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是哪国传教士?汤若望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0-07-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汤若望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传教士,在两朝政府间都具有极高的声望,获得明清两朝统治者的青睐。汤若望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一位德国人,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JohannAdam Schall vonBell),来到中国后,为了更

汤若望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传教士,在两朝政府间都具有极高的声望,获得明清两朝统治者的青睐。汤若望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一位德国人,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JohannAdam Schall vonBell),来到中国后,为了更好的传教,入乡随俗的汤若望不仅身穿儒服,并且依据自己的名字改名汤若望,字“道未”(“道未”二字出自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

汤若望在明崇祯年间来到中国,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在中国生活47年,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

汤若望以其丰富渊博的知识和出众的才能,获得明清两朝上位者的欣赏,在中国传教四十多年的历史中,他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指得一提的是,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

公元1592年,汤若望在德国科隆出生,后就读于耶稣会所创办的著名的三王冕中学,在这个严苛的学校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后来科隆城内流行瘟疫,三王冕中学被迫停办。16岁的汤若望被当地耶稣会教区推荐到罗马德意志学院学习。

公元1610年,汤若望在德意志学院学完了哲学、古典文学、数理天文学等全部课程,并于第二年加入了耶稣会,宣誓终生安贫、贞洁、服从。不久汤若望到了圣·安德烈奥修道院,当一名见习修士,接受严格的修士训练。

成为见习修士的汤若望,专注于对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在天文数学领域,付出较多的经历。在这里汤若望奠定了作为一位神父的基础,也是在这里,汤若望第一次对去中国传教产生了欲望。

在圣·安德烈奥修道院期间,汤若望看见了早期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丰功伟绩,并且对利玛窦在中国采取的适应中国文化习俗的,所谓“合儒”的传教策略极为赞赏。

当他得知中国的人们对于利玛窦所学知识惊到,并且中国皇帝还极为礼遇优待利玛窦的时候,极为向往。他希望自己也能前往中国,为上帝开辟这样一个广阔的信仰地带。

公元1613年,汤若望进入罗马学院,开始了为期四年的神学和数学研究。在这里利玛窦不仅学习神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还对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力学、化学等科目有所涉及。四年后,汤若望以最优秀的成绩在罗马学院毕业,成为一名真正的神父。公元1618年,汤若望准备前往中国。

汤若望等一干传教士先是抵达澳门,随后经由澳门前往中国本土。到了北京之后,汤若望因为早已事先学过汉语及汉族文化,因而在与士大夫一族交流时,用自己本身丰富的文化征服了他们。后来又因为他对火炮的了解以及精确算出月食的时间,取得崇祯帝的信赖,开始顺利在中国传教。

明朝亡国后,清朝入关,建立了新的统治。汤若望等一干人等,因为有着极为扎实的数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最终征服了多尔衮,得以在朝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多尔衮控制朝政期间,他通过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知道多尔衮将不久于人世,并且将这个消息告知顺治帝及皇太后,从而在多尔衮去世之后,得到两位高层的一致青睐。汤若望在世期间,一直受到各统治者的信任和倚重,顺治帝许多地方都会询问其意见,而到了康熙朝也倚仗其铸造火炮的技术,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

康熙五年,汤若望病死于寓所,享年七十六岁。

 
标签: 汤若望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汤若望案始末 最后为何被平反了?
    汤若望案在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成熟,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除了传统的商贸往来之外,也出现了很多的西方传教士的身影。而汤若望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员。可以说他是继最早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利玛窦之外最重要的耶稣会士
    12-01 汤若望
  • 清朝顺治帝为什么会重用外籍大臣汤若望呢?
    汤若望,字“道未”(出典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生于1592年(壬辰年)5月1日——1666年8月15日逝世,德国人,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
  • 大清康熙皇帝为何由外国人汤若望推举继位
    顺治皇帝福临临死时,可能确实想要报复自己的这位母后。因此,才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一再坚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某一个堂兄弟。这样,孝庄皇太后的地位,将会在新皇帝继位后立即被边缘化,为新皇帝的母亲所取而代之。这是孝庄皇太后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此
  • 顺治和汤若望 汤若望差点让福临皈依基督教
    汤若望,字“道未”【出典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德国人,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左侧,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一级正品)。在科隆有
  • 汤若望的出生地在哪 汤若望案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资本主义快速扩张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渐渐地在增多。而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途径除了一般的商贸往来之外,大批西方传教士出于传播基督教教义和思想的目的而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科学
    11-12 汤若望
  •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清朝顺治皇帝的“洋爷爷”
    顺治帝信仰复杂,他信奉两种宗教。亲政开始的前七年,他信奉天主教,而后四年,他信奉佛教。这在清朝的皇帝中是独一无二的。顺治帝宠信天主教,主要受他母亲孝庄的影响。还在顺治帝亲政之始,他的母后孝庄患病,是德国的一位名叫汤若望的传教士给治好了。不仅
  • 汤若望为何一度被判凌迟处死 汤若望怎么死的
    汤若望在顺治年间所受的恩宠与隆遇使得天主教当时在中国的传播较为顺利。随着传教士人数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信徒在不断发展。在汤若望时代,教堂在中国已有30多处,据德礼贤先生统计1650年信徒人数就已达到150000人。中西历法之争,由来已久
  • 汤若望曾参与绘制明朝大型全天星图 供皇帝专用
    明崇祯时期、代表了当时东方星象学的最高水平的皇室星图你见过吗?昨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副局长李明华,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等出席。来
  • 外国来的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一度被处以死刑
    在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成熟,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除了传统的商贸往来之外,也出现了很多的西方传教士的身影。而汤若望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员。可以说他是继最早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利玛窦之外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汤
    10-27 汤若望
  • 孝庄太后竟有一位洋义父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孝庄皇太后无疑是彪炳清史的第一位政治女强人,这位为大清朝站稳脚跟立下不世功勋的“清代国母”,竟然称一个西洋人为义父,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西洋人叫汤若望。他治好了孝庄侄女的病,即后来顺治皇帝的皇后(也有资料说医治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