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魏延谋反一案的历史真相

   2020-08-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魏延是蜀汉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可以说继关张马黄赵之后,他是当之无愧的蜀汉第一猛将,以其智勇双全,为蜀汉的伐魏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的死却成为蜀汉乃至三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没有之一。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魏延头后生有反骨,诸

魏延是蜀汉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可以说继关张马黄赵之后,他是当之无愧的蜀汉第一猛将,以其智勇双全,为蜀汉的伐魏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的死却成为蜀汉乃至三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没有之一。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魏延头后生有反骨,诸葛亮预料自己死后魏延必反,所以诸葛亮在五丈原濒死之时,就提前安排好了魏延的灭亡之路,魏延因造反而死的说法因为《三国演义》而深入人心。然而,历史上魏延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要弄清楚魏延之死的真相,首先必须要解决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那就是魏延到底有没有造反?或者说魏延有没有过谋反之心?我个人的观点是,魏延根本没有谋反之心,更何谈造反之事!我说魏延没有谋反,主要是基于以下五点原因。

首先,刘备十分信任和器重魏延,魏延在蜀汉也一直官路亨通,步步高升,没有造反的必要。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是作为刘备的部曲随刘备第一批入蜀的将领。部曲是什么?部曲就是嫡系和亲信,就相当于蒋介石的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而魏延就是刘备的黄埔一期学员。入蜀之后,刘备立即封魏延为牙门将军,和赵云一个档次。

等到刘备做了汉中王,要派一个信得过又有威望的将军去镇守汉川,北拒曹魏。选谁去呢?当时朝廷上下都议论纷纷,说是非张飞莫属,张飞自己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结果却是让所有人为之惊讶。刘备最后让魏延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相当于汉川地区的军政一把手。汉中是个什么地方?古人有个十分恰当的比喻,“无襄阳荆州不足以用武,无汉中巴蜀不足以存险,无关中河南不能以豫居”,一语道破汉中对于蜀汉的关键所在。汉中的地形易守难攻,四周高山,在当时是北魏进攻蜀汉最方便快捷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在今天入川大多还是要从汉中经过,说汉中是蜀汉的咽喉与门户,丝毫不为过。刘备登基以后,又升魏延做了镇北将军,如此种种,说明刘备是相当信任和器重魏延的。即使是在刘备死后,魏延也同样是顺风顺水。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建兴五年,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使。

建兴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可以说魏延在蜀汉政权中是相当有地位的,古人讲究知遇之恩,甚至有”仕为知己者死“的说法,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魏延虽然脾气很怪,但却是个忠义之人。所以,这是我认为魏延不会谋反的第一个原因,因为没必要嘛!

其次,魏延对蜀汉赤胆忠心,更是一个坚定的抗曹分子。为什么这样说?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在刘备策封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之后的一次大会群臣的宴会上,就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的回答很干脆也很忠诚,他是这么说的”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若曹操举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是要誓死保卫蜀汉,欲与曹魏抗争到底的赤胆忠心啊。另据《魏略》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魏延主动提出愿领五千精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一举收复中原,诸葛亮出于谨慎考虑,没有同意这个冒险的计划。试想如若不是魏延的赤胆忠心使然,他怎么可能会主动提出这个让自己身陷险境的计划,换做别人,大多数都是要找借口推脱的,因为实在是风险太大。

此外,诸葛亮刚死,司马费袆去告诉魏延准备撤军的消息时,魏延的回答更铁腕“云何以一人之死而废天下事邪?”这个时候,蜀汉所有的将领,包括长史杨仪、司马费袆、护军姜维,都认为应该撤军了,而魏延不,他要留下来继续抗曹。我想在刘备和关张马黄赵死后,诸葛亮的抗曹决心都未必有魏延坚定,魏延此时在蜀汉阵营中是最坚定的抗曹分子。所以说这是魏延不会反的第二个原因。

