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出师伐陈 贺若弼瞒天过海渡长江

   2020-02-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杨坚决意消灭南面的陈朝,实现统一全国的伟业。这一年是陈祯明二年,在位的皇帝是大家熟悉的陈后主陈叔宝。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出师伐陈,是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太庙祭祖后,隋军在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

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杨坚决意消灭南面的陈朝,实现统一全国的伟业。这一年是陈祯明二年,在位的皇帝是大家熟悉的陈后主陈叔宝。

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出师伐陈,是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太庙祭祖后,隋军在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的率领下,兵分多路,直取江南。

大敌当前,荒淫骄侈的陈叔宝没有一丝即将国破家亡的危机意识,他自恃长江天险,不采纳众将领请求积极备战的建议,反而在这年底,大张旗鼓地准备即将到来的元会之庆。什么是元会呢?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春节。准备元会之庆原本也没什么大碍,但荒唐的陈后主竟把自己镇守军事重镇的两个儿子召回京城。

这两个儿子分别是镇守江洲的南平王陈嶷和镇守南徐州的永嘉王陈彦。陈后主不仅让两个儿子回京,而且还命令沿江镇防戍守的船只,全部跟随二王返回建康。他这样做,是想在刚刚附降的后梁军民面前展示国家的威势。陈嶷和陈彦接到召令后,率战船返回建康。这样一来,绵长的江面上看不见一只战船。面对虎视眈眈的隋军,陈朝原本并不牢固的江防,显得更为薄弱。

不多久,隋军就抵达了长江北岸,作为战略要地,京口、采石两地形势危急。有大臣向陈后主建议,从京师调拨军队舰船,前往这两个地方驻守,抵挡隋军。没想到陈后主竟听信谗言,认为这时候从京师调拨军队舰船,既影响到元会之庆的排场,也显得国家怯弱,而且凭着长江天险,隋军根本不可能飞渡而过,于是没有及时向京口、采石增援。

此时驻扎在京口对面长江北岸的隋军将领是行军总管贺若弼。别看贺若弼是员武将,可行军打仗却颇有智识。“三十六计”第一计是“瞒天过海”,贺若弼伐陈之战,被后人视作“瞒天过海”的典型战例。

贺若弼率军驻扎在长江北岸后,干了些什么呢?据《资治通鉴》记载,贺若弼从几个方面入手,麻痹长江南岸驻守京口的陈军。首先,他将军中的老马卖掉,大量购买陈朝的船只,买到手后,将这些船只偷偷藏起来,然后又购买了五六十只小破船,停在河岸边。陈军窥探得知后,以为隋军没有渡江的船只。其次,贺若弼命令沿江驻守的兵士交接班时,一定要聚集到岸边,大举旗帜,营幕遍野。开始一两次,江对岸的陈军见了,以为隋军要大举过江,赶紧调集军队加强戒备。但几次一来,发现这只是兵士交接班,也就习以为常,疏于防备了。除此之外,贺若弼还经常率士卒沿江打猎,人欢马叫,十分热闹。渐渐的,不管江对岸有什么大动静,陈军都不在意了。

此时任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的是谁呢?据《陈书》记载,此人乃陈朝名将萧摩诃。萧摩诃原本是侯安都手下大将,因拥立陈后主继位有功,而被封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绥建郡公,后又改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女儿也被选为太子妃。贺若弼驻师京口对岸,陈后主虽没有加派军队舰船,但将自己的亲家萧摩诃任为南徐州刺史,驻守江防。

转眼到了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陈朝的元会之庆如期举行,真是好不热闹。据《陈书》记载,这一天是“雾气四塞”,看来不是个好兆头。更要命的是,陈后主竟然连萧摩诃也从京口召回京师,让亲家也好好感受一下元会之庆的气氛。

就在这一天,前期已经做足了功课的贺若弼突举大军,渡江而来,直袭京口。《隋书》称,“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也就是说,贺若弼率军打了过来,陈军都没有发觉。为什么反应这么迟钝呢?因为他们已经中了贺若弼的“瞒天过海”之计。更何况,刺史大人已被召回京师了。

贺若弼兵袭京口,作为军事重镇,采石也被隋军另一员大将韩擒虎攻占。直至此时,见隋军真的大兵压境,陈后主才慌了手脚。荒唐的是,他竟然设立重赏,征发和尚、道士、尼姑等出家人服役,真是病急乱投医。

