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北大挽留蔡元培始末 曾组“挽蔡”工作组

   2020-05-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蔡元培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长,为1916年12月至1927年7月,任期近11年之久;第二次出任北大校长,则为1929年9月至1930年12月,任期则只有1年多一点的时间。据考,蔡两次出任北大校长期间,曾有七次请辞之举,由于深受学生教员的爱戴,屡

蔡元培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长,为1916年12月至1927年7月,任期近11年之久;第二次出任北大校长,则为1929年9月至1930年12月,任期则只有1年多一点的时间。据考,蔡两次出任北大校长期间,曾有七次请辞之举,由于深受学生教员的爱戴,屡辞屡挽,曾发生过多次北大师生的公开请愿活动。

其中,1927年7月,张作霖进驻北京之后,曾取消北大称号,改称为京师大学校,蔡元培的校长名义才被取消。这是蔡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长的终结;“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军炸死之后,蔡第二次出任北大校长。但这次蔡只是在“恢复北大”之际,做的“遥领”校长而已,实际参与校务管理的乃是代理校长陈大齐等。所谓“遥领”,即不参与北大具体管理工作,只是做“恢复北大”时期广大师生的“精神领袖”而已。“东北易帜”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已在名义上统一东北地区,北平的教育界也正在逐渐恢复重组,“恢复北大”工作也已渐入正轨。在这种情势下,蔡于1930年9月13日正式向教育部当局提出辞去北大校长一职。

蔡元培向当局提出辞职的消息传来,北大师生依然竭力挽留。虽然蔡在“遥领”北大期间,本人甚至都不在北平(居于上海),但北大师生依然将其视为“精神领袖”而爱戴有加;此刻,即使这样的“遥领”校长要辞职而去,他们仍是极不情愿的。为此,北大师生想尽一切办法“挽蔡”,甚至为之组建“挽蔡”工作组。其中,作为新文化运动健将之一的刘复(1891—1934,号半农),曾代表北大方面奔赴南京、上海两地,全力开展“挽蔡”工作。虽最终劳而无功,蔡仍坚辞而去,但这次“挽蔡”工作的一些细节,以及刘在“挽蔡”之后回到北大所做的公开报告,无疑仍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史料。

北京大学挽蔡问题,教授会方面,表示热烈之决心,该会南下挽蔡代表刘复,日前返平。昨日在纪念周时,报告接洽经过,学会会方面,亦积极作挽蔡运动。兹将刘复报告及学生会委员谈话,分志如左:

刘复报告

谓余南下挽蔡,晤蔡先生二次。初抵沪,即访蔡先生,声述来意,要求二点:(一)请蔡先生返校主持校政,(二)如不能返平,可否为名誉校长。蔡先生答云:表示个人愿努力继续为北大谋发展,但事实上甚感困难……余向蔡先生辞别后,即赴京,访教育部蒋部长(梦麟)声述来意后,蒋表示二点:(一)大学校长不得兼职,係立法院规定,(二)蔡先生尚未允返北大,最好征求蔡先生之同意……

——1930年11月18日,《世界日报》第六版“教育界”

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辞职时,是指定了北大校长人选的。他嘱托当时的代理校长陈大齐来做新一任的北大校长,刘信中提到的“百年”即是指陈大齐。陈大齐(1886—1983),字百年,浙江海盐人。他是中国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曾任浙江高等学校校长,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代理校长。但陈大齐代理校长一职3个月后,并没有继任校长(也曾致电当局请辞);新一任北大校长正是刘复曾赴京拜谒的、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梦麟(

 
标签: 蔡元培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陈独秀和蔡元培的关系 蔡元培为何帮陈独秀造假
    蔡元培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兼容并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一时间北京大学名师云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颜任光、钟观光、任鸿隽、李书华、丁西林、马寅初、陶孟和、陈
    12-23 蔡元培
  • 民国秘史 北大校长蔡元培鲜为人知的刺客经历
    提起蔡元培,人们首先想到他是北大校长,是毛泽东所赞誉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他在北大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过,在巨大的光环下,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刺客。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各
  • 蔡元培轶事 曾为陈独秀去北大任教造假学历
    早在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参与暗杀团工作时,与陈独秀就有过一面之雅,记得这位独力支撑着《安徽俗话报》的年轻人,但对他近年的活动,则不甚了了。蔡元培在国外也没有看过《新青年》,听了人们的郑重推介后,找来《新青年》杂志翻阅,颇有共鸣,决定请陈独
    12-08 蔡元培
  • 校长蔡元培为什么要请鲁迅来设计北大校徽
    徽者,旌旗之属也。校徽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化体现,并反映着该校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民国时代的学生都把佩戴校徽作为一种自觉的纪律,用以证明身份、规范行为、警觉行动,并以此为荣。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设计校徽的大学,这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掌
  • 蔡元培素食十二年 曾认为食肉会使人中毒
    素食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历史悠久,许多中外名人都是素食主义者,如达·芬奇、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和老子、王维、孙中山、蔡元培等。蔡元培缘何奉行素食,本文讲述了如下的故事。蔡元培的素食,在他的《自写年谱》中说得很明确:“我那时候也是素食,这是
  • 北大治理嫖娼记:蔡元培扫黄 陈独秀中枪
    学校上下风纪败坏,尤其是“课余生活”令人瞠目:晚饭后,有钱的教师带头,大批师生坐洋车直奔北京最大红灯区——八大胡同。妓院皆称“两院一堂”是照顾生意的最佳主顾。两院指参议院、众议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的旧称“京师大学堂”。晚饭后,有钱的教师带头
    11-05 蔡元培
  • 王国维曾拒蔡元培邀请 不愿前往北大任教
    在日本生活的4年多时间,母亲的工作亦不轻松。除了照顾父亲,她还要照顾4个男孩的起居(包括前房母亲——我们称为莫氏母亲所生的3个哥哥,加上母亲潘氏自己所生的四哥),别的不说,光是做衣服、鞋袜,就有忙不完的工作。当时虽有一男仆、一女仆帮忙,仍然
  •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是专业刺客 用猫试自炼的剧毒
    提起蔡元培,人们首先想到他是北大校长,是毛泽东所赞誉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他在北大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过,在巨大的光环下,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刺客。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各
  • 大师择偶趣事多 蔡元培革除了闹洞房的陋俗
    近代许多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大师在择偶的标准上也有很多趣事。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章太炎辛亥革命后,在当时北京地区影响很大的《顺天时报》登出一则《征婚启事》,其内容大抵有五条:(1)鄂女为限;(2)大家闺秀;(3)文理通顺;(4)不染学堂中平等自
  • 蔡元培爱女的后半生 39年因家贫 最终难产去世
    蔡威廉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女画家,她的父亲是被称为“北大之父”的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39年,蔡威廉在昆明北门街家中凄凉病逝。蔡威廉是蔡元培先生的长女,1904年生于上海。她从8岁起先后3次随父亲出国,在巴黎读教会学校,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