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纵孟获 诸葛亮的灵感从哪儿来的?

   2020-11-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军人尤要读兵书史料记载,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民族政策的胜利。这一战中,诸葛亮只用了兵书上的一计——欲擒故纵。可见,兵

军人尤要读兵书

史料记载,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民族政策的胜利。这一战中,诸葛亮只用了兵书上的一计——欲擒故纵。可见,兵书的魅力令人折服。

如今,兵书在国外亦受到热捧,我国古典兵书《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经”,成为政治家的治国方略、军事家的制胜秘诀、外交家的谈判法宝、企业家的营生之本、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必读书、美国西点军校学员的“口袋书”。对于比国外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早2000年的《孙子兵法》,我们军人更应该拿起这个“传家宝”,让它在建设现代化军队中发挥更大作用。

兵书之所以如陈年老酒越久越醇香,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强调朴素唯物辩证理念。在吴王阖闾面对星象学“测定”而对攻越举棋不定时,孙武指出:“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他的唯物论思想批驳了天命论。透过兵书中战法战策的形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分析、研判、综合、推理等思维形式,这些思维能力是不少人在工作实践中所缺乏的。因此,掌握兵书中的思维方式,就能避免看问题鼠目寸光、分析问题以偏概全、解决问题不讲章法。

带兵之道,兵书中早有明示。《孙膑兵法》第六篇《月战》开篇即云:“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将苑》中《哀死》曰:“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道出了带兵的核心——以人为本。《孙子兵法》中提出带兵的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又从反面提出了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兵书中的“爱兵如子”“爱卒如婴”?我们提着灯笼在苦苦寻觅的带兵之道,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兵书中的战略战术是经过无数次流血牺牲总结出来的,其战略战术思想博大精深,堪称精髓。《兵谋》中三十二谋个个都是战略,《三十六计》中计计都是战术。

面对战略战术,很多人也许会说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之类的话语,但为什么千年之后毛泽东提出的避实就虚、以迂为直等战法与兵书异曲同工,我们各种方案、预案中的迂回包抄、设卡堵截等战法与兵书不谋而合?答案只有一个——兵书是树,这些战略战术是枝。新时期,古代兵书上的战略战术仍然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所以,我们学习古代兵书,要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把它与信息化有机结合,不断发展创新。

 
标签: 诸葛亮 孟获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