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登基载沣说“快完了”是讹传 实为“快好了

   2020-09-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溥仪见没见过光绪光绪34年10月20日,当时不过两岁零九个月的溥仪由摄政王抱进宫内,当晚见到了慈禧,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讲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曾问心理学家,这么小的孩子,能记事吗?人家告诉我:“不到三岁的小孩如受到意外刺激,就可能留下深刻

溥仪见没见过光绪

光绪34年10月20日,当时不过两岁零九个月的溥仪由摄政王抱进宫内,当晚见到了慈禧,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讲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曾问心理学家,这么小的孩子,能记事吗?人家告诉我:“不到三岁的小孩如受到意外刺激,就可能留下深刻印象。”

慈禧想抱一下溥仪,没想到溥仪被吓得嚎啕大哭,怎么劝都不行。一般病重的人最怕小孩哭,认为不吉利,慈禧非常不痛快。就说:“这小孩真别扭,抱他一边玩儿去吧。”

光绪34年10月21日晚6点33分,光绪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突然驾崩。溥仪在光绪死前见没见过他,史学界众说不一。

溥仪也算是光绪的过继子,据说溥仪接旨以后,很快便被抱去见了光绪,可溥仪对此事没任何印象。但老太监信修明的日记里有一个很具体的记载,溥仪向光绪请过安后,“光绪爷张开口直乐,含笑而崩”。

“信神仙”的绝活

信修明是个什么人物呢?他是宫里威信非常高的一位老太监,在几个宫内当过首领,平时在宫里一身道袍打扮,人称“信神仙”。

据说慈禧听到后,叫他来问话,慈禧说:大家都叫你“信神仙”,你来猜猜我左手有东西还是右手有东西?这东西是什么?

没想到,信修明非常坦然。孙耀庭先生曾跟我说,信修明虽然低调,但学识渊博。他知道一般人右手拿东西,慈禧肯定给调个儿了,而她拿的,一定是她腰里拴的那块玉坠。他装作思考一番,才说:“老佛爷,您左手有物,是块玉坠。”慈禧吓了一跳。

从那以后,信修明在宫中无人不知,他非常勤奋,每天记日记,解放前后出版社找过信修明,想出版他的日记,信老爷子说行啊,但一个字不能改,这事最终没成。

孙耀庭老先生曾经跟信修明借过日记,但很快被要回去了,孙先生称其“真实可信”。

以讹传讹的“快完了”

光绪和慈禧死后一个月,1908年12月2日,溥仪正式登基。按清朝规矩,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典礼,此前还有一道小仪式,先在中和殿接受侍卫大臣朝拜,之后抬往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在接受朝贺的时候,侍卫大臣不能站在正中间,而是位列两旁。

登基大典正式举行时,溥仪又是放声大哭。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说他是被奏乐声吓哭的,但《我的前半生》(全本)中又否认是被奏乐吓哭,说“国丧期,丹陛大乐只设而不奏”。

溥仪当时才两岁零十个月,这么细微的情节怎么都能记清楚呢?1956年,香港记者潘际垌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采访了溥仪,也问了这个问题,当时溥仪的回答是:“我确实是被奏乐声吓哭的。”

摄政王载沣忙劝溥仪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快完了。”这话众所周知,《我的前半生》中也这么写的。但几年前我采访溥仪的二妹韫龢的时候,她说她的父亲从来就不承认说过这话,而且提起来就一肚子气。溥仪的父亲说,他当时明明哄溥仪说的是“快好了,快好了”。怎么成了“快完了”呢?

宫内乱鼓掌要砍头

慈禧出殡时,溥仪又发生了第三次大哭。

在清朝,民间与皇宫出殡前都有个规矩,就是起殡时,有人“啪”地摔盆,大伙儿就要嚎丧,宫内文词好听点,叫“举哀”。

一次我去孙耀庭先生那儿聊天,看见电视里大伙儿鼓掌的镜头,孙老先生说,这要搁清朝得掉脑袋。在宫里,巴掌可是拍不得的,因为习惯跟现在截然相反,现在鼓掌表示高兴,那时只有皇上、皇后这类大人物死才能鼓掌,这一鼓掌,就说明要举哀了。

慈禧出殡时,一般是由总管的大臣来起号,“举哀”这么一喊,然后“啪啪啪”三声巴掌一响,送殡的文武百官就一起哭出声来。没想到,溥仪也大哭起来,是给吓哭的。外面人评论说溥仪天生胆儿小,孙耀庭先生也这么说。

