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汉朝丞相卫绾如何以不称职之名被罢免

   2020-09-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史上关于皇帝与宰相的关系,最著名的就要数汉武大帝的丞相们了。这位千古一帝的丞相不仅仅只有一个,虽然当时汉初奉行的是虚君实相的基本国策,但是在汉武帝统治的54年中,先后当政的13位丞相却很难传承萧规曹随时期的遗风。汉武帝与卫绾汉武大帝身边的丞

史上关于皇帝与宰相的关系,最著名的就要数汉武大帝的丞相们了。这位千古一帝的丞相不仅仅只有一个,虽然当时汉初奉行的是虚君实相的基本国策,但是在汉武帝统治的54年中,先后当政的13位丞相却很难传承萧规曹随时期的遗风。

汉武帝与卫绾

汉武大帝身边的丞相总得算下来一共有13位丞相,但是令人值得感叹的是,在这13为丞相中,其中4个丞相自杀了,3个被杀,总之将近有一半的丞相没有善终,真是应验了“伴君如伴虎”的名句啊!今天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一位丞相卫绾。

卫绾,擅长谋算,精通儒学而且还是文武双全。卫绾是三朝元老级的人物,文景两帝都对他赞赏有加。在文帝时卫绾担任中郎将,搁在今天就是警卫团司令。文帝死时还曾告诉景帝:卫绾是个长者,应该好好对待他。

卫绾算是汉武帝的第一任丞相,可以说是刘彻他老爹留给他的丞相。卫绾精通儒家,却又喜欢无为之治。还发扬了儒家,当初“罢黜百家”就是来自于他的意见。后来,汉武帝下诏要举荐贤良,由皇帝亲自考试。而董仲舒被人们尊为师长。这时卫绾就跑出来上奏说,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等人的言论学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应该都免职。他这样一行,可谓打响了罢黜百家战役的第一炮。

但毕竟是这一朝的老臣多是是无为而治的文景时期过来的,而卫绾也不能免除这个风气。刘彻少年皇帝,意气风发,想的是锐意进取的事情,而卫绾年纪一大把,未免有些绊手绊脚。后来卫绾也察觉到这一点,主动辞职告老还乡。

汉朝卫绾

卫绾乃是西汉大臣。汉武帝继位,他的官位升至丞相。一生为官,位居显要,并没有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所以也就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一生只是默默无言,守道而已。

卫绾

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因有弄车的技艺才当上了郎官,用来服侍汉文帝,慢慢的逐渐升为中郎将,他的性情敦厚谨慎,没有其他杂念。在孝景帝做太子时,曾召请皇上左右近臣宴饮,卫绾却装病没有去。于是被孝景帝知道后,一直怀恨在心,认为卫绾对自己很是不尊敬。后来,在汉文帝临逝前曾嘱咐汉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长者,要好生对待他。”汉景帝即位,大概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卫绾不闻不问,而卫绾则是办事日益谨慎认真。

有一日,汉景帝命中郎将卫绾作为护卫共乘一车。回到宫后汉景帝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和我同做一辆马车吗?”卫绾回答说:“我是代郡的戏车之人,侥幸能够因功升为中郎将。至于为什么能和你做同一辆车,我不知道为什么。”皇帝则开始质问他:“我当初做皇太子召请你赴宴,你为什么不肯来?”卫绾:“真是死罪,当时我生病了,害怕将病源传给其他人。”皇帝想要赐他剑,卫绾不敢再接受赏赐,说:“以前陛下赐的宝剑都一直保留着。”皇上不信,命人取来六柄剑来,一看果然剑都在鞘中,不曾取用过。

卫绾是怎么死的

卫绾,做过三年丞相。他寡言敦厚,谨守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他谨慎小心,为文帝信任。至汉武帝即位,以不称职之名被罢免。死后,谥号哀侯。

卫绾与刘启

汉文帝生病,卧床不起,在临终前,曾特意嘱咐太子刘启,要好好对待卫绾。后来景帝即位后,卫绾仍然是中郎将,为景帝的出行准备马车,并相从着。就这样默默无闻,卫绾也不声言,而景帝也没有在意他,大概时隔了一年。后来有一次,汉景帝上上林苑游玩,特地传召了卫绾和他一起乘车,游玩回宫后又赐了宝剑给他。

