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的毒舌原配 一语成谶预测王朝命运

   2020-03-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一个少妇的一句气话,如先知一般,精准地预测了一个王朝的命运。这听起来似乎天方夜谭,然而并非虚构。此女名不见经传,只知道她姓虞,乃魏明帝曹睿的原配,生平事迹不详,唯独这句气话,被史家郑重地记录了下来,可见其独特性、重要性乃至蕴含的取鉴意义,是

一个少妇的一句气话,如先知一般,精准地预测了一个王朝的命运。这听起来似乎天方夜谭,然而并非虚构。

此女名不见经传,只知道她姓虞,乃魏明帝曹睿的原配,生平事迹不详,唯独这句气话,被史家郑重地记录了下来,可见其独特性、重要性乃至蕴含的取鉴意义,是少见的,起码属于“前无古人”。

魏明帝(资料图)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曹叡二十三岁即位。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其子曹睿即位,是年二十三岁,虞氏或不满二十。按惯例,有了君临天下的皇帝,就得有母仪天下的皇后,身为原配,虞氏自信满满。但是次年公布的遴选结果却不是她,而是典虞车工(太仆下属作坊的工匠)毛嘉的女儿,这个打击,对虞氏来说是近乎崩溃的。

毛氏之所以能取代虞氏,颜值是主要原因,“黄初中,以选入东宫,明帝时为平原王,进御有宠,出入与同舆辇。”(《三国志》),千挑万选的,自然是个美人。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曹睿也有此陋习,激情一上来,结发之情就成了冬天的白菜帮子,能扔则扔,于是历史上就有了这位“明悼毛皇后”。

从热门而至落选,虞氏一万个不服,估计没少闹腾。这不,“太皇卞太后慰勉焉”,祖婆婆都出来做思想工作了,动静还能小?在当时,卞太后绝对属于年高德劭的人物,她的面子,没人敢不给,可是虞氏偏不买账,气呼呼地说:“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然后职内事,君听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殆必由此亡国丧祀矣!”

魏明帝(网络配图)

这句气话的前半句,啪啪啪地打脸,打了曹家三代人的脸。

卞太后出身“倡家”,即江湖卖艺的,那时候可没有人民艺术家的说法,倡家地位还不如自耕农;曹丕的皇后郭氏,是路边捡来的,虽说其“祖世长吏”,就算不是贴金,一个地方小官的女儿,也谈不上尊贵;如今曹睿又册立车工之女为后,就不能怪虞氏打脸了。卞太后当时的尴尬状,可想而知。然则虞氏的话,又确确实实是真话,曹睿怒不可遏,倒也没下狠手,只是将她“绌还邺宫”,即撵出京城,回曹氏老宅(官渡之战后,曹操举家迁邺城)闭门思过。

“让人受到羞辱却无法反击,只能吐血的讲话方式”,专家称之为毒舌,虞氏亦可谓毒舌矣!前半句显示的,或许还只是她的不怕事之习惯或者性格特点,后半句则可理解为高智商了。“其道相由而成”,意思是夫妻之间需要相辅相成,家和万事兴嘛;“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意思是皇帝刚即位就不学“好”,没有好的开端,怎能有好的结果?最后推论出“亡国丧祀”,其毒舌之思想高度,几乎达到了“四维不张,国将不国”的层面。

虞氏的气话,在其后十多年间一一得到了印证。

毛皇后确乎不善于打理内事,简直一塌糊涂。自己生的皇子曹殷,次年夭折也就罢了,还可以视为意外;其他妃子所生的皇子曹冏、曹穆,亦都是未满岁而夭,恐怕就不是意外了,哪有这般巧合?

