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之所以没能称帝 并非与庄太后关系过密

   2020-11-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暴死”在沈阳清宁宫后,由于他对身后事未做任何安排,所以,接下来由谁来继承皇位,便成了王公大臣们在为皇太极举丧的同时,不得不快速做出选择的头等大事。而在这时,在众人选中,其实也只有二人最具备继承皇位资格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暴死”在沈阳清宁宫后,由于他对身后事未做任何安排,所以,接下来由谁来继承皇位,便成了王公大臣们在为皇太极举丧的同时,不得不快速做出选择的头等大事。

而在这时,在众人选中,其实也只有二人最具备继承皇位资格,一个就是35岁的皇太极长子豪格;另一个便是皇太极的弟弟,32岁的多尔衮。这二人,不但都手握重兵,在八旗王公贵族中的威望也旗鼓相当,且都有继承皇位的野心。

接下来,皇位之所以没有落到二人任何一方之手,也没有落到皇太极其他皇子身上,而最终落在了皇太极众皇子中排行第七的6岁福临身上,也就是后来的顺治身上。不能不说是双方为避开争夺皇位招致内乱而妥协的结果。

不过,在妥协的同时,多尔衮也提出了必须由他做辅政王(同年十二月改为摄政王)的要求。而做为回应,豪格也推举一人,也就是一直支持自己的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与多尔衮一起为摄政王。目的当然是为制约多尔衮的权力。

就这样,6岁的福临便成为双方斗争的获利者,戏剧性地登上皇位。不过,实权当然是掌握在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手中。

但接下来的局势变化,却很快倒向了对多尔衮更加有利的一面。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关内,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开始很快入太原、占大同,陷宣府,破居庸、掠昌平,并于同年三月十九日黎明攻陷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在疯狂杀死、砍伤自己的妻女后,也很快在煤山自缢,大明正式走向灭亡。

闻讯农民军占领北京城,这时,早对关内虎视已久的多尔衮,在汉臣范文程的辅佐下,也于四月初九日,亲率八旗、蒙古、汉军约14万大军也直奔向山海关而来,准备俟机入关。这时候,也恰逢李自成亲率大军在山海关讨伐吴三桂,最终迫使吴三桂走投无路,而投靠了多尔衮,并引清军入关,且一举打败了农民军,进而占领北京城。

清军进城以后,再加上,多尔衮听取范文程的意见,一改过去清军每到一处都烧杀抢掠的恶习,同时还停止剃发,很快就赢得了汉族土绅的拥护,多尔衮在北京城的声望大振。在清军中的威望,也很快超过他的对立面豪格集团。与此同时,多尔衮还依仗统领大军入关,定鼎中原的特大功勋,很快全面掌控了八旗、蒙古和汉军的军政大权。

这时候,不但有投降的明朝文武官员开始劝说多尔衮自立为君,就连阿达礼、硕托等满人贵族也开始暗劝多尔衮自立。但聪明的多尔衮清楚当时清军刚刚入主中原,脚跟还未站稳,并不是他称帝的好时候,所以,他不但没听,为表明自己的不二之心,还亲自揭发了劝他称帝的阿达礼等人,并使他们很快得到正法。

多尔衮的这一做法,不但为自己再次赢得了好名声,还很快得到了这年也入关的顺治母亲,也就是庄太后的回应。绝顶聪明的庄太后立即传出懿旨,准予摄政王多尔衮便宜行事,不必避嫌。从此,多尔衮又开始随意出入宫中,甚至有时就住宿在大内。关于这一点,又胜出同是摄政王的济尔哈朗一筹。

在赢得庄太后的好感之后,由于豪格也是格外会打仗,在清军入关后,开始进军全国各地的过程中,豪格也是屡建功勋,眼见势力、威望就要赶上自己,这让多尔衮也开始下了彻底铲出豪格集团的决心。

顺治三年(1646年),豪格被派征山东、攻四川,下西安、平陕西,又数次击败大西军,射死张献忠,靠着作战勇敢,一路立下战功无数。但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凯旋归京后,便立即遭到讦告,被囚禁在宗人府,不久猝死,时年豪格39岁。而这时,同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也早在顺治四年被罢职,五年被降为郡王,不再是摄政王。所以,除掉豪格后,摄政王多尔衮也真正将清政大权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而多尔衮在将清朝大权一点点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同时,又是如何对付顺治母子的呢?早在顺治元年,就有大臣多次提出要给顺治延师典学,多尔衮均置之不理,有意让顺治荒于教育,其目的当然是要他无知无学。不过,顺治聪明的母亲庄太后在多尔衮的步步紧逼下,却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以柔克刚的办法,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以使他不好意思断然就突然废帝自立,下面可以看看当时的庄太后都给过多尔衮那些好处:

1、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先由庄太后懿旨皇帝,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

2、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同样由庄太后懿旨皇帝,再加封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

2、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得到庄太后允准,多尔衮以顺治皇帝信符收贮于皇宫之中,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铃印,十分不便为由,将皇帝玺印搬到自己府中收藏。

3、顺治四年(1647年)以后,同样由庄太后懿旨皇帝,如果官员奏书中将“皇叔父摄政王”还称作“九王爷”,或不用全称而丢字漏字者,一律革职,且停止多尔衮御前朝拜。

4、顺治五年(1648年)末,再加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准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即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能一律称诏下旨。

应该说,多尔衮这一切无以复加的特殊待遇,也可说成是庄太后一步步迁就的结果。或者说,也正是这一步步的迁就,才使多尔衮暂时未能做出篡位的举动。

当然,如果不是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坠马跌伤突然病亡,接下来的一切怎样收场,就很难说了。

 
标签: 太后 多尔衮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1、皇太后就是皇帝嫡妻,可以是皇帝生母,也可能是皇帝嫡母。2、太后有可能是皇帝生母,又或者是诸侯王之母,例如汉代代王刘恒之母薄姬,又称代王太后。3、太后也有可能是皇帝的姑姑,例如北魏中宫皇后蒙美姣就是蒙德华的姑姑,但是因为儿子封为藩王,所以
  • 古代太后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听政时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要和群臣见面。古代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诸大臣是不能直接和太后见面的。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04-23
  •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
    1、这是因为,北魏从建国到灭亡长达140多年,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出现隋唐大繁荣,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保障。而文明太后掌权的这20多年,正好处于北魏承上启下的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文明太后指
  •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1、慈禧17岁入宫,被封兰贵人,颇得咸丰皇帝宠爱,次年就晋懿嫔,4年后生下一子以后的同治帝,晋懿妃,再次年受封懿贵妃,此时的慈禧已经有与孝贞显皇后分庭抗礼的实力。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5岁的同治继位,慈禧改称圣母皇太后。她联合了孝贞显皇
  •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简介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
    1、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帝的母亲。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
  •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介绍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
    1、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2、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12-31 清朝慈禧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