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军队真的“不堪一击”吗?还是另有隐情

   2020-02-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关于北宋,有一种民间很流行的说法,就是钱穆先生提出的“积贫积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和宋之前最鼎盛的唐朝相比,北宋以较小的国土容纳了将近1亿人口,而唐朝只有7700万。实际上,北宋无论耕地面积、商品经济、城市化比例、手工业水平和财政收入都远

关于北宋,有一种民间很流行的说法,就是钱穆先生提出的“积贫积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和宋之前最鼎盛的唐朝相比,北宋以较小的国土容纳了将近1亿人口,而唐朝只有7700万。实际上,北宋无论耕地面积、商品经济、城市化比例、手工业水平和财政收入都远胜唐朝。宋朝的人均收入为中国历史最高,比以后的明清多出几倍。何来“积贫”?

所谓“积弱”,军事上最明显的体现是北宋未能征服两个主要敌国——辽和西夏,最终为后起的金人所灭;南宋偏安于江南,无力北上收复失地,最后为蒙古所灭。契丹辽国和党项西夏并非汉唐面对的匈奴、突厥等草原部落联盟,而是二元制的游牧政权,两国既保有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又吸取了中原农业文明的组织管理优点,因此能与北宋长期抗衡屹立不倒。更为不利的是,北宋立国前,北方屏障燕云十六州已被契丹占领,西北的主要养马地丧失殆尽,北宋骑兵数量远低于汉唐,更不及辽和西夏。

北宋初期,太祖和太宗都有收复华北失地统一中国的愿望。然而宋太宗两次大举伐辽(979年和986年)均告失败,宋朝对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状态,但宋军远非不堪一击。

在两次北伐之间和前后,宋军在局部战场屡屡获胜,多位将领展现出过硬的战场指挥能力和谋略水平,宋军主力步兵多次以少胜多,被视为“积弱”象征的北宋骑兵、甚至厢军(厢军是北宋地方军,一般无训练和作战任务,中央精锐军队称为禁军)也有上乘发挥,正面击败过辽军骑兵最强悍的铁林军。

白马岭之战:宋辽战争中宋军第一次大规模取胜979年北伐幽州之前,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采取明智的“围城打援”策略,即派宋军主力包围北汉都城太原,同时令郭进率军占领位于辽军救援北汉必经之路上的石岭关。6万辽军行至石岭关东侧白马岭附近的北木口河时,宋军已严阵以待。辽监军敌烈欲过河强攻宋军。骑兵之优势在于利用平坦地形,发挥速度优势,灵活迂回包抄,攻敌两翼和身后。正面攻击阵型严密和良好训练的步兵则犯了兵家大忌,更何况在过河的不利形势下。

宋军主将郭进遵照兵法“半渡而击之”,趁辽骑过河混乱之际以步兵猛烈冲击。是役,包括敌烈在内的五位辽朝高级将领被杀,士兵死伤无数。辽援军及时赶到,郭进兵力较少遂撤军而去。白马岭之战是宋辽开战以来宋军第一次战果较大的胜利。

这场战争无论从战略安排、战术运用以及战斗能力,宋军的表现都无可挑剔。宋太宗派郭进占据石岭关,控制辽军行军通道,交战前已赢得先手。郭进作为主将兵法娴熟,善于把握机会,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宋兵刚猛无畏的冲击搏杀令辽军惊慌失措又进退两难。这样有勇有谋的宋军怎能不胜,哪有半点“积弱”的迹象?

宋军本有机会扩大战果,但石岭关监军田钦祚与郭进不和,故按兵不动,错失良机。白马岭战役之前,田钦祚贩运军资牟利,宋太宗得知后,却仍令前者在石岭关监军。

宋太宗阴谋登基后,担心五代时期常见的武将篡位重演,因此对功高能战的宋军将领颇为猜忌。虽然从太祖皇帝开始,宋朝就有崇文抑武的倾向,太宗对武将的打压限制空前扩大。宋太宗一面提拔一批忠心谨慎之辈出任军中要职,一面派监军(很多是外戚)监视领兵在外的武将,这也是田钦祚有罪却仍被重用的关键原因。田钦祚有太宗支持,有恃无恐,最后竟言语相讥,逼得一代名将郭进自缢而亡。

满城和雁门关之役:宋军连战连捷

第一次北伐失败、宋太宗返回开封后,并没有在镇州、定州、满城一带的前线明确指定一位战区指挥官,以统筹规划未来的军事行动。理论上,知定州崔翰、镇州都钤辖刘廷翰、镇州节度使李汉琼、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四将都可以按照圣旨“得以便宜从事”,这是宋太宗对武将指挥权的分权与制衡。太宗甚至给前方将领留下了具体作战的阵法图——“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

