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和亲是因为明朝皇帝们被一群人绑架了吗?

   2020-05-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大家提到明朝,有一句很硬气的话,叫做“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后面三个先不说,至少不和亲这个东西,终明一朝还真做到了。这是比较奇怪的,因为和亲是中原政权拉拢他国的重要手段,汉时昭君出塞,隋时义成公主和突厥,唐朝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

大家提到明朝,有一句很硬气的话,叫做“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后面三个先不说,至少不和亲这个东西,终明一朝还真做到了。

这是比较奇怪的,因为和亲是中原政权拉拢他国的重要手段,汉时昭君出塞,隋时义成公主和突厥,唐朝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些都是例子,为什么明朝就是不和亲呢?像后面的清朝更是把这个和亲政策发挥到极限,满蒙全面和亲。有的人,比如高晓松就认为,明朝这种僵化的外交政策就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那明朝为什么不和亲?我们来分析下,原因无外乎这么几种,一是不能和亲。这个时期是朱元璋的早期。当时是不可能和亲的,因为明朝的使命、打的旗号就是跟元朝对着干,是你死我活的对立,朱元璋北伐提的口号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任务就是打北元,所以不可能谈什么和亲了。

第二是没必要,这主要是朱元璋的后期甚至是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前。明朝对北元以及后来的瓦剌保持了军事上的优势。北方也就打个劫还行。尤其是朱棣没事就带着兵马打到了贝加尔湖旁边。这样一边倒的优势,自然也不需要和什么亲。

其实,土木堡之变的导火索就是因为明朝不愿意嫁公主,人家就来捣乱。

这之后,明朝还是比较吃亏的,长时间疲于应付。那为什么这个时候,明朝还不和亲呢?

这就是牵扯到关键的因素了,人们的思想里有一种“和亲辱国”的意识,认为嫁公主给外藩是国家的耻辱。

这个意识在之前其实是不深的。

比如先秦时期,不要说和亲了,就是太后就可以上阵的,像大家都知道的秦宣太后芈月跟义渠国的义渠王都睡到了一起,连锅巴,不是,连孩子都有了。但根本没人说啥。秦国上下情绪相当稳定。这说明,两者相互通婚根本不是事。

汉朝同样是如此,虽有华夷之分,但华夷不是说不能通婚的,冒顿可汗得知吕后死了老公,还写求婚信过来,要求一起过呢。虽然有点夸张,但大家的意识里,两者通婚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到了唐朝更是如此了,因为李世民他们家的血统相当复杂,本身就有胡人血统,你说嫁个女儿给胡人有啥关系呢?

那么,什么时候中原人觉得女儿不能嫁给胡人呢?其实不是明朝开始的,在宋朝时就开始了。宋朝理学的发展,将婚姻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人认为跟胡人结婚是辱及国体的事情。比如朱熹就是其中的代表。人对性的观点也是越来越束缚,明朝基本上是继承了宋朝的思想,甚至出现了被陌生男人牵一下手,女子自断手臂的事情。

所以,宋朝就开始不和亲了,宁愿年年给钱买和平。这就是所谓的岁贡。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也是明朝无和亲的原因,就是明朝的公主大多嫁有点钱但绝不是阀门,尤其是不嫁当官的人家。明朝公主的地位在历史中是最低的。这样一来,以前那些要求和亲的外围也觉得没啥意思了,公主没啥地位,娶回来也没啥用啊。另外,他们最主要的诉求还是要求做生意,换点生活必需品,赚点钱。

最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明朝已经被道德绑架了。

明朝自打朱元璋、朱棣们不和亲之后,后面的皇帝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毕竟明朝的文官太恐怖了,连赔点钱,谈个判或者迁个都都是满朝反对,上纲上线给你猛批一阵。

明朝必须硬气,这是大明的底线,没得商量。像土木堡之变后,于谦要死守京城,这也是赌了一把,幸亏赌赢了,不然,于谦可能就不是千古功臣,而是大罪人了。而提议南迁的徐有贞则被骂得狗血喷头,最后不得不到派出所把名字改了。

到了崇祯的时候,崇祯也曾经想迁都的。不过,他连提都不敢提,推人出来谈,也是反对声一片。你迁都就是逃跑啊,这怎么行?我大明的脸面往哪里放?

最终还是没迁成。和谈更不用说了,袁崇焕要和谈,结果被怀疑是叛徒直接千刀了。所以,迁个都或者谈个判都要被喷,你还嫁公主?你就是脑子里想想都是犯罪,都是辱没列祖列宗,所以我这里大胆猜测一下,不是明朝皇帝不想和亲,解决一下北边的麻烦,而是整个皇朝已经被文官道德绑架了,在外交上根本没可能灵活化处理。

明朝文臣个个道德标兵,不准皇帝走路、谈判或者嫁女儿,可等李自成或者清兵一到,他们倒是一个接一个投降了。(原文来自脑洞历史观的头条号)

 
标签: 和亲 明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靠什么来化解血腥仇恨 古代公主的漫漫和亲路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和亲”是一朵独特的“奇葩”,蕴含着中原皇室的几多无奈,几多屈辱?可以想象,一个泱泱大国的外交要靠一位柔弱的女子去承当,这是何等地卑贱和可悲!汉武帝时代,国势不可谓不强盛,可也上演过“和亲”的悲剧:汉武帝的女儿细君公
    12-29 公主和亲
  • 隋唐时期和亲的目的是什么 和亲的目的达到了吗
    隋与突厥的和亲一方面为了稳定局势,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婚姻关系将突厥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纳入隋的统治范围,扩大隋的疆域;就突厥而言,由于经常出现矛盾,与隋联姻,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和亲双方基本上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隋唐时期和亲的
  • 最可悲唐朝和亲公主 一辈子做妾未得到唐朝支持
    印象中唐朝总是无比优雅无比强大的,雍容华贵之风,开放包容之态,都足以让后世的人们怀想,只是美轮美奂的历史光环之下,却掩不住个人的悲凉,哪怕是身为公主,也依然活得没有任何尊严。小宁国公主,李唐荣王李琬女儿,在大唐和亲的公主之中,身份不算低了,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时期有哪些公主外嫁?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为何说文成公主的“和亲”是历史最赔本的一次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临到异邦要来讨人了
  • 为何文成公主进藏成唐朝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高祖李渊有女儿十九人,太宗李世民有女儿二十一人,除了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没一个出国的。显然按唐时的观念,嫁给外国的国王,还不如在国内招一个驸马。那时哪有那么多守节的破规矩,嫁一个觉着不好,和老爸说一声,立刻可以改嫁。因此唐朝
  • 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
    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大牺牲,也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公元前20
  • 历史上参与汉匈和亲的汉朝公主都有哪些
    汉匈和亲,是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通过联姻,加强相互关系的一种外交策略,由于双方地位,社会环境的不同,汉匈和亲的背景赋予了汉匈和亲不同的意义,在西汉政权刚建立时,北方的匈奴也在日益壮大,但是西汉政权是经过秦朝末年的连年征战建立的,百业待兴,迫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有哪些公主外嫁呢?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世代和亲的两个国家是谁
    回鹘原来是北亚的游牧汗国,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时,回鹘的别将句录莫贺乘内乱之机,勾结黠戛斯阿热可汗合兵十万攻杀回鹘可汗,“焚其牙帐荡尽,回鹘诸部逃散”,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
    12-17 和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