,龙椅坐是坐上了,只是还没坐稳,在康熙帝那会,出了一些真真假假的朱三太子案,流传明崇祯帝第三子尚在民间,一些人即以朱三太子为号召,今天是张三自称朱三太子,明天是李四他举为朱三太子,大家听说“故主”还在,心思活跃起来了,有人就扯起大旗举兵抗清了。这一系列谋反案,史称朱三太子案。

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建文帝还能活着吗?不把建文帝烧死,那么,大家都会以为朱三太子也没死,明朝之遗老遗少与遗民遗士,心里哪得安定?得一把火将建文帝烧死才是,烧死了建文帝,也就烧死了明朝遗民复明的一个念想。

康熙帝是搞政治的,他对知识分子毫无政治敏感性,将历史真实性凌驾于政治敏感性之上,哪能不冒火?于是他“集部议”,集合皇史工作人员,做了一通重要讲话,对重要史实定了调子,他为专家提供观点,专家为他提供证据,把史实给拍板确定了。康熙帝就这样开创了历史为当局服务的入关新局面,把一切历史做成了当代史。

时光从康熙流到了乾隆,满清江山已是坐稳了,各地的“朱三太子”,要么被斩尽杀绝了,要么做定清民了,建文帝焚死没焚死,不是敏感词了,乾隆四十二年,乾隆下诏修改《明史》,关于建文帝结局,修改为:“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原来那把火是朱棣放的,朱棣放火之时,建文帝早没了踪影,朱棣导演了一个“死亡现场”。可怜的建文帝,在朱棣那里被死亡了一回,到了康熙帝那里还得继续被死亡。

历史复归真相,让大家开始满怀信心:历史终究是历史,真相毕竟是真相,政治把历史真相埋了,时间将把其刨出。有这种信心毕竟是好的,只是谁知道要等待多久?而时间并不是真相的保持者,老实说,时间更是历史破坏者,历史真相的物证人证都是时间给最终破坏的,何况,若历史既已搞混,那就假作真来真亦假矣。建文帝被焚死一说,到今也是主流看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1、康熙八岁当上皇帝,但是由于年纪太小,当时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小孩子,尽管天资聪颖,也确实没有能力来治理国家,所以,此时只有八岁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更多的决策和治理国家的决定,主要还是由王爷和当时的权贵大臣们来制定,或者是他们
  • 康熙怎么当上皇帝的 康熙如何当上皇帝的
    康熙怎么当上皇帝的 康熙如何当上皇帝的
    1、是因为孝庄听了一个外国人的缘故。 2、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患了当时的时疫天花,卧床不起,后事的安排已刻不容缓,最重要的是选一个合适的人来继承大统。当时,顺治帝想立二皇子福全,而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听取了钦天监监正、德国传教
  • 康熙有几个儿子 康熙有几个孩子
    康熙有几个儿子 康熙有几个孩子
    1、康熙共有35个儿子。2、分别是承瑞、承祜、承庆、赛音察浑、胤褆、长华、胤礽、长生、万黼、胤祉 、胤禛、胤祺、胤祚、胤佑、胤禩、胤禟、胤禌、胤祹、胤祥、胤禵、胤禨、胤禑、胤禄、胤礼、胤衸、胤禝、胤祎、胤禧、胤祜、胤祁、胤秘、胤禐。
  •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
    1、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去世,在位时间61年,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2、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
  •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有哪些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
    1、康熙与孝庄并不能在活着的时候知道谥号。 2、容妃、蓝齐儿、宝日龙梅、魏承谟、魏东亭是虚构。 3、容妃:容妃为乾隆妃,史上第一个回族妃子,乾隆十分喜爱她,每次有进贡哈密瓜,容妃得一等花皮回子瓜,而其他妃子只得二等青皮瓜。她可能是香妃的真身
  •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对吗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
    1、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2、蒲松龄生于1640年6月5日,去世于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
  • 康熙接下去的皇帝是谁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哪一位
    康熙接下去的皇帝是谁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哪一位
    1、康熙帝的下一任皇帝是雍正帝。2、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谁 谁是康熙后面的皇帝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谁 谁是康熙后面的皇帝
    1、康熙的后面的皇帝是雍正,姓名为爱新觉罗·胤禛。2、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
  • 康熙年间铜钱值多少钱?
    现在康熙年间的一枚铜钱大概三四百左右。铜钱的价格不会太贵,具体价值也要看产地和品相。背“福”,“南”,“广”,“台”,“漳”比较值钱。
    03-16
  •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康熙帝是如何智擒鳌拜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期掌握政治权力。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常常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