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杨家将的不是潘仁美不是曹彬竟然是宋太宗

   2020-09-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雍熙三年(986 年)七月,宋朝各路大军陆续惨败回国。至此,这次轰轰烈烈的“雍熙北伐”,以数十万大军的溃败和杨业战死而告终。战后盘点一下吧,这场战斗后,宋军输掉了一切,包括胜负本身,还有声望、名誉,以及皇帝的那颗自尊心。好吧,战争打成这样,

雍熙三年(986 年)七月,宋朝各路大军陆续惨败回国。至此,这次轰轰烈烈的“雍熙北伐”,以数十万大军的溃败和杨业战死而告终。

战后盘点一下吧,这场战斗后,宋军输掉了一切,包括胜负本身,还有声望、名誉,以及皇帝的那颗自尊心。

好吧,战争打成这样,论功行赏是没戏了,开始秋后算账吧。史料记载,在追究责任的过程中,宋太宗认为在这次北伐中,战术是正确的,部署也是正确的,意图也是正确的,错就错在将领不听指挥、各持己见,这才被敌人击败。因此,这些“不听指挥”的将领,才是此战失利的罪魁祸首。

在赵光义的授权下,大臣们将此次北伐将领的过失一一罗列。最后,大臣们一致决定:

北伐军统帅曹彬,因违抗圣旨,不听指挥,对手下士兵失于约束,所以被敌人击败,最后导致全盘皆输。所以,曹彬就是此次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

要知道,“违抗圣旨、不听指挥”,这两个罪名要是放到别的朝代,那就不用审了,直接上演割肉好戏(万剐凌迟)了,家族成员也基本上被连根拔起了,侥幸存活几个,那也只能是“皇恩浩荡”了。

然而,曹彬的下场是什么?人家啥事没有,只是被降了职,从节度使变成了右骁卫上将军,之后戴罪立功,曹彬又恢复原职了。

这是一个什么情况?

我个人认为,对曹彬这样宽宏大量的处理,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宋朝不轻易杀大臣。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赵匡胤定下了一个“不得杀士大夫”的遗训后,终两宋319 年,被杀的一品大臣,貌似只有岳飞一人。

可见,在宋朝当官员,真是一件蛮好的事情。不管捅了多大的娄子,也没有性命之忧。

第二,赵光义与曹彬之间,有一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讲述这个秘密前,请先回顾一个问题:

在“雍熙北伐”中,为什么曹彬会如此反常,他竟然违抗圣旨,听命于士兵的“命令”?最后,曹彬跟中了邪似的在战场上跑来跑去,没等耶律休哥动手,就把自己遛了一个半死。

如此反常,曹彬到底犯了什么病?

在给曹彬“治病”前,这里还有一个更加反常的病人,他就是大宋的皇帝。

史料记载,在处罚了曹彬后,仅仅隔了一年,曹彬啥功劳都没有,就被提拔为武宁军节度使,完全恢复了之前的官职。三年后,曹彬晋级为平卢军节度使,成为“节度使之王”。再后来,赵光义的儿子当上了皇帝,曹彬则成为检校太师、同平章事、枢密正使,俨然成为“宋朝第一军人”。

怎么样,如此晋级的速度,很神奇吧。然而,还有更加神奇的事情。曹彬死后,以他这么一个间接坑死杨业、害死数万士兵的败将,竟然获得了“宋朝第一良将”的美誉。曹彬的女儿、孙女更是被陆续送进皇宫,成为妃嫔、皇后、太后,其中的一个女人更是权倾朝野,饕餮天下,连皇帝都得听她的……

那么,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凭什么一个败军之将,还能得到这么好的待遇?

凭什么!

一个词形容:交易。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免费的恩赐。在这一点上,曹彬的意识非常清醒。这些光荣的头衔和地位,都是曹彬用自己的荣辱换来的。

因为从一开始,曹彬就是一只替罪羊。

现在,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这场战争的全过程:

根据《宋史》记载,曹彬攻城略地时,皇帝惊讶“其太速”,要求曹彬减速;等到曹彬粮尽后退时,赵光义又要求他不许后退,去跟米信合军;等曹彬违抗圣旨再次进军时,赵光义却没有谴责他,而是要求西路军和中路军马上会合,一起去攻打幽州城……

上述这些事情说明了什么?说明在这场战役中,赵光义才是这个战役的总指挥,他无时无刻不在指挥着曹彬,指挥着潘美,指挥着所有的将领;而所谓的曹彬“违抗圣旨、不听指挥、纵容手下”的罪名,这些根本就不成立。从一开始,这些就是赵光义本人亲自下的命令!