再次,魏延此时并不具备造反的实力。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此时魏延手中大概有多少兵力。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亮制而不许。”子午谷一计,魏延只要精兵五千,诸葛亮都不肯给。而且诸葛亮临死安排撤军计划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令延断后,姜维次之;或延不从命,军便自发”,说明诸葛亮已经做好了放弃魏延的打算,如果魏延手中兵力很多,足以威胁到蜀汉安危,诸葛亮不会也不敢放弃魏延,他很清楚魏延的脾气。因此我推断魏延手中的兵力肯定是很少的,最多不过一万,甚至不足五千。而此时蜀汉有多少兵力在前线呢?《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是举倾国之兵。这时蜀汉全国的兵力大概有十三万,除去蜀汉各地的驻军、运输粮草的兵力、老弱病残和屯田的兵力,前线能够打仗的兵力统共大约在6——8万人左右。魏延连一万人都没有,拿什么跟蜀汉的数万兵力抗衡?所以魏延此时根本没有实力与蜀汉抗衡,他自己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魏延不会不知趣到以卵击石的地步,所以这是他不会谋反的第三个原因。

 
标签: 魏延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谁杀了魏延他是被冤杀的吗 魏延是谁杀的
    谁杀了魏延他是被冤杀的吗 魏延是谁杀的
    1、魏延是被马岱斩杀,并诛灭三族。2、《三国志》中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其意是说魏延只是反对马岱北上作战,并没有叛变的意思。然而杨仪造谣魏延要造反,致使魏延冤死。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也认为
  • 三国杨仪简介 魏延和杨仪有何恩怨?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 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建兴五年(227
    12-29 三国魏延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为何会重用王平而排斥魏延?
    汉中太守一职,是蜀汉要位,其地位不次于“荆州牧”,得此职相当于“第二关羽”。当这块云彩飘落到魏延头上下起雨来时,蜀汉众将无不艳羡。个性同本领一样强,这是魏延的特点。关于他的才气与功绩,无论史书还是演义,都是公认的卓著。每次战役均打前锋,斩王
  • 诸葛亮为何临死前还要遗计马岱杀死魏延
    每每看点评三国的文章,当提到三国里谁死得最冤的时候,四大叔魏延(为什么叫魏延四大叔呢?额,估计得是八零后以上年纪的朋友才知道,哈哈)都排第一,为什么呢?四大叔可是五虎将死后,蜀汉的第一将啊,也就是和我们的诸哥有些意见不和,诸哥就在临死前还要
  • 大将魏延能争善战为何不能成为蜀汉五虎上将
    五虎将,是三国中让人赞叹的五位大将,其智勇双全被世人感叹。而魏延精通兵法,其勇武超过常人。那么,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将,反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将军呢?魏延有多厉害魏延,蜀汉刘备手下的一名大将。他从早年间便跟随刘备,在刘备支援刘璋抵抗张鲁大军时,魏
  • 魏延为何不能跻身进入蜀汉第一武将行列之内
    魏延是蜀汉大将,颇有谋略。此人精通军事,而且武艺高强,昔日曾受到刘备的重视。当年刘备命人镇守汉中的时候,众人都以为非大将张飞莫属,结果刘备却中意魏延。刘备问魏延如何应对,魏延说:“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
    12-26 魏延武将
  • 魏延为什么造反 魏延造反和诸葛亮有关系吗
    魏延为什么造反呢?当时诸葛亮打仗的时候就喜欢自己部署好,把每个人当棋子使,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但魏延喜欢自己思考,所以每当和诸葛亮意见不一样的时候,就喜欢顶撞诸葛亮,诸葛亮估计觉得他挺烦的。至于最后魏延为什么会造反呢?其实魏延根本没造反,
  • 赵云官职为何比不上其他五虎 甚至不如魏延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德也。”后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随从至荆州,战博望,出长阪
    12-24 赵云魏延
  • 魏延为什么造反?揭秘三国魏延造反的原因
    诸葛亮打仗喜欢把每个人当棋子使,让你干啥就干啥,别问为什么,魏延能自己思考,每有意见和诸葛不符就顶撞,诸葛估计烦他了。至于最后反叛,是被杨仪小人陷害的,政治上的夺权,根本没有叛变。魏延是个将才。但做事急功近利,向诸葛献计出子午谷出长安就是个
  • 历史上的魏延是怎样的 魏延到底最后谋反没有
    历史上的魏延魏延出生年月不详,字文长,是义阳(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他是三国时期蜀汉中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曾经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率领部曲追随而去,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人,魏延和长史杨仪向来不和,后来在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加剧,最后被杨
    12-23 魏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