努尔哈赤与祖宗杆子

清朝皇帝最重要的一个事就是祭祀。宫外天坛、地坛等祭祀就不说了,单说宫里鲜为人知的祭祀。

1995年,我陪孙耀庭先生重游故宫,走到三大殿时,看到一个大石墩,中间有个大窟窿眼,一个小孩脚踹在石墩上。老太监跟我说:这要搁前清,脑袋就掉了。

这石头墩子故事大了,是清朝的祖宗杆子,又叫巴拉杆子。孙耀庭说,他曾亲眼见一个刚进府的小太监从巴拉杆子影儿上踩过去了,结果挨了板子。

老太监说,当年努尔哈赤一次兵败,无路可走,看见一个草垛,就藏了进去,追兵到时,正要搜草堆,刚巧一只乌鸦落在上面,一个当官的说:别搜了,乌鸦底下肯定没人。努尔哈赤躲过一劫,为报答救命之恩,下令在宫内和各王府必须用石头墩子竖起一个高杆来,杆上绑个盒儿,里面放肉喂乌鸦。

刚开始,我以为是传说,后来载涛夫人跟我说:这个何止是传说呀,涛七爷生前写过文史资料,我给你找找看。果然,后来找到了这个资料,记载非常清楚。宫内和各王府必须竖祖宗杆子,且有明文规定,必须竖在王府东南角,或神殿东南角,杆子必须两丈长,顶儿必须是尖的。盒儿也有规定,用锡包着木头。此外,长杆不准涂任何的漆。

 
标签: 溥仪 载沣 登基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溥仪皇后婉容怎么死的 溥仪皇后婉容死因是什么
    溥仪皇后婉容怎么死的 溥仪皇后婉容死因是什么
    1、婉容在解放军押送过程中,死于延吉北大狱。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奇差,加之毒瘾,婉容的生活已经到了不能自理的地步,为维持其生命每日还需要适量的鸦片,在长春的亲人不愿将其带回家,最终客死在延吉。2、1924年底,溥仪被逼宫,皇帝的尊号成为了一个
  • 溥仪在伪满洲国当了几年皇帝 溥仪在伪满洲国当了多少年皇帝
    溥仪在伪满洲国当了几年皇帝 溥仪在伪满洲国当
    1、溥仪在伪满洲国当了12年皇帝。2、民国二十三年(康德元年、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3、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
  • 末代皇帝溥仪当了多少天皇帝 末代皇帝溥仪在位时间
    末代皇帝溥仪当了多少天皇帝 末代皇帝溥仪在位
    1、溥仪1908年即位,翌年改元“宣统”,1911年12月24日退位,在位三年。1917年5月张勋复辟,又被拥立为帝,仅十二天失败。 2、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光绪皇帝没有儿子,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
  • 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是谁 谁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
    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是谁 谁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
    1、溥仪的父亲是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溥仪做皇帝是慈禧太后决定的,因为溥仪被立为皇帝,且年龄太小,所以载沣任监国摄政王。2、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
  • 溥仪登基时有一个不祥之兆 是什么预兆?
    我曾经说过,王朝末年很容易出子嗣难继的问题。清朝,从咸丰皇帝之后,就开始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巧合的是,清朝的国运正是从咸丰开始急转直下,一步步走向关门的。咱们掰着指头数一下吧:咸丰之前的清朝皇帝,都有几个、十几个儿子,可是咸丰只有一个儿子。而
    12-31 溥仪登基
  • 慈禧秘史 厚爱溥仪一家 指定溥仪接班
    大家都知道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末代皇帝”。关于溥仪怎么上位,历史有很多评论,但是溥仪是慈禧指定的皇位接班人,那么慈禧与溥仪家族有着怎样的渊源?从下面两个例子中,大家可以看到慈禧对溥仪家族的厚爱。溥仪父亲
    12-31 溥仪慈禧
  • 绝无仅有的皇帝离婚案 溥仪文绣签字离婚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退位,但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仍居紫禁城做小皇帝。1922年,溥仪按照皇家礼仪大婚,迎娶一后一妃。皇后为婉容,妃子为文绣。起初溥仪对文绣能略尽体贴,两人关系也融洽。可是,这种融洽渐渐被婉容搅碎。1924
    12-30 溥仪
  • 绝密档案曝光 溥仪在苏联监狱的日子
    “我在苏联的五年间,除了口头以外,共三次上书给苏联当局,申请准许我永远留居苏联。三次上书,一次是在赤塔,两次是在两个月以后迁到离中国不远的伯力。”这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疑惧和幻想”一节中的一段话。这位宣统皇
    12-29 溥仪
  • 溥仪相亲秘事 袁世凯等人曾想将女儿嫁给他
    绣贾英华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只是提到徐世昌为其女儿提亲,而避讳了另外三桩密事。一是袁世凯也曾多次托人说媒,欲将女儿嫁给溥仪;二是张作霖也想将女儿嫁给溥仪;三是张勋的女儿险些嫁给溥杰。这些都是人所鲜知的。溥仪一生的婚姻都是不幸的,有意
  • 溥仪曝文绣与之离婚原因 事帝九年 未蒙一幸
    溥仪李淑贤在世时,我每次到京,总要去看望她。我写过一些有关李淑贤和溥仪婚后生活的稿件。李淑贤说,她喜欢看。关系处得熟了,她向我讲述了溥仪和淑妃文绣离婚的事。溥仪曾对李淑贤说:我这个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共干过两件轰动世界的事:一是给日本人当傀儡
    12-28 溥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