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战役为什么丁汝昌不迎战?与李鸿章有关吗

   2020-10-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丁汝昌,是清朝海军著名将领,为李鸿章创办中国水军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幼年生活贫困,少年的时候跟随潮流加入了太平军中。后来安庆大营被湘军围困,丁汝昌与其首领带领三百多人投降清军,调转矛头攻击太平军。在攻打安庆大营的时候,丁汝昌立了大功,战后升

丁汝昌,是清朝海军著名将领,为李鸿章创办中国水军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幼年生活贫困,少年的时候跟随潮流加入了太平军中。后来安庆大营被湘军围困,丁汝昌与其首领带领三百多人投降清军,调转矛头攻击太平军。

在攻打安庆大营的时候,丁汝昌立了大功,战后升任千总,充当开字营哨官。当时为了支援上海,曾国潘命令李鸿章组建淮军,并将一部分湘军调给李鸿章,以保证淮军的迅速建立,丁汝昌便在此列。

在淮军的时候,丁汝昌作战勇猛,屡次破败太平军,因此很快升官。太平天国运动败亡以后,丁汝昌已经升为副将,统先锋马队3营。同治七年的时候,在与捻军作战中建立功勋,授总兵,加提督衔,赐协勇巴图鲁勇号。

在这里看出,丁汝昌是一位作战勇猛的陆军将领。但是关键是,一位陆军将领,就算在陆地上再勇猛,再怎么熟悉作战,但也不代表他适合海军作战。毕竟海上作战与陆地作战千差万别,存在许多差异,让一个根本没有接触过海军的陆军将领,去当一个海军将领,指挥海军作战,这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这种事情,放在现在来看,是决计不可能发生的是事情。就如空军一般,每一位海军军士都会经过严苛的训练,更不用说海军统帅了。那绝对是经过专门培训,并且检验合格,方才能胜任的。而丁汝昌就这样成为了海军提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丁汝昌成为海军提督的起因,是因为在淮军中受人打压。在统治十三年的时候,清军裁剪军饷,丁汝昌的马队3营被刘铭传登记在列。丁汝昌致书抗议,刘铭传怒其不执行命令,欲杀之。得知此事之后,丁汝昌立刻逃回故乡巢县,得免杀身之祸。

罢职归乡之后的丁汝昌,整日都闷闷不乐。正好当时清王朝展开海防大筹议,李鸿章购买军舰,建立北洋水师。丁汝昌想到李鸿章现在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便想去投靠李鸿章。李鸿章知道丁汝昌的到来,自然高兴,不过他也知道丁汝昌与刘的嫌隙。

若是仍然将丁汝昌留在陆军中,会引起刘的不满,因此便让丁汝昌进入海军中受命。“省三(刘铭传)与尔有隙,我若用尔,则与省三龃矣。尔宜与之分道扬镳!今吾欲立海军,乏人统率,……当以此任相属。”就这样,丁汝昌从一个陆军将领,成为一名海军提督。

从李鸿章的原因看来,他对丁汝昌所说的话,只是其中一个理由。最重要的理由是,丁汝昌在淮军服役多年,可谓是李鸿章亲信中的亲信。如今建立北洋水师,自然要派一个信得过的人作统帅。丁汝昌在北洋水师中,能保证北洋水师对其命令的绝对听从,这样就不用担心大权旁落。

事实也的确如此,丁汝昌成为北洋水军的统帅之后,大小战役都要先请示李鸿章,才会进行作战。对李鸿章极为依赖,言听计从。在丁汝昌的领导下,北洋水师完全成为了李鸿章个人的家军,完全服从李鸿章的个人意志。

后来在威海海战中,日军派军舰围堵北洋水师。丁汝昌就是因为没有接到李鸿章出兵的命令,所以才会选择龟缩在海港中,并不主动出击,与日本进行战斗。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北洋水师的覆败。没有接到命令的北洋水师,最终成为瓮中之鳖,被日军吊着打,很快就一败再败。为了保住北洋水师将士的性命,丁汝昌没有接受日本的劝降书,而是选择了吞食鸦片自尽。

丁汝昌没有出海作战,是因为没有接受到李鸿章的命令。而李鸿章没有发出进攻命令,有人说是怕他一手拉扯起来的海军被灭个一干二净。

 
标签: 李鸿章 丁汝昌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12-31 李鸿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12-30 李鸿章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12-29 李鸿章
  •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12-26 李鸿章
  •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12-25 李鸿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