所谓八阵图,即将宋军分为八阵,阵与阵之间相距百步,这样做分散兵力,增加了战场组织协调难度,令敌方有机可乘,是完全不顾具体形势的纸上谈兵。

979年底,辽军10万人大举南侵至满城一带。崔翰等人欲按照宋太宗的旨意以八阵应敌,两位将军赵延进和李继隆强烈反对,尤其后者指出“兵贵适变,安可以预料为定”,宋军大幸。宋军排出了实用灵活的前后两阵,并用诈降计麻痹辽军。辽军一击即溃,逃亡过程中,又遭宋军崔彦进部队伏击。满城会战,宋军斩首万级、俘虏三万人,是宋辽开战以来宋军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战前反对八阵图的两位将领赵延进和李继隆都是外戚,同时也是监军,他们的职责本是监督主将运用八阵图。幸而,他们做出了理性明智的判断,宋军胜利才有了可靠保障。满城战役虽有太宗“将从中御”干预前线指挥权,宋军却能大胜,关键在于北宋武将临敌决策和谋略运用的高水准发挥。

980年,辽国为报满城之仇,以10万大军杀奔雁门关。据学者实地考证,雁门关广武沟一带地形险狭,不利于大部队行军。辽军不熟地形却轻敌冒进,正好经过广武沟。宋军主将潘美以主力严守雁门关,北宋著名将领杨业率数千轻骑兵,迂回至辽军身后,发动奇袭,潘美则从正面出击,辽军10万之众大乱,在狭窄崎岖空间内“狼奔豕突、自相践踏,伤亡惨重”。宋军骑兵在战役中多起辅助作用,但此战充分发挥机动优势,立下头功,为“积弱”的北宋骑兵首次正名。

唐河之战:宋骑正面击败辽骑

雍熙北伐失败后的第二年(988年)9月,辽圣宗率8万大军亲征,宋军屡战屡败,丢城失地。11月辽军骑兵在定州附近的唐河与宋军遭遇。宋骑摧锋破阵,击溃辽军。唐河之战是宋骑正面击败辽骑为数不多的战例之一。

雍熙北伐的岐沟关、陈家谷战役以及其后的君子馆战役三场惨败之后,唐河之战是宋军急需的一场报仇雪耻和鼓励士气的胜利,因此被宋朝大书特书、夸大战绩——大破辽军八万,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

按照学者何冠环的考证,当时辽军主力并不在定州附近,宋军击败的仅是百余队骑兵。辽军果真遭到如此重创,不大可能一直在北宋境内顺利转战,并且在第二年轻松攻取易州等地。实际上对于988年辽军南侵致使边境上极为重要的涿、易二州易手,北宋主要史书均语焉不详。

纵使如此,此战冲锋在前的静塞骑兵骁勇无敌,竟然战胜了辽国极优秀的将领耶律休哥率领的骑兵部队。静塞骑兵原属河北厢军,雍熙北伐宋军损失惨重,厢军这样的二线部队被迫充当主力。静塞军唐河一战成名,后来也升格为禁军。“积弱”的厢军尚有如此惊人的战斗力,何况北宋禁军的精锐骑兵?

宋军其他胜战与武器制造

宋太宗在位最后几年,宋辽基本维持和平状态。宋真宗上位后,宋辽战争再次进入高潮,双方历经数次大型会战,都意识到无法彻底击败对方,遂签下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多次战果辉煌的战役发生在真宗朝(997-1022年):1001年的威虏军会战,宋军4万骑兵大战包括铁林军在内的6万辽国骑兵,结果辽军被斩首两万;1004年的瀛洲保卫战,杀死杀伤辽军6万人;1016年三都谷之战,6千宋军大胜3万吐蕃军,杀死吐蕃军近万。

不仅如此,为遏制游牧骑兵,北宋、南宋都竭力研制和推广强弩等远射武器。各种单兵弩和重型机械弩广泛装备于军中,北宋床子弩的最大射程1500米,这是冷兵器时代最远的射程记录。宋军强弩在多次战役(澶渊之战,1081年的伐夏,1131年的和尚原战役等)中发挥关键作用。君子馆之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天气过于寒冷,宋军无法使用强弩。

宋夏与宋金战争:北宋军力渐衰

与辽讲和之后,北宋主要对手是1038年立国的西夏。历经持续北宋五朝皇帝的战争,1119年西夏向宋称臣(辽与北宋的地位对等,平起平坐),不过12世纪时北宋军政已严重败坏,外强中干。

宋徽宗在位时期(1100-1126),辽国力大衰、金人崛起。在金人灭辽过程中,宋朝当权派(童贯、蔡京等人)以为可以趁机夺回燕云十六州,不顾唇亡齿寒,定下联金攻辽的政策。