正月初六,京口被攻陷,临危受命的南徐州刺史黄恪遭俘。贺若弼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攻下京口后,有个士卒跑到民间去买酒,贺若弼知道了,将他处以斩刑。京口一战俘获的六千多名陈朝士兵,贺若弼全部释放,并发给他们资粮,同时付给隋文帝的敕书,将他们遣返回乡。随后,贺若弼派遣一支隋军驻扎曲阿(今丹阳),阻挡三吴地区陈军的北援,自己率隋军主力队伍,兵发建康。

据《陈书》记载,贺若弼率军突袭京口时,萧摩诃即向陈后主请命率军迎战,没有得到允许。闻知贺若弼率军向建康而来,萧摩诃再次请命,但仍被拒绝。直至贺若弼兵临城下,陈后主才派萧摩诃等大将迎敌,其昏聩至此,不败更待何时!钟山一战,萧摩诃兵败被俘。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泊秦淮》,吟咏的便是陈朝灭亡的故事。国家的统一总是大势所趋,陈朝虽然在陈后主的手中亡了国,但隋文帝却统一了中国,建立起盖世之功,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终于宣告结束。

 
标签: 隋文帝 贺若弼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隋文帝是中国古代最低估的皇帝吗 隋文帝是不是中国古代最低估的皇帝
    隋文帝是中国古代最低估的皇帝吗 隋文帝是不是
    1、隋文帝是中国古代最低估的皇帝。2、杨坚,即隋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3、杨坚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鲜卑姓氏为普六茹,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并让
  • 隋文帝 头顶龙犀帝王相,吓死三个帝国君主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23年。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他终年
    12-31 隋文帝
  • 隋文帝“怕老婆” 曾被独孤皇后逼得离宫出走
    东晋的王导算是大人物了,先后辅佐了元、明、成三位皇帝,说他是东晋王朝的缔造者也不为过,就连晋元帝司马睿自己都愿意与他共享天下。晋成帝给王导写手诏时常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这样的词语,史上有几人得到过这等待遇?可就是这么个连皇帝也
  • 隋文帝杨坚为了谁冷落后宫的三千美女?
    独孤后嫁给文帝杨坚时才十四岁,她当时让丈夫发誓:“一生之中不能与除了她之外的任何女人生孩子。”杨坚严格遵守誓言,他的孩子全都是由独孤皇后一人所生,皇帝的私生活如此纯真,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因此隋朝后宫佳丽三千,然而形同虚设,文帝“唯皇后
  • 史上被皇帝强制离婚的公主:隋文帝爱女兰陵公主
    根据《隋书·列女传》的记载,兰陵公主是隋文帝的第五个女儿,不仅美姿仪,而且性情婉顺喜好读书,堪称是隋文帝最喜欢的一个女儿。隋炀帝的几个女儿都自恃身份高贵十分的骄傲,只有兰陵公主能够谨守妇道,肯屈尊纡贵地侍奉公婆,甚至在长辈生病的时候一定要亲
  • 隋文帝杨坚 最伟大的帝王一生只睡一个女人
    你没听错,中国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帝王是隋文帝杨坚,这是西方史学家封的。其中,在被公认为最权威的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的榜单里,只有两位中国皇帝入围,秦始皇和杨坚,而且,杨坚排名在秦始皇之前!恐怕很多人对这个排名不服,认为老外不懂中国。确实,在我
  • 他是隋文帝的亲兄弟 但却被大哥杨坚毒死!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隋文帝杨坚至栗园巡幸,期间随侍皇帝的滕王杨瓒(zàn)突然暴死,死讯传出后,外界纷纷传言他是被赐毒酒害死的。杨瓒是隋文帝的三弟,同为吕苦桃所生,关系非同一般,可是人们为何会认为他是被自己的皇帝大哥毒死的呢?另外如果
  • 隋文帝杨坚是怎样逐渐扫除前朝障碍建立隋朝的
    在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死,宣帝即位。杨坚的长女做了皇后,杨坚升任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加上年少的皇帝也比较昏庸荒淫,在群臣中没有威信,于是,杨坚便开始准备取而代之。杨坚的行动多少让小皇帝有所察觉,但没有真凭实据,他也没法处罚杨坚
  • 一代明君隋文帝为何处处受制于独孤皇后?
    隋文帝叱咤风云,平定南北,统一天下,是一个难得的贤君,不过,在后世对他的评价中,他也因为怕老婆而名列榜单,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古以来,皇帝是天下人的主子,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无数佳丽
  • 隋文帝 赏罚分明 查出贪污立即赐死
    要知道,干部队伍建设可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现在干部素质这么差,怎么办呢?隋文帝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第一,严肃官员任命,不再用官职来奖赏功臣。平陈战争之后,不是一下子产生了很多战争功臣吗?大家都按照惯例,等着当官。没想到,隋文帝明确表态,“功臣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