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曾下达劝禁“缠足” 慈禧缠足吗

   2020-02-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蓄辫和缠足,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落后愚昧的两个象征,这两样东西,一个关于男人,一个关于女人;一个关乎头,一个关乎脚;一个有着近500年的历史,一个则绵延1000多年。只是中国的男人都要蓄辫,中国的女人不必都要缠足,慈禧太后就不缠足。因为她是满

蓄辫和缠足,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落后愚昧的两个象征,这两样东西,一个关于男人,一个关于女人;一个关乎头,一个关乎脚;一个有着近500年的历史,一个则绵延1000多年。只是中国的男人都要蓄辫,中国的女人不必都要缠足,慈禧太后就不缠足。

因为她是满八旗。著名历史学教授茅海建在《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一书中认为,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太后中,慈禧太后可谓是各种传说最多且最具戏剧化的。经过近些年来历史学家的详细考证,她又成了历朝历代皇太后中身世最为清晰者。慈禧太后出身官宦世家,属于镶蓝旗,而有清一朝,始终严禁八旗女子缠足。

400年前曾禁止缠足

缠足究竟何时开始,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宋代已开始流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古代流行于中原地区的陋习,少数民族如北方的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是不缠足的。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满族统治者对汉族女子缠足极其反感。还未入关,皇太极就于1638年谕旨“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他国”是明朝。1644年清军入关后,一方面强令蓄辫,一方面下令汉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顺治到康熙时期,清廷曾多次发布禁令,不许妇女缠足。孝庄皇后曾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这是对满族女子缠足的最严厉惩罚。

清朝初年,束发和缠足是汉人珍视的传统,深入人心,所以满清政府的强令蓄辫和废止缠足遭到汉人的坚决抵制。满清政府随即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高压之下,蓄辫得以推行,但废止缠足竟不了了之。

其实当时清政府颁布了多道废止缠足的法令,但一直收效甚微。至1668年,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熙上书请求解除缠足的禁令,得到康熙的许可,清政府只好默认了汉族女子缠足的事实。清政府的这一态度也是出于无奈,首先是当时清兵入关不久,汉人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强令蓄辫已让他们焦头烂额,没有更多的精力耗费在缠足问题上;其次是女子秉性柔弱,社会地位较低,对新政权的威胁较小,而且强令蓄辫已经造成严重的民族对立,许多汉族士大夫不满清廷,从缓和民族矛盾的角度出发,清政府也只好选择妥协了。

慈禧坚决反对缠足

慈禧太后自己不缠足,反对缠足也很坚决。清末的维新派反对缠足,康有为等还创立不缠足会,轰动一时。慈禧太后镇压了维新派,却继续举起康梁等人提倡的反对缠足的大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慈禧深深领教了洋人的厉害,因此在返回京城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02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谕旨,1905年她再次颁布谕旨:“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一时间全国各地官吏纷纷响应,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千年的缠足传统不是慈禧太后的一句话就能终结的,虽然她权力很大,一手遮天。有一个故事就讲了慈禧太后的这种无奈。

有一次,一个外国的公使夫人和慈禧太后聊天时说:“大清朝女人因为缠足,都成了全世界的笑料了。”慈禧太后一听,心里很不舒服。当时欧洲国家的女人都有束腰的习惯,为了使腰部细瘦而束紧腰部,这也是一种陋习,和中国的缠足一样,严重摧残身体,不少女性因为过分束腰,导致身体畸形甚至丧命。慈禧太后看着身前的这位公使夫人,虽然长得人高马大,但是腰很细,料定她一定束腰了,于是问道:“我听说洋人有束腰习惯,现在这儿没有外人,我倒想看看你们女人是用什么东西来束腰的。”

看过之后,她感慨地说:“洋人妇女受此等洋罪,还要用铁条把自己的腰束起来,可怜呀可怜!”然后送给她一套宽松的满族服装换上。之后一连几天,这位公使夫人都没来见慈禧。慈禧连忙派人去问,得知公使夫人的身子不太舒服。慈禧得意地说:“果然不出我所料,束腰的带子解下来之后,要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得需要点时间的。她们还笑话我们,我看她们这才是活受罪呢!”

事实上,放足也是一种痛苦,因为缠足已经扭曲了脚部骨头和筋络,放足是吃二遍苦,遭二茬罪。1927年出版的《妇女杂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缠足女子桂英嫁给了留学生丈夫,思想先进的丈夫以救世主的口吻要求她放足,桂英要为了丈夫做一个时髦的妇人,顺从了丈夫,但放足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一度痛得要死。历史传统的改变,就是如此之艰难!

 
标签: 太后 慈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1、皇太后就是皇帝嫡妻,可以是皇帝生母,也可能是皇帝嫡母。2、太后有可能是皇帝生母,又或者是诸侯王之母,例如汉代代王刘恒之母薄姬,又称代王太后。3、太后也有可能是皇帝的姑姑,例如北魏中宫皇后蒙美姣就是蒙德华的姑姑,但是因为儿子封为藩王,所以
  • 古代太后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听政时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要和群臣见面。古代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诸大臣是不能直接和太后见面的。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04-23
  •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
    1、这是因为,北魏从建国到灭亡长达140多年,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出现隋唐大繁荣,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保障。而文明太后掌权的这20多年,正好处于北魏承上启下的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文明太后指
  •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1、慈禧17岁入宫,被封兰贵人,颇得咸丰皇帝宠爱,次年就晋懿嫔,4年后生下一子以后的同治帝,晋懿妃,再次年受封懿贵妃,此时的慈禧已经有与孝贞显皇后分庭抗礼的实力。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5岁的同治继位,慈禧改称圣母皇太后。她联合了孝贞显皇
  •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简介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
    1、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帝的母亲。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
  •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介绍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
    1、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2、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12-31 清朝慈禧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