现在,明白曹彬为什么敢违抗圣旨,直接出兵了吧!

现在,明白曹彬为什么会遛来遛去,把自己活活累死了吧!

现在,明白曹彬为什么会被耶律休哥截断粮道了吧!

因为,这一切的幕后黑手,都是赵光义!而根据赵光义“按图索骥,打仗凭阵图”这一战术体系,曹彬仅仅是被劫了粮道,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他全军覆没的结局,也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当然了,对于这些委屈,曹彬啥也没说,更没有任何争持。一个聪明、懂事、乖巧的员工,懂得权衡利弊,更懂得官场的规矩。

为了不给皇帝抹黑,曹彬毫不犹豫地扛下了这一切,包括那个“战场废物”的骂名。

现在,明白曹彬死后,皇帝为什么追封他为“宋朝第一良将”了吧,真是实至名归,也完全对得起这个“良心”中的这个“良”字。

好吧,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雍熙北伐中,不管到底是谁的错,是宁愿背黑锅的曹彬,还是幕后黑手赵光义,这些终究都会过去,现在宋朝军民唯一要干的事情,就是咬紧自己的牙关,准备迎接敌人的挑战,毕竟你把辽军揍了一顿,人家要是不还手,那才叫没有天理。

明天,当太阳重新升起之时,就是宋辽重新开战之日。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存在真实的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否有真实的杨家将
    历史上存在真实的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否有真实的
    1、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 。2、杨继业 ,又叫做杨业,(约932-986年),原名重贵,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都很器重的名将 。杨家将的故事 ,大都是后来的说书演绎的 。但是真实的
  • 历史上真有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不是真有杨家将吗
    历史上真有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不是真有杨家将吗
    1、历史上是有杨家将的。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杨业本命杨重贵,杨业是太原人,原来是北汉的将领。当时北汉只是一个臣服于北汉的政权,但是辽国一直侵扰北汉的边境。当时杨业负责镇守北汉边境,所以经常和辽军交锋,30多年一直没有落于下风。在北汉灭亡之后
  •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是怎样的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是
    1、杨业在历史上是一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20多岁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
  • 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的杨家将是不是真的
    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的杨家将
    1、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2、真实的杨家将:千百年来,杨家将的故事就在这种艺术化过程中逐渐丰满、丰富了,满足了人们对忠烈的感佩,对奸臣的鞭挞,对昏君的痛恨。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
  • 忠烈杨家将潘仁美是谁?潘仁美简介及怎么死的
    由郑伊健、吴尊、周渝民、林峰等七名型男主演的歌颂杨家将保家卫国的电影《忠烈杨家将》已经于4月4日上映,剧中还出现了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的大奸臣潘仁美这个人物。那么潘仁美是谁呢?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他的历史原型是谁?潘仁美又是怎么死的?
  • 揭秘杨家将第一人杨业 手杀上百人后绝食而死
    宋太宗赵匡义攻打北汉时,曾下重金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人,也就是常说的杨家将第一人,也叫杨继业,杨令公,此人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赵匡义没有看错人,杨业在北汉时,以骁勇善战出名,每战必胜,屡立战功,所以当时北汉人都称他为
  • 杨家将里杨四郎杨延辉简介 杨四郎是怎么死的?
    杨延辉,是中国古代与杨家将有关的话本、演义、小说、评书中的人物,原名杨贵,字延辉,后改名木易。杨延辉为抗辽名将杨业所生七子之一,排名第四,故又有“杨四郎”之称,后世人也常称其为杨四郎而非杨延辉。杨延辉作为杨业的儿子,杨家将之一,自然也是一位
  • 潘美是《杨家将》潘仁美的原型吗?他为人怎样?
    《杨家将》可以说是一出非常成功的故事系列,无论是小说、传记、评书、戏剧,甚至放在今天来说的电影电视剧,对于杨家将故事的表现可以说是经久不衰。而与杨家将有关的故事,就算历经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仍然受到观众们的喜爱。不说中国古时候的人们,就说现
  • 杨家将杨业怎么死的?手杀上百人后绝食而死
    宋太宗赵匡义攻打北汉时,曾下重金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人,也就是常说的杨家将第一人,也叫杨继业,杨令公,此人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赵匡义没有看错人,杨业在北汉时,以骁勇善战出名,每战必胜,屡立战功,所以当时北汉人都称他为
  • 平凡的杨家将为何能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令人难忘。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