也是从这以后,重新得到了景帝的重用,任命为河间王太傅。景帝三年,由于“吴楚七国之乱”开始爆发,卫绾接到使命,参与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争,因平定有功被封为中尉。直到景帝七年的时候,废太子刘荣,严治刘荣生母栗氏之相关的亲属。卫绾也是正是栗氏亲属所以受株连。但景帝看他忠厚,不忍心杀了他,于是就赐他免官归家。不久,刘彻当上太子,卫绾又受诏为太子太傅,并升为御史大夫。五年后升为丞相。至汉武帝即位,他被以“不称职之名”被罢免。死后,谥号哀侯。

卫绾一生谨慎小心,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自己。他任丞相,只起上传下达之作用,对于朝政大事,他却往往粗略不问。在汉武帝即位,结束了黄老政治的统治,卫绾的政治生涯终结了。

 
标签: 丞相 汉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丞相在古代是什么地位 在古代 丞相是什么地位
    丞相在古代是什么地位 在古代 丞相是什么地位
    1、丞相官名,指辅佐帝王综理全国政务的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其地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2、丞相官名,指辅佐帝王综理全国政务的中央最高行政长官。秦悼武王二年(前309年)秦在春秋时“相”的基础上,始设左、右丞相“丞者,承也;相,助也”(《史记
  • 宰相和丞相一样吗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宰相和丞相一样吗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1、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是丞相。比如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前,皇帝身边重要的官职都可以称为宰相。胡惟庸案后,丞相职位虽然被废除,但是朱元璋设立内阁大学士来辅佐皇帝,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职位。2、明朝灭亡后,清朝走进历史的舞台。清朝沿用了明朝
  •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
    1、性质不同: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2、特点不同:丞相只有一个人;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 丞相的职责与权力 古代丞相的职责是什么
    丞相的职责与权力 古代丞相的职责是什么
    1、丞相的职责: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
  • 明朝有丞相吗 明朝有没有丞相
    明朝有丞相吗 明朝有没有丞相
    1、明朝初期曾设置过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算是最后两位宰相的人,但是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就以胡惟庸谋反为罪名,将胡惟庸诛九族,九族中有前一任宰相李善长。同时废除宰相制,将宰相的权力分配给六部.,六部直接为皇帝负责。2、这种想法初期不错,但
  • 陈平帮刘邦打天下守江山最终官居丞相得以善终
    刘邦曾经说他战胜项羽最应该感谢三个人,分别是萧何、张良、韩信,并一一指出他们的长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是在这三个人的背后,还有
    12-31 刘邦陈平
  •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是谁?刘邦丞相萧何结局如何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刘邦当上皇帝,分封异姓王,封萧何为丞相。直至刘邦死,萧何都是宰相。刘邦分型了异姓王以后,觉得异姓王权力太大,就费尽心机夺回异姓王手中的权利。异姓王反叛谋反逃跑等等诸多
  • 杨敞怎么读 西汉丞相杨敞生平简介 杨敞怎么死的
    杨敞(chǎng)(?-前74年9月20日),字子明,号君平,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曾担任西汉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农等高级官职。为人谨慎。为弘农杨氏第一世祖。是古代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公元前87年,杨敞
  • 中国古代历史的十大丞相 谁才是第一名相?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作为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中,广义上来说,丞相和宰相可以是一个意思,当然在狭义上存在一定区别。自从春秋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通过胡惟庸一案废除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以下
    12-30 丞相
  • 高力士身为一个太监为何权力比丞相还要高
    几乎在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宦官专权,就算是盛世唐朝也不例外,在唐玄宗时期出现了这样一位宦官,他有着高于丞相的权利,深受皇帝和后宫妃嫔的信任,他就是高力士。高力士为何受宠在唐玄宗还没有登上皇位的时候,高力士就一直在他身边辅佐,后来李隆基凭一己之力
点击排行