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汉三杰中为何只有韩信被杀

   2020-12-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刘邦打天下,三个人功劳最大,对此刘邦自己也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刘邦打天下,三个人功劳最大,对此刘邦自己也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不过三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韩信最初封齐王,然后降为楚王,最后被贬淮阴侯,然后被吕后杀死于未央宫;张良学赤松子隐居,最后一直托病不出;倒是萧何,一直在刘邦身边,做到丞相,而且孩子辈也是大官。

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仅仅是萧何是刘邦的老乡,其实不然,我以为有以下几方面决定的:

其一,韩信过于张扬,韩信不得地时很低调,即使别人让自己从裤裆里钻过去,都毫不犹豫的钻过去,后来做了大将军,打了不少大胜仗,开始想着南面称孤,尤其是居然伸手问刘邦要齐王的封号,刘邦气急败坏,尽管在张良的劝告下,给了韩信,可心里却对韩信老大的不痛快。

其二,韩信功劳太大,所谓“勇略震主者身危,功高盖世者不赏”,你立下那么大的功劳,刘邦拿什么赏赐给你,一旦你心里不高兴,刘邦自然坐卧不宁,这天下都是你打下来的,你不死,当皇帝的如何能心安,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当年吴越之战结束之后,看看越王勾践如何对付功臣文种范蠡的。

其三,韩信用兵如神,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亲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号称二十万众,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本土作战兵易涣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今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

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

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一时间诸侯各国听见韩信的名字闻风丧胆,就是项羽也对韩信畏惧三分,极力想拉拢韩信,韩信此时不知道韬光隐晦,却在和刘邦的交谈中,毫不保留的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自然让刘邦心里老大的不痛快。

其四,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人,对韩信格外敬佩,万一韩信要是带兵造反,对刘邦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史记里有一个细节,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那樊哙是刘邦手下第一员猛将,又是刘邦的妹婿,尚且对韩信如此,何况他人?

相比较张良,在刘邦成名之后,基本上诸事不问,又帮助吕后的儿子刘盈夺了太子之位,自然让吕后感激涕零;萧何一直小心谨慎,甚至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玷污自己的名声,因此在刘邦和吕后那里,能够度日。当然他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可见韩信被害,和韩信立下赫赫战功有关,也和自己张扬的个性不无关系。

韩信最后也知道,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功臣亡”,历史上那些立下大功劳的人莫不例外。所以,也许他也料到自己作为开国功臣难逃一死的命运。

 
标签: 韩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