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闺蜜干政” 邓太后和才女班昭

   2020-07-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这些天,韩国总统朴槿惠“闺蜜干政”的新闻被爆出,一时间引人注目。自古以来,外戚干政、宦官干政、后宫干政等等层出不穷,可“闺蜜干政”这词儿还是第一次出现,让人感到无比新鲜。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闺蜜干政”的情形,只不过那时候还没人在意

这些天,韩国总统朴槿惠“闺蜜干政”的新闻被爆出,一时间引人注目。自古以来,外戚干政、宦官干政、后宫干政等等层出不穷,可“闺蜜干政”这词儿还是第一次出现,让人感到无比新鲜。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闺蜜干政”的情形,只不过那时候还没人在意而已。这位干政的“闺蜜”大大有名,就是著名才女、历史学家班昭。她不仅续写了《汉书》,更在东汉和熹太后邓绥临朝执政的时代深度参与政事,协助太后处理国务,成为“闺蜜干政”的鼻祖。

班昭字惠班,出身史学世家,她的父亲班彪、长兄班固都是著名历史学家。班昭从小生活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中,耳濡目染,自是有条件博览群书,修炼得才华横溢。14岁时,她嫁给了同乡曹世叔,生下了一个儿子曹成和几个女儿。后来丈夫去世,班昭没有再嫁,而是全身心投入了帮助哥哥班固编修《汉书》的工作中。公元92年,班固因为卷入政治倾轧,被牵连入狱而死,留下尚未完成的著作;汉和帝刘肇亲政后,深为《汉书》未完而遗憾,于是命班昭续写完成。

在与班昭的交流中,皇帝对班昭的才华修为十分钦佩,干脆又请班昭入宫教授自己的后妃们读诗诵史,让宫中上下尊称她为“曹大家”。就是在这时候,班昭与汉和帝的贵人邓绥相识,两人一见投缘。邓绥聪慧好学,领悟力又强,让年届中年的班昭十分喜欢,更加悉心栽培。两个人很快成为了超越师徒关系的“忘年闺蜜”。

在班昭的言传身教下,邓绥在宫中处处隐忍,以退为进,最后成功击败了皇后阴氏,于公元102年成为汉和帝的新皇后。四年后,汉和帝病逝,邓绥临朝执政。虽然女性的身份让班昭无法走上朝廷,却始终在幕后帮助邓太后出谋划策,协助她处理政务、治理国家。班昭熟读史书,历代的兴衰成败、为政得失都了然于胸,有着丰富的政治智慧。有了她的指点,年轻的邓太后如虎添翼,初掌大权就有章有法,让大臣百姓都心悦诚服。

对于班昭的“闺蜜干政”,史书并未遮掩,直接记载:“及邓太后临朝,(班昭)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班昭经常出入宫中,成为太后高参,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闺蜜如此“干政”了数年,她的贡献太大,除了物质赏赐之外无法再酬答,邓绥只好封了班昭的儿子曹成为侯,后来更官至齐国丞相,成为历代少见的“拼妈族”。

有一次,邓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因为母亲去世,请求辞职归乡。邓骘一直率军镇守边疆,是国家北部的屏障。邓绥不想同意,但哥哥态度很坚决,于是她去征求班昭的意见。

班昭引经据典之后说,大将军坚守忠孝之义,请求辞官守制,正是功成身退啊;如果不允许的话,将来若有意外,或者犯了什么小错,就难以保持谦逊谦让的美名了。这是含蓄地告诉邓太后,如果邓家兄弟不急流勇退的话,等一朝你不再掌权,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引发大祸端。邓太后非常聪明,立刻明白了闺蜜的弦外之音,当即接受了班昭的建议。

邓绥临朝的时代,水灾旱灾频繁发生,但她处置得宜,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并向前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女主之一。与其他临朝的东汉太后委托父兄管理国家不同,邓绥始终是自己亲自掌管政权,而闺蜜班昭始终在她的身前身后。因为邓太后业绩出众,天下敬服,所以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虽然大家都知道班昭参政议政,但从无一人指责弹劾“闺蜜干政”,反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班昭安享晚年,直到七十多岁才去世。得知她的死讯,邓太后十分悲痛,当即素服举哀,并派专人办理班昭的后事,隆重安葬了自己的老师兼闺蜜。不过,相比隐身在幕后的“闺蜜干政”,班昭历史学家和才女的名声更大、更高,让人们忽略了她的政治家身份。

 
标签: 太后 才女 汉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1、皇太后就是皇帝嫡妻,可以是皇帝生母,也可能是皇帝嫡母。2、太后有可能是皇帝生母,又或者是诸侯王之母,例如汉代代王刘恒之母薄姬,又称代王太后。3、太后也有可能是皇帝的姑姑,例如北魏中宫皇后蒙美姣就是蒙德华的姑姑,但是因为儿子封为藩王,所以
  • 古代太后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听政时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要和群臣见面。古代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诸大臣是不能直接和太后见面的。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04-23
  •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
    1、这是因为,北魏从建国到灭亡长达140多年,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出现隋唐大繁荣,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保障。而文明太后掌权的这20多年,正好处于北魏承上启下的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文明太后指
  •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1、慈禧17岁入宫,被封兰贵人,颇得咸丰皇帝宠爱,次年就晋懿嫔,4年后生下一子以后的同治帝,晋懿妃,再次年受封懿贵妃,此时的慈禧已经有与孝贞显皇后分庭抗礼的实力。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5岁的同治继位,慈禧改称圣母皇太后。她联合了孝贞显皇
  •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简介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
    1、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帝的母亲。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
  •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介绍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
    1、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2、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12-31 清朝慈禧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