魏明帝的毒舌原配

窥一斑而知全豹,接班人乃朝廷公器,社稷根本,对此大事,毛皇后尚且如此,其他的也就无需举例了。总之,曹睿对她是极度不满,就因为游园没带她而后被她知道,“左右泄之,所杀十余人。庚辰,赐后死”。

曹睿执政之愿景,《世说新语》概括为“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所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曹睿的文采是可以的,唯能力一般般,充其量守成而已。虞氏“无善始,则无善终”的预测,到了公元237年左右,开始集中地爆发出来。首先是内事始不善,导致出现了继承人问题,亲生儿子都死了,两个养子均尚年幼;其次是国事始不善,导致出现了民生问题,陈寿说曹睿“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再次则是前两个因素导致出现的托孤问题,由于即位的曹芳年仅七岁,继立的皇后郭氏尚未有效树立威望和建立制衡外臣的势力,曹睿一死,皇权很快旁落。

公元249年,发生了高平陵事件,军政皆入司马氏之手,西晋一统河山的鼓点声,已然声声可闻,而虞氏的毒舌,亦一语成谶。

 
标签: 魏明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睿有实权吗 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睿有没有实权
    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睿有实权吗 三国时期的魏明
    1、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睿有实权。2、曹睿是曹丕的长子,23岁继位,他那时候有实权。辽东公孙渊叛乱,司马懿奉旨讨伐大胜,击斩公孙渊。而就在这时,曹睿病重,急招司马懿回京。曹睿无子,立8岁的侄子曹芳为太子,并托孤于司马懿和曹爽。曹爽一直提防司马
  • 为何说魏明帝是导致士林风气败坏的元凶?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魏明帝曹睿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少年即位,却年轻有为。在即位之初,就大力起用贤臣,比如说司马懿,于是成功阻止了诸葛亮气势汹汹的第一次北伐,街亭之战打出了曹魏的威风,也让魏明帝在世人心中多了许多光彩。其实,这一点罗贯中
    12-30 魏明帝
  • 历史上魏明帝曹睿是谁的儿子?曹睿是怎么死的
    魏明帝曹睿是谁的儿子?曹睿是怎么死的?曹睿(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史称魏明帝,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曹丕与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孙。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
  • 司马懿受魏明帝托孤顿首流涕 为何还篡权?
    诸葛亮受蜀汉皇帝刘备托孤,顿首流涕,辅佐后主刘禅,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楷模。而司马懿受魏明帝托孤,也是顿首流涕,但是,最后还是篡权了,司马懿为什么没有像诸葛亮那样,选择做忠臣呢?让为什么要篡权呢?史书《三国志明帝纪》记载:
  • 魏明帝曹叡身世之谜 历史上曹叡是谁的儿子
    曹睿是谁的儿子?金性尧先生所著《三国谈心录》一书,首篇即是《魏明帝生父之谜》,金先生在文中引述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观点——魏明帝曹叡并非曹丕亲生。关于这个观点,现将金氏原文摘录如下:甄氏总算生下一个明帝,能为其屈死的亡母报仇,但这里却又留下一
  • 如何评价曹睿?魏明帝曹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曹叡,字元仲,丕长子。母甄氏,本袁绍中子熙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攻灭公孙瓒后,熙出为幽州刺史,甄氏留邺。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操攻克邺,甄氏为丕所纳。叡生而操爱之,“每朝宴会同,叡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延
  • 曹睿是谁的儿子 魏明帝曹叡生父是袁熙还是曹丕
    曹叡生母甄氏原为袁绍中子袁熙妇,在其出逃后被曹丕所纳,后生下后来继位为魏明帝的曹睿。《三国志》卷二《明帝纪》记载魏明帝去世时“时年三十六”。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计算曹睿年龄时,认为甄氏在建安九年(204年)被曹丕所纳,到景初三年(239年
  • 魏明帝曹睿的原配虞氏 准确预测了曹魏的灭亡
    一个少妇的一句气话,如先知一般,精准地预测了一个王朝的命运。这听起来似乎天方夜谭,然而并非虚构。此女名不见经传,只知道她姓虞,乃魏明帝曹睿的原配,生平事迹不详,唯独这句气话,被史家郑重地记录了下来,可见其独特性、重要性乃至蕴含的取鉴意义,是
  • 历史上魏明帝曹睿有几个儿子?曹睿的子女有哪些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史称魏明帝,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曹丕与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孙。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
  • 魏国魏明帝曹叡为何要执意弄死掉皇后和侍从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这样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景初元年(也就是公元237年),魏明帝曹叡摆驾北园,临行前特意嘱咐左右千万不要把自己游北园的消息泄露给毛皇后。俗语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毛皇后很快便知道了,在第二天见到曹叡时,问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