1122年童贯率军两次攻辽都大败而归。处于亡国绝境中的辽军竟能将数量极为优势的宋军打得溃不成军。此时宋军战斗力之低下才是真正的“积弱”,北宋的无能表现被金人看在眼里,金人亡辽后不久遂南下灭宋。

北宋军力不输汉唐

如前所述,从宋太宗到真宗,北宋对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但从多次战役结果来看,双方是互有胜负,打成平手。宋军多位前线将领表现出了较好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宋军主力步兵、数量较少的骑兵以及二线部队都表现出色,甚至超水平发挥。与西夏近百年的战争,宋军则最终获胜,因此所谓的军事积弱在北宋大部分时期是不成立的。

相对于西汉和盛唐的疆域面积,宋朝相差甚远。北宋未能如汉唐朝那样征服游牧国家(因而对比之下显得不够强势),一个关键原因是优良战马不足。北宋政府养马数量最多不过21万匹,而西汉汉武帝有40万匹,唐朝最多高达70.6万匹,创造世界历史记录。对有着广阔草原腹地的辽国,没有强大的骑兵,宋朝即使夺回了燕云十六州,恐怕也无力远征。以步兵为主力、骑兵为机动的弹性防御策略,才是宋朝的理性选择。

辽和西夏,尤其是前者,军事上尽力保持游牧部落的尚武悍勇,学习宋朝的攻城战术和器械制造;同时改革部族政治体制,招纳汉民、任用汉官,刻意学习中原文明的官僚管理制度,从而建立兼具两种文明优点的、相对稳定的二元制国家。因此辽和西夏以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持久作战的坚韧与北宋进行长期大规模的战争。宋国力虽比西夏强,但军政腐败已经较严重,因此战事持续更长时间。

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崇文抑武等不利的制度环境下,面对实力强劲的二元制游牧王朝辽与西夏,宋军在战事中(尤其是对辽战争)展现出的战斗力和武将指挥素养可圈可点,不输汉唐,强弩等武器制造上更具优势。

 
标签: 宋朝 北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朝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 宋朝大臣上朝手上拿的东西是什么
    宋朝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 宋朝大臣上朝手上
    1、宋朝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笏(hù),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使用的工具。在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都要双手执笏以记录君王的命令或者旨意,而且还可以把自己要上奏的事情记在笏板上,以免忘记了。2、《礼记》中记载:“笏长二尺
  • 秦桧是怎么死 大宋朝秦桧怎么死的
    秦桧是怎么死 大宋朝秦桧怎么死的
    1、秦桧最终是病死的,一共活了六十五岁,在古代六十五岁高龄已经算是长寿了。2、相比于岳飞被满门抄斩的凄惨结局,秦桧如此善终让后世人对其充满了恨意。在秦桧死后,岳飞案被洗刷冤屈,作为罪魁祸首的秦桧,被人们塑成了雕像,跪在岳飞墓前,此后千古皆在
  • 为什么周朝分东周和西周,而宋朝分南宋和北宋?
    东西周、南北宋的分法,是后来的史学家为了研究而划分的,主要根据两个阶段都城的相对位置划分的。西周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北宋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10-14
  • 宋朝距今多少年
    自宋朝开国至今(2022年),已经有1062年了。自宋朝亡国至今(2022年),已经有743年了。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自960年建国到1279年亡国,共历十八帝,享国319年。宋朝又称为“赵宋”,开国皇帝为赵匡胤。
    10-14
  • 我国早在宋朝就有爆米花了猜猜古人曾经用它来做什么 古人用爆米花做什么
    我国早在宋朝就有爆米花了猜猜古人曾经用它来做
    1、古人用来占卜。龙头节与爆米花传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也相继效法伏羲。2、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二月初二这
  • 根据什么不同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宋朝为什么分为北宋和南宋
    根据什么不同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宋朝为什么分
    1、根据时间不同,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南宋(1127-1279年),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
  • 儒家思想影响宋朝 宋朝的儒家思想影响有哪些
    儒家思想影响宋朝 宋朝的儒家思想影响有哪些
    1、宋代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时期儒家思想治国的最后阶段,是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巩固政权的高潮时期,宋代的儒家思想融合了佛教、道教,结合了法家的变法思想,并适用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时期。2、宋代儒家思想提倡高尚道德品质的建立,为国家的巩固与统一输
  • 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宋朝之后朝代介绍
    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宋朝之后朝代介绍
    1、宋代之后是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2、至元十六年(1279年),金朝降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消灭了南
  •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书法绘画的成就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书法绘画著名作品简介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书法绘画的成就 唐朝宋朝元朝
    1、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 宋朝后面是哪个朝代 宋朝后面朝代是啥
    宋朝后面是哪个朝代 宋朝后面朝代是啥
    1、宋朝灭亡之后是元朝。2、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全面占领汉族地区,一统中国并结束南宋与金朝南北政权对峙之局面。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