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天价鸡蛋背后的猫腻 一枚鸡蛋要30两银子

   2020-12-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的教训》近日登上中纪委网站的推荐书目,作者习骅是“反腐第一线纪检干部”。此书特别之处主要是鉴古知今,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提供看问题想事情的新角度。近日记者联系到习骅,他表示,写这本书的一大动力来自风生水起的反腐现实

《中国历史的教训》近日登上中纪委网站的推荐书目,作者习骅是“反腐第一线纪检干部”。此书特别之处主要是鉴古知今,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提供看问题想事情的新角度。近日记者联系到习骅,他表示,写这本书的一大动力来自风生水起的反腐现实,他感觉自己有很多话必须说出来,让更多的人听到。

皇帝都吃不起的天价鸡蛋

习骅是法学博士,现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工作,他“讲古”习惯见微知著,不喜欢做高头讲章,选择的切口往往很小。比如选入此书有篇文章,标题是“皇帝的饮食费”,里面说到再普通不过的“鸡蛋的秘密”,读来让人既饶有兴味,又十分震撼:

乾隆皇帝有一天早朝,无意中跟大臣闲聊,问起他们过早时都吃了些什么,其中一位大臣回答说自家家境不怎么富裕,只随便吃了几枚鸡蛋。乾隆听了却是一大惊,倒吸一口凉气:“天啦,一枚鸡蛋要10两银子,朕都不敢多吃,你还哭穷!”大臣们立刻明白过来,皇上身边那些搞采购的人,层层加码,报到皇帝那儿,市场上只要三四个铜板一枚的鸡蛋,在宫廷里贵到了10两银子一枚的地步。

习骅抓住“宫廷鸡蛋价格”这一线索进一步探究,发现到了光绪帝时,御厨里的鸡蛋进价达到了30两银子一枚。光绪喜欢吃鸡蛋,是个责任心很重、忧患意识很强的皇帝,有一次他同老师翁同龢闲聊,说到“鸡蛋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贵了。翁老师你能吃得起吗?”翁同龢是个贼精的世故老手,一听就明白皇上给人蒙了,宫里头有人吃黑吃到了皇上头上,但是他丝毫不露声色,谎称自己也要到过年时才吃得上鸡蛋。

整个有清一代,由宫廷鸡蛋价格引起的史书记载不绝如缕,道光和咸丰皇帝为此曾大动干戈,专门调查背后的猫腻,慈禧太后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总的说起来,纵是天子之尊也不能搞定小小的鸡蛋,让宫廷采购回归本来的价格水平。

这是为什么?光是讲故事,人们看了只会一笑而过,习骅却陷入了思考。他从平常的故事中咀嚼出言简意赅的道理。他指出,这里的原因也许很简单——皇朝内务府一直缺乏刚性的制约制度,更不要说现代财务制度。内务府由于长期在皇帝身边工作,是各级部门官员巴结的对象,监督不可能有效形成。

“扎紧篱笆是最紧要的”

习骅讲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才能一般的庆亲王,是如何通过把麻将引进宫廷、把慈禧太后伺候得舒服暖心,从而得到提拔重用的;比如雍正皇帝整治吏治,既打击贪腐误国的官员,也整肃无所作为、邀名卖乖的“清官”(实际就是庸官、懒官)的。《中国历史的教训》全书由24篇文章组成,大部分指涉我国明清吏治和制度,也有些是探究苏联垮台内因的。

习骅告诉记者,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他不主张一味强调个人道德堕落而忽视制度防范的作用。他引用恩格斯的话指出,人是“半人半兽的东西”,“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还是少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动物,懂得趋利避害,每个人的行为选择“本无所谓好坏”,因此习骅认为,运用道德约束、思想教化来改良人性尽管有其根本意义和终极价值,但却不具备现实的、工具性的制约功能,不但效率低,而且不可靠,只有建立完善制度才是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最根本、也可能是成本最低的选择。

“就好比农夫,要防止鸡鸭进菜园子乱吃,扎紧篱笆是最紧要的。”习骅告诉记者。他在书中谈到赵宋(北宋、南宋)时期为什么能绵延300多年,认为关键在于他们发明了一些原创性的制约措施,比如文官集团对实权武将的有效制约,成功防止了五代十国以来频仍的地方割据和叛乱;赵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也基本做到了社会公平,“官二代”现象稀少发生,保证了人才质量,社会阶层流动活跃。

“好的制度并不一味试图改变人性,而是承认人性现实,顺应人性规律,通过科学设计诱导人们克服自身兽性,主动选择做好事、当好人,也只有做好事、当好人才符合他本人的最大化利益。”习骅说。

 
标签: 鸡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道光皇帝竟抠门到新年大餐荤菜只是鸡蛋炒肉
    清代的诸多皇帝之中,过年最忙的,当属雍正无疑。其实,雍正的忙,不只是过年,平常更是如此。不说清代,哪怕和其他朝代相比,雍正的勤政也是罕有敌手的。哪怕过年,这位勤政的皇帝都忙得团团转。还在登基的第一年,雍正就没闲着。照理说,熬了这么多年,才如
    12-29 鸡蛋道光
  • 清朝后期皇帝为什么常常会吃不起常见的鸡蛋?
    说起“昂贵”的鸡蛋,大家也许会想起一个著名的故事,它发生在清朝的皇宫里。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我们先说其中一个。光绪年间,内务府的太监给光绪报花账,说一个鸡蛋要三两银子。有一天,光绪见了翁同龢,就问翁老师早晨都吃什么饭?翁同龢说每天早晨三个鸡
    12-22 清朝鸡蛋
  • 清朝的内务府有多贪?一个鸡蛋,报账30两银子
    清朝自乾隆年间开始,吏治越来越败坏。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普通的“知府”是多大官呢?仅仅是从四品,比正五品高半级。一个小小的地方知府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一二品大员了。比如从一品的户部尚书,他给各部府拨款的时候,公然拿回扣,而且数额
    12-16 鸡蛋清朝
  • 皇帝都吃不起的天价鸡蛋 30两一枚光绪也吃不起
    光绪帝喜欢吃鸡蛋,是个责任心很重、忧患意识很强的皇帝,有一次他同老师翁同龢闲聊,说到“鸡蛋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贵了。翁老师你能吃得起吗?”翁同龢是个贼精的世故老手,一听就明白皇上给人蒙了,宫里头有人吃黑吃到了皇上头上,但是他丝毫不露声色,谎称
  • 道光皇帝的除夕晚餐 四个菜荤菜只有鸡蛋
    你知道历史上最能省的皇帝是谁吗?——道光帝。道光是出了名的节俭,不信从过年就可以看出。看历代皇帝,不说过年,就连平常也是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就拿乾隆帝来说吧,根据清宫的膳食档案记载,光是各类鸡鸭,就得三十几只;猪肉,上百斤;其他的肉类,如羊
    12-07 道光鸡蛋
  • 考古发现汉朝陪葬鸡蛋 推测距今有2000多年
    鸡蛋能保存至今?小编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内心是疑惑的。一个鸡蛋在今天技术这么发达都不能长时间的保存。在贵州发现的汉朝鸡蛋推测其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惊叹之余一起来看看这汉朝时期的鸡蛋和今天的有什么区别。8月24日,考古队员在赤水河边的黄金湾
  • 光绪帝早餐每个鸡蛋耗银八两半
    据《宫廷琐记》载,慈禧、光绪的份例大体如下:盘肉(猪肘子)五十斤、猪一头、羊一只、鸡鸭各两只;新细米两升、紫米一升半、江米三升、粳米面三斤、白面十五斤、荞麦面一斤、麦粉一斤、豌豆粉三合(约四两半)、芝麻一合五勺(约二两二钱);白糖两斤一两五
    11-27 光绪鸡蛋
  • 御膳房鸡蛋进价一枚30两银子 皇帝都喊吃不起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300多年,从康熙步入鼎盛时期,到乾隆后期开始衰败。乾隆为人重奢靡,游山玩水,重用贪官和绅,他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内忧外患都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到了后几个皇帝,清廷的官场腐败
    11-26 鸡蛋
  • 民国吃货袁世凯 1天吃4.8斤馒头、18个鸡蛋
    袁世凯在当大总统期间的一天:(一)每日早上都是6点起床;(二)洗刷;(三)吃早饭,吃一大碗鸡丝汤面条、4个四两重的大馒头、6个鸡蛋;(四)正式上午办公;(五)在十一点半吃午饭,4个四两重的大馒头、6个鸡蛋;(六)正式下午办公;(七)吃晚饭,
  • 从皇帝“伙食”看古代贪腐 鸡蛋30两银子一枚
    皇帝这份“工作”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滋味,风险高、工作量大且不说,光是后勤部门报花账这事,就很难对付。比如,自己的伙食开销到底是多少,没几个皇帝搞得清。不同的皇帝对于这笔糊涂账,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一直被蒙在鼓里、有的想办法震慑“蛀虫”,有
    11-